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不性騷擾,不是你說得算!

一、如何定義性騷擾/侵害?
很多人在談話時,喜歡故做親密,以手搭對方肩膀、拍打背部或拉拉小手,只要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愿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就算加害人辯稱碰觸受害人是表達關心,但只要讓對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覺得被冒犯、被侮辱的言行舉止,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到被害人就學或就業(yè)機會的表現(xiàn),或影響日常生活之進行,就可能構(gòu)成性騷擾。由此可知,界定性騷擾的最重要因素是被害人的感覺與意愿,同樣一種行為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其結(jié)果也會有所不同。
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受害者,由于在整個過程當中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即性自主權(quán)被剝奪,而產(chǎn)生強烈的恐懼。這也會使她/他失去對人與環(huán)境的信任與安全感。所以性暴力問題不只是關于「性」,更是有關「權(quán)力」的問題。
?一般所認為的性騷擾行為包含言語、非言語及信息傳播等3類。
1.?言語上:猥褻的話、開黃腔、話中不當隱喻、探詢性隱私、議論性別氣質(zhì)或性傾向、職場上的性賄賂、性脅迫等。
2.?行動上:毛手毛腳、色眼亂瞄、故意貼近、衣著暴露、跟蹤尾隨、偷窺偷拍、暴露私處、過度追求等。
3.?信息上:傳播不堪入目的影片、圖片或騷擾文字信息等。
?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騷擾也算是性騷擾的態(tài)樣之一。所謂性別騷擾,系指帶有性別歧視或偏見的言論,特別侮辱、貶抑或敵視特定性別的言詞或態(tài)度,例如「男人婆」和「娘娘腔」等,類似這種言論或態(tài)度,如果讓對方覺得不舒服、被冒犯,也算是一種性騷擾。
如同性騷擾案件多基于權(quán)力運作的展現(xiàn),常發(fā)生在加害人與被害人彼此熟識,但權(quán)力關系不對等的情況下一般,被害人之熟識者所為的性侵害,也在案件中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如時有所聞的「約會強暴」或是「侵害幼女」即是典型的案例。
無論如何,不管雙方是男女朋友、夫妻或是其他關系,「不」就是「不」,只要是違反當事人意愿的性別侵害行為,都是侵犯他人身體自主權(quán)的犯罪行為!?

二、了解受害者的心理狀況
很多實證研究顯示,受害者在性侵事件后會出現(xiàn)類似的身心癥狀,如焦慮、沮喪、失眠、失去自信、性功能失調(diào)、意圖自殺、身理不適等諸多癥狀,在醫(yī)學上稱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遭遇陌生強暴者,較可能對身體傷害和死亡有強烈恐懼;而遭遇熟識或約會強暴者,除了恐懼之外,還會覺得被信任的人出賣,而有被背叛的感覺。
性騷擾與性侵害后的身心癥狀可能包括下列情形:
(一)情緒上的反應
1.?焦慮與低落:「我坐立不安」、「我覺得好累」、「我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
2.?產(chǎn)生罪惡感:「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事?」、「我死了算了」
3.?憤怒與困惑:「我想殺死他」、「為什么是我?」
4.?震驚與否定:「我真的被強暴了嗎?」、「我怎么沒感覺」、「為什么我哭不出來?」
5.?產(chǎn)生恐懼感:受害者往往會對事發(fā)地點、與事件場景類似的場合產(chǎn)生恐懼,受暴的經(jīng)歷時常重現(xiàn)腦海,也可能會擔心:「我是否會懷孕或染上性???」、「這件事還會不會發(fā)生?」、「我以后還能接受性行為嗎?」
(二)生理上的反應
頭痛、睡不好、做惡夢、呼吸困難、肌肉收緊、改變飲食的習慣、嘔吐、肚子不舒服等。
(三)對自我認知的改變
1.?無助感:覺得自己無法保護自己、沒有能力或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事物、不相信自己還能重新掌握一切。
2.?不潔感:覺得自己不潔,而不斷地洗手或洗澡;覺得環(huán)境很臟,而不停地打掃等。
(四)社會關系方面,不再相信自己可以自在地活動或信任別人
1.?人際互動上:遇到與加害者有相似特征的人,會感到極不舒服以及不安全。
2.?兩性關系方面:看到與加害者同性別的對象就害怕。
3.?性關系方面:由于某些動作、話語或撫摸會讓她想到被侵害的經(jīng)驗,而導致性行為的障礙。
4.?其他:害怕陌生人、自我防御、改變原本社會關系網(wǎng)絡或外型衣著、更換學習環(huán)境、改變生涯規(guī)劃等。
? 性騷擾與性侵害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深遠且持久,身心癥狀也會依個人的特質(zhì)、年齡、生活經(jīng)驗、受暴經(jīng)驗、社會支持或資源、外在壓力而各有不同,并展現(xiàn)在身體、情緒、認知、社交關系等各方面。由于癥狀會依個人的特質(zhì)而各有不同,因此不會只有一種典型的「被害人樣子」,也就是說,受害者若無焦慮、情緒低落等上述癥狀,也不表示她/他沒有創(chuàng)傷,更不表示她/他沒有受傷害!?

