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明的差異及其超越 2-2

2.?在想像的世界中,凡人對西方的好感多於東方
東方、西方,如果我們不要談波斯、希臘或東西文明的這種相對的關係,我們用一種自由的想像去看東方西方,我們的本能可能就是,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西方是日落的地方,那一般人對於夕陽跟朝陽的感受,大致而言應該是日出的地方給你的感覺——你要美其名說那是一種希望——其實在古代社會裡面,太陽升起就是要勞作,那樣的感覺並不好啊,你一天日出而作,太陽升起,這是一種壓力的來臨、這是人生辛苦的一個開端;那西方日落之地,它象徵著歸宿,它代表著一種神祕,或者是你至少可以休息的那樣一種情境。人生的感受呢,一般而言是嚮往歸宿,所以西方被想像為極樂世界實在不是稀奇的事,並不是說我們?nèi)ミ^西方而覺得西方是快樂的。如果人活著就要工作,那太陽升起給你的感覺是一種壓力;日落的時候,你可以暫時休息,或者是這個大地黑暗的感覺是一種神祕、寧靜,或至少是一個可以放下一天勞碌工作的時候。那因此在精神感受上,西方總是人們比較喜愛的一種情境,東方呢,總覺得那不是一個目的地,雖然太陽下山也不代表說那是一個目標,因為我們會覺得,每天這樣循環(huán),晚上休息還要準備第二天的工作,並不會覺得日落了就一定代表一切的終極。
可是在相互比較之下,人們總不會認為東方是一個目的地,而西方卻可能使人有一種傾向去認知那是一切結束的一個方向吧。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會開始去想,你的死亡會是一種什麼狀況?如果你才二十多歲去想這個事,人們可能覺得你的精神是有問題的、還是你所謂「想太多」,但其實你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會死,這不必多說,但好像人們不太願意去想,自己會怎麼死。我們可以自我安慰說,去想這件事情於事無補,也不會使你更有動力。但我們反過來想,那為什麼我們拒絕去想這件事?難道這有什麼害處嗎?你可以說它沒有多大幫助,但你為什麼害怕去想這個,或忌諱去想這個事?所謂諱疾忌醫(yī),為什麼我們會忌諱去看病呢?生病是平常的、自然的事情,那生病看醫(yī)生可以讓你好過一些,為什麼人們會忌諱做這個事而寧願能夠忍就忍,難道我們看醫(yī)生的時候就會覺得有一些不祥的預兆嗎?那也未必啊,如果我們務實一點的話,那醫(yī)生講的很多話你都不必太計較。他跟你說:哇,這個病不醫(yī)不行了。像這種話是價值觀,不用理他,你只要問說:這要多少錢、那效果怎麼樣、有什麼副作用沒有?其他的叫他閉嘴,或者說他不閉嘴,你也不必太介意那些事。那每個人相當程度都自認為是一個人生哲學家,為什麼人家講那些問題,我們就有點受影響呢?其實那表示,人們有一種害怕,不敢去面對終極的問題。
就是說,東方給我們的感覺,可能在教育的這種推展之下,我們會說東方代表希望,真的是希望嗎?也許人們內(nèi)心深處所渴望的並不是希望而是一切的結束,那西方至少相對於東方是那樣的一種象徵。剛剛說你們會不會去想自己怎麼死?這個意思並不是要你去想說,你是得了什麼病、家族遺傳什麼樣的問題你要擔心、或哪一天出門給車撞了還是怎麼樣,而是說,你會不會去想,日復一日好像每天沒有什麼變化,可是你知不知道,有一天你會死,而那天並不是你準備好去迎接它的?;蛘哒f,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先生了病,有一段時間讓你開始面對那件事,也許是一個意外,或者即使你生病,它是一個慢性病,也不是一下之間你死亡了。所以你每天起來刷牙的時候,你覺得這是稀鬆平常的事,可是你知不知道,有一天你可能是在刷牙的時候就死了、就倒下去了。在一個報導裡面,那個人講到他媽媽死的狀況是,他是在看醫(yī)生,醫(yī)生給他診斷的時候,他死掉了。那這不是一個什麼諷刺啦,這是要講說,你知不知道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上,就突然死掉了,那不是說一定是一個意外,可能是你生病很久之後、一個極限到來,在那一刻你死掉了。所以你每天以為,這都是日常規(guī)律性的那些生活,可是我們可能就在那樣的一個過程中,離開這個世界,並沒有轟轟烈烈、並沒有特別準備、並不是一個什麼神聖的時刻,它就是在你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過程中,你不見了。去想這個事情,如果給你帶來擔憂,不如想一想,你不去想這個事情一定有所逃避,那擔憂這樣的一件事情,固然是一個痛苦啦,可是不去擔憂這個事情、不去想這個事情,也必然有一種脆弱。那如果你能夠去想這個事情,而不是非常的擔憂,那你一定是正常的人。你知道嗎,如果有算命先生跟你說,你知不知道你五十年之後會死掉?你會很擔心嗎?他如果跟你說五天之後你會死掉,你才擔心。五十年到底是什麼,你都還沒有感覺,不過他如果跟你說,你二十年之後會死掉,你就覺得有點討厭,二十年好像你的經(jīng)驗是可以有點體會什麼叫二十年,因為你覺得二十年後你還很年輕,怎麼這樣就死了,你會耿耿於懷。如果科學家跟你講說,你知不知道,在未來兩百年之內(nèi),地球會被毀滅,你會因此而非常的憂鬱然後開始準備那件事嗎?其實人有一種能力去接受不理想、接受毀滅,因為那本來就是我們的處境或者是我們的原罪,使得我們可以接受這樣不完美的狀況。
講這個東西只是要去說明,為什麼「西方」給人的感覺是好的,並不是西方文明,因為人對東方西方這種很直接的一個經(jīng)驗感受是,東方是日出之地、西方是日落之地,把它比喻成生命的歷程來說的話,一般人對西方,尤其年紀漸漸大的時候,會有一種比較嚮往的心情,而對東方卻感覺到一種無比的壓力。那如果以國家的立場,它不斷強調(diào)國力興盛,所以日出之國好像就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國。日本叫日本,因為它是日出之地,那表示這個民族非常沒有想像力,你寧可說自己是日落之地也不要說日出之地,那日出之地是全國要振奮的去工作、要提振這個國家的競爭力,這就是這個國家的目的嗎?這當然不是說一個國家的名稱表現(xiàn)出它的民族性,並不是這個意思啦。但是相對而言,你的確可以感覺到,中國自命為中國,跟日本自稱為日本,那個境界是非常不一樣的。就是說,宇宙之中,跟太陽升起之地,你想要待在哪裡呢?相比之下,中國當然是境界比較高的,在這個名稱的使用上。
東西文明的差異及其超越 2-2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