室溫超導又來了?這次該怎么吃瓜?
前幾天,韓國一個研究組發(fā)表了一篇論文[1],
宣稱實現(xiàn)了臨界溫度超過400K(約127℃)
常壓室溫超導。
這個消息過于炸裂,
是真是假一時間眾說紛紜。
其他研究組的實驗已經(jīng)在路上,
很快重復實驗就將揭曉謎底。
超導領域最近的新聞是真不少,
先有美國迪亞斯在三月份搞了個大新聞,
后有韓國科學家直接合成出400K超導材料。
中間還有我國科學家實現(xiàn)液氮溫區(qū)超導。
沒辦法,誰叫超導是物理頂流呢?(攤手.jpg)
如此亂花迷眼的超導新聞,
普通人卻只能對著論文里的圖表發(fā)愣。
看著熱搜里大v分析得頭頭是道,
動輒收獲成千上萬個贊同,
我們只能喊聲“太酷辣!”

這樣吃瓜實在太不優(yōu)雅了!
今天,小編就作為超導實驗的“行內(nèi)人”,
跟大家聊聊如何發(fā)現(xiàn)超導論文里的小細節(jié),
不學量子力學,
也能像內(nèi)行一樣,
優(yōu)雅吃下這個室溫超導的瓜。
(文末有吃瓜技巧總結,可以速通正文)
超導論文里會寫啥
超導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許多科普文章已經(jīng)回答過了:它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它有兩個最主要的指標,分別是臨界溫度和臨界磁場。超導體電阻為零,可以無損耗地輸電;它有完全抗磁性,液氮超導磁懸浮就是很直觀的表現(xiàn);它可以很方便地按照電磁感應定律產(chǎn)生強大的磁場,用來做醫(yī)院里的核磁共振……但是,科普文章之外,科研人員究竟在研究些啥?他們寫出來的論文又會體現(xiàn)哪些成果呢?
盡管超導已經(jīng)是物理學一個很細的分支了,但它還能分成更細的研究方向:超導材料與物理性質(zhì)、超導機理、超導奇奇怪怪的實驗、超導應用……能上頭條新聞的主要是發(fā)現(xiàn)新的超導材料并測定簡單物理性質(zhì),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合成了一個新的材料,它超導,測到的臨界溫度和臨界磁場分別是X和Y”。
超導體可以測量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多,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和磁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對應著超導的兩個基本性質(zhì)零電阻性和完全抗磁性。電阻我們在中學就已經(jīng)學過。當超導材料從臨界溫度Tc以上降溫時,電阻(或者說電阻率)會在Tc突然降低并很快變成零。

磁化率反映的是材料對外界磁場的響應,是一個無量綱量。當外加一個磁場H(單位是Oe(1 Oe=10-4T)),材料就會顯示出一個磁矩M(單位emu)。磁化率χ=M/H。超導材料表征一般用體積磁化率χ=M/(H·V),如果體積不好測量也會用質(zhì)量磁化率χ=M/(H·m),其中體積單位是立方厘米,質(zhì)量單位是克。
由于完全抗磁性的存在,超導樣品磁化率隨溫度的變化與施加外場的時機關系很大。因此測試的時候一般會測兩條曲線,一條叫場冷曲線(field cooling, ?FC),另一條叫零場冷曲線(zero field cooling,?ZFC)。高亮的顏色就對應著下面圖里相應曲線的顏色。在臨界溫度Tc以上,ZFC和FC曲線基本重合;在Tc處,從高溫到低溫ZFC曲線會有一個明顯的下掉,而FC曲線基本是平的。因此Tc以下兩條曲線會有分叉。對于純的超導樣品,這個差值Δ χ=-1/4π,如果有雜質(zhì),這個差值會變小,用實際差值與理論差值簡單做個除法就可以算出超導的體積或質(zhì)量分數(shù)。

除此之外,一般的超導材料測試還會包括比熱,就是初中物理那個“水的比熱容為4.18J/(g·K)”的比熱容。僅有的一點區(qū)別是將質(zhì)量比熱改成了摩爾比熱,單位成了J/(mol·K)。測量比熱是因為材料從正常態(tài)降溫進入超導態(tài)會有一個相變,反映在比熱上就是Tc處的比熱躍變。具體來說,比熱隨著溫度降低而下降,在Tc處會向上跳一下,然后繼續(xù)下降。

所以,一般來說,發(fā)現(xiàn)新超導材料的論文會長這樣:開頭介紹研究背景,主體部分首先會介紹合成出來的材料結構以及確定結構的依據(jù),比如電鏡、能譜和X射線衍射之類。材料合成方法不是必選項,多數(shù)作者會選擇寫出合成的條件,但更關心物理而不是材料的作者也時常會省略。
接下來論文會展示磁性,也就是磁化率隨溫度的變化,這里就可以看到超導的臨界溫度了。后面是電阻、比熱。由于外加磁場會影響電阻隨溫度的變化,所以一般會測很多條電阻-溫度曲線,在不同磁場下測量電阻隨溫度的變化。隨著磁場越加越大,超導逐漸被壓制,電阻的突變也越來越小。等電阻不再下掉的時候?qū)拇艌鼍褪?strong>臨界磁場了——當然,有時候也會偷懶(bushi)少測幾條線,然后擬合外推。
到現(xiàn)在,必須展示的內(nèi)容基本就結束了。全世界的其他研究人員看到結構,又看到磁化率、電阻和比熱,就會認可這是一種新的超導材料,開展后續(xù)的驗證和實驗。有時候論文作者還會加入一些其他的性質(zhì)或者計算,開展更詳細的討論,這就豐儉由人了。
論文的彩蛋怎么看
雖然寫論文最令人頭疼的是寫文字,但是看論文吃瓜只需要看圖就行了。圖片加上圖注信息就足夠我們看出論文想要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好的文章,幾張圖一列,大家就會認可、引用;壞的文章,就算圖片處理得再好也不會被認可。粗看過去大家的圖片差不多都長一個樣子,但玄機總藏在細節(jié)里——
01 晶體結構
目前發(fā)現(xiàn)的超導材料都是晶體,所以超導材料論文會有一幅圖展示用不同顏色小球代表的晶體結構。滿足晶體平移對稱性的原子排列方式并不非常多,它們可以分為七類,叫做七個晶系。根據(jù)過往的經(jīng)驗來看,四方晶系會比較容易出現(xiàn)超導。這種結構的晶胞是一個長方體,底面是正方形。晶胞中間有很多層看上去非常雜亂的原子。有些層專門提供電子,叫電子庫層;有些層則是發(fā)生超導的地方,叫超導層。電子庫層和超導層在迄今最重要的兩個非常規(guī)超導體系——銅基和鐵基超導中都不可或缺。