三、給陪伴者的行動守則
心理后遺癥會因每個人特質(zhì)不同,表現(xiàn)的方式亦不同。即使受害者表面看來沒有異樣,仍會產(chǎn)生心理后遺癥。心理重建的過程中,受害者及周遭的朋友都需要重新學習。下列為協(xié)助的參考原則:
(一)尊重與支持:可表現(xiàn)在態(tài)度和行動兩方面。
1.?態(tài)度
(1)?相信受害者:受害者最大的恐懼,就是害怕沒有人相信或覺得她/他的遭遇「沒什么」。傾聽她/他,了解事情的狀況,不要去檢驗她/他的言行舉止、穿著、說這些話的動機。您的完全信任是十分重要的。
(2)?不要責怪受害人:不要問「你為什么不叫」、「你為什么去她/他的房間」這些話。性騷擾常發(fā)生在模糊而待辨識的狀況,受害人當下常不知道要做何反應,責怪她/他只會造成二度傷害。
(3)?適當?shù)谋磉_你的同情:在聆聽的過程中,同理受害的感受,給她/他一些反饋。如適時告訴她/他:「真的很不容易」、「真的好辛苦」、「哭出來沒有關系,我在這里」,或鼓勵她/他「你真勇敢,愿意站出來面對這一切」。
(4)?不要同情加害人:很多熟悉強暴或性騷擾的加害人和被害人有相同的朋友圈,他們共同的朋友往往難以接受他所認識的人會去侵犯別人的事實,或基于同窗情誼而有意無意的同情加害者。請記得,不需為加害者開脫責任。
2.?行動
(1)?陪伴受害人,在她/他覺得需要的時候,不要讓她/他獨處。
(2)?傾聽受害人的感受。不要說「別再想了」,因為受暴經(jīng)驗是無法遺忘的,當她/他想說的時候就傾聽她/他的訴說,「說」本身也是一種治療。
(3)?如果你想采取行動,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感覺,不要冒然行事。自以為是的救援行動,容易造成進一步的傷害。但你可以試著在她/他的同意下,幫忙做一些紀錄,如錄音、寫下過程。這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證據(jù)。
(4)?鼓勵受害者尋求專業(yè)的協(xié)助。如果受害者的創(chuàng)傷很深、或有自殺傾向,幫她/他尋求合適的專業(yè)協(xié)助。
(5)?尊重及保護受害者的隱私權(quán),替她/他保密。
(6)?倘若你陪伴的受害者同意,請?zhí)嵝厌t(yī)生,任何的檢驗步驟都要經(jīng)過被害者的同意,不要讓她/他再受到二次傷害。
(二)避免不當?shù)年P懷或態(tài)度:
1.?不以特殊的眼光看待受害者。如:「她/他被糟蹋了,以后怎么見人!」。一般人認為「被侵害就是不完整或有污點的人了」,這是錯誤的。她/他仍是個獨立而完整的個體,正在勇敢、堅強、努力地讓生活步上正軌的人。
2.?避免過當?shù)闹С謶B(tài)度,如:「實在太嚴重了」、「我不敢相信!太可惡了」。
3.?避免不當?shù)乇Wo受害者,如:「要不要我們每天24小時輪班保護?」、「我找一票人揍她/他!」。
4.?避免錯誤的表示「好意」。如:「不要再跟別人說了」、「把這件事忘掉就好了」。
5.?不需要容忍受害者突然爆發(fā)的、無法控制的攻擊行為。這樣的容忍會加重受害者的罪惡感和羞恥感,而形成反效果。
6.?周遭的人也要學習面對接受發(fā)生的事實,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未來的改變:
(1)?學習關于性騷擾與性侵害的相關知識、治療過程及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
(2)?理解治療所需花的時間和空間。復原的時間是漫長的,受害者狀況時好時壞,但她/他會慢慢地自行摸索她/他與世界的關系。這段期間內(nèi)她/他可能會求助,也可能自我封閉。體諒這一段復原之路所需要的時間與空間。
(3)?重建過程中,她/他與家庭、朋友、男女朋友的關系可能改變,請尊重她/他的選擇。
(4)?如果你是她/他的親密愛人或伴侶,你們親密行為的模式可能會改變,因為某些性行為或是互動方式可能讓她/他重新憶及受暴經(jīng)驗。試著了解她/他的想法與改變,不要苛責其復原的太慢。
(5)?你自己也要求助。如果過程中你覺得需求助,可以向心理輔導機構(gòu)可以請求協(xié)助。
?
姐姐碎碎念
任何人,不分性別、年齡、家庭背景,都應該安全、自在、不受脅迫與侵害的長大。然而近期的時議熱點依然圍繞著這個話題爭論不斷,何時我們才能真正卸下肩上負重的一萬斤壓迫與恐懼,真正安然自在、真正彼此尊重?
太一創(chuàng)作《負重一萬斤長大》這首歌的素材取自電影《素媛》,而《素媛》則是根據(jù)韓國真實案件娜英案改編而來,這首歌是寫給素媛的,或者可以說,是寫給所有像素媛一樣在懵懂年華受過傷害的孩子。

總之,僅僅希望類似的悲劇不再發(fā)生,讓這篇文章僅僅是科普而無需運用。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nèi)容,可以三連或點贊支持一下!如果你感興趣,歡迎關注書靈,我們下期再見!
資料來源:《性騷擾及性侵犯防治手冊》、《性騷擾防治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