02 磁化率
磁化率需要外加磁場才能測,但外加磁場會壓制超導。臨界磁場以下,磁場越大,超導含量越低,表現(xiàn)在磁化率上就是ZFC曲線在Tc處的下掉出現(xiàn)了展寬。小磁場下筆直掉下來的磁化率,到了大磁場下可能就要多降些溫度才能有同樣強度的信號。如果在幾個不同磁場下磁化率的轉(zhuǎn)變都同樣銳利,那么要不這個材料的臨界磁場遠遠大于測試施加的磁場,要么就是測試或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出現(xiàn)了異常。
03 電阻
在小編眼里,超導材料的電阻測試數(shù)據(jù)最有趣。超導體的名字“超級導電”其實就是指的零電阻性。所有宣稱自己發(fā)現(xiàn)了超導材料的論文都會放一張電阻-溫度曲線,形狀也都大同小異:隨著溫度不斷降低,電阻在Tc突然下掉直逼零點,然后很快變平。關鍵是,電阻真的到零了嗎?
電阻變成零意味著樣品中超導的部分連接成了一條通路,像一根導線一樣連接起了正極和負極。但是,許多制備得不好的樣品并沒有形成這樣的通路,它們的電阻依然會有一個明顯下掉,但不會到零。這時候數(shù)據(jù)的說服力就會大打折扣:你樣品電阻都沒到零,怎么能說是“超級導電”呢?一點都不超級嘛。所以,常壓超導體幾乎只有嚴格的零電阻數(shù)據(jù)才能被放進論文里;而高壓下產(chǎn)生的超導,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要求會稍微放松些。即使沒有嚴格的零電阻,只要有電阻的突然下掉,大家也會認可超導存在。
04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測試的時候樣品當然不是靠原力控制進行測試的,總需要一些輔助結構。測磁化率時需要樣品桿固定樣品;測電阻和比熱的時候需要樣品托、需要連接電極、需要用膠固定樣品。這些輔助結構都會帶來測試的背底信號。在論文中通常會將背底信號扣除,來更直觀地表現(xiàn)樣品本身的性質(zhì)。
但是,扣背底是個技術活,技術不好的作者有可能會在扣背底的過程中引入新的誤差。這種障眼法破解起來很簡單——看原始數(shù)據(jù)。原始數(shù)據(jù)有時會在論文附件中一并提供,去翻一翻網(wǎng)頁就可以了?,F(xiàn)在很多作者會在預印本網(wǎng)站[3]傳一份初稿,來確認自己先來后到的位置。這些預印本網(wǎng)站免費公開,用家用電腦直接查就可以。
樣品不同的物理性質(zhì)也不是互相獨立的,我們大可以連起來看。如果一塊樣品的零電阻測得很完美,但磁化率卻雜亂無章,那肯定有貓膩。要是測到的性質(zhì)不全,那問題可能更大。
05 總結一下,如何吃瓜
到預印本平臺看第一手文獻
不用看那么長的文字,看清楚圖就好。
看幾個基本的性質(zhì)有沒有測全
看不同磁場下磁化率的下掉有沒有展寬,順便估算一下超導體積分數(shù)
看電阻最低點有沒有到零
看不同的性質(zhì)是否匹配
找找原始數(shù)據(jù)
有了這些技巧,聰明的你要不要去看看室溫超導的原始論文,自己來判斷一下真假呢?

所以這次韓國的室溫超導——?
確實不好判斷真假。從線上到線下,信任文章結果和質(zhì)疑超導真實性兩方的聲音都很大,雙方都列出了很多論據(jù),而且互相不能說服。這些真真假假,留待眾多德高望重、浸淫超導多年的老師用實驗數(shù)據(jù)評判吧。小編的道行太淺,雖然心有傾向,但總看不穿眼前的迷霧。

不過,這次室溫超導的真假并不難驗證。按韓國作者的說法,最快三天就能制備出一批樣品。全世界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組在快馬加鞭了。大概下周,初步的驗證結果就可以公布。如果是真的,超導領域?qū)旆馗?;如果是假的,這個悶熱的夏季就又多了一件吃瓜的樂事。小編和大家一起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arXiv:2307.12037
[2]Inorg. Chem.?2022, 61, 27, 10267–10271
[3]https://arxiv.org/list/cond-mat.supr-con/recent
[4]郭琦,類鐵基 122 型LaM2As2(M=Fe, Ru, Ni, Pd)體系的超導探索研究
編輯:藏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