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realme GT2大師探索版體驗,新驍龍8+配壓感直屏,游戲手機?
從三星開始引領(lǐng)曲面屏風潮開始,旗艦機都紛紛拋棄了直屏設(shè)計,換上了視覺上邊框更小,所謂握持感更舒服的曲面。誠然曲面屏因為必須使用曲面玻璃和柔性屏,成本自然會肉眼可見的提高,但是經(jīng)過這么久的發(fā)展,大家想想看這些相關(guān)物料的價格有沒有降下來。

但是還有很多人并不能接受這樣的曲面屏,幾個致命缺陷讓人拒絕。首先是曲面屏的邊緣偏色問題,這是曲面屏的物理結(jié)構(gòu)問題,基本上沒什么解決辦法。其次是邊緣誤觸問題,特別是在游戲的時候,經(jīng)常會遇到操作失敗或者錯誤的識別出來手勢。

另外一方面,非旗艦當中還是存在著大量的曲面屏產(chǎn)品。但是畢竟是非旗艦,怎么說質(zhì)感、做工、拍照各方面都可能比旗艦機差上不少。那么能不能有一款值得買的安卓直屏旗艦產(chǎn)品呢?

真我realme就交出了一份不一樣的答卷。在年初的時候有一臺來自真我的GT2Pro,我們當時為大家評測過,當時我覺得那是一臺很不錯的直屏旗艦產(chǎn)品,對驍龍8的調(diào)教也到位。

不過驍龍8畢竟是驍龍8,之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次臺積電版本的驍龍8+表現(xiàn)不錯,當然真我肯定會上到這顆最新的SoC,從而為我們打造一臺屬于夏天的旗艦機——真我GT2大師探索版。

輕薄機身,賦予直屏好手感
作為直屏產(chǎn)品,可能大家會覺得天然的手感上不如像曲面屏產(chǎn)品,直接的感受就是割手,甚至會聯(lián)想到之前某數(shù)碼評測up主早期的邊框削蘋果的名場面。

當我開箱拿起它來的時候,并沒有從曲面屏手機更換到直屏手機的那種割裂感,反而還找到了極好的握持感,這種握持感并不輸于曲面屏產(chǎn)品。如果是拿旗艦機來的手感來對比,他們之間更多的不是差距,而是因為選擇不懂帶來的差別。

同時大家要相信一個道理,在手機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廠商一定會將旗艦產(chǎn)品的握持感放在一個靠前的優(yōu)先級。所以這臺直角邊框的產(chǎn)品是如何達到這個效果的呢?

就是先減薄減重,作為一臺旗艦產(chǎn)品,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了200g以內(nèi),同時將厚度控制在了8.17㎜,這個三維在對比近期出現(xiàn)的某些單項特別突出的產(chǎn)品而言,算是一股清流。

再加上曲面屏其實能在視覺厚度上作弊,而直屏很難在視覺上欺騙大家。但是直屏也能搞點小聰明,前后的過渡玻璃還是得給大家安排上2.5D的,這樣滑動過度才不會像在擦掛手上的東西一樣難受,還有特別安排的46度高亮C角設(shè)計,能在手感和視覺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背部的磨砂玻璃噴砂密度還不錯,這塊背板的觸感顯得非常的溫潤細膩,沒有那種千元機的直屏后蓋的廉價感。并且這個后蓋也不怎么沾染指紋,所以大家該怎么用不用我再說了吧,條件允許請脫掉外套。

背部的攝像頭模組相對來說就沒有那么出彩了,三顆攝像頭呈現(xiàn)三角形排布在背上,倒也沒有像影像旗艦?zāi)敲闯龈?,給出各種方形圓形,恨不得將背面占滿。也沒有像直接一副麻將牌那么直接。這個造型大家看了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這個攝像頭模組我覺得不好看也不難看,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

關(guān)鍵是誰沒事盯著后蓋看啊,大部分時候我們的注意力都在正面。這塊來自京東方的類鉆排列OLED 屏幕才是重點。在有了類鉆排列這樣的專利之后,國產(chǎn)OLED 屏幕就能夠在精細度上更提升一層樓,相比之前的“小黃鴨”排列,類鉆排列的好處像增加像素密度等無需贅言,我們就來看看這塊屏幕的水平。

首先是刷新率肯定來到了120Hz,還有像色準JNCD僅有0.4,支持1000Hz瞬時觸控采樣率等等都還好,主要這塊屏幕的邊框極窄,幾乎達到了四面等邊的情況,準確的說是四面等窄邊的情況。當你點亮屏幕的時候,很難相信這個撲面而來的屏占比。

而這塊屏幕最重要的是采用了COP封裝工藝,極大的減小了屏幕外圍非顯示區(qū)域占用的位置,將芯片和電路折疊回來,從而減少外圍所需要占用的體積,自然邊框就小了。在這么窄的邊框下,聽筒也得服從整體安排,所以這個隱藏式聽筒的開孔也僅僅只有0.45毫米,幾乎不會影響到正面的觀感。

這個邊框不僅處理得好,同時還具有兩個看不出的實體雙壓感按鈕,我在游戲的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菜單,才知道有這個功能。玩游戲時,打開功能中心就能看到壓感這個選項,壓感肩鍵不用像物理肩鍵擔心壽命問題,它的力度可以設(shè)置,我喜歡拉滿,按壓還是挺有感覺的,而且它兩邊都能夠設(shè)置雙鍵,最多可以設(shè)置四個觸控鍵位。

當然隱藏起來的功能還有DC調(diào)光技術(shù),接口會藏得比較深,可能后期官方聽從了大家都建議,也可能會將這個按鈕放到外面來。

新驍龍8+,雙VC加持的性能怪獸
雖然說在首發(fā)機型上,我們見識了換臺積電代工之后的新驍龍8+脫胎換骨。但是有前任驍龍8的功耗與性能齊飛,大家心理也怕啊。

所以這就給了真我GT2大師探索版上了兩塊VC均熱板,總面積達到了4819平方毫米,比友商又提高了一個量級,幾乎直追游戲手機的散熱面積。并且這塊VC均熱板的節(jié)后還得到了優(yōu)化,內(nèi)部水熱循環(huán)更快,不僅大還好。

還有隱藏在邊框上的兩個肩鍵和最新的X7獨顯芯片,這就在旗艦機當中獨樹一幟了,基本上和游戲手機旗鼓相當。

而X7芯片最高支持4倍插幀,相比傳統(tǒng)手機一般只能做到2倍插幀,也就是60幀插到120,而GT2大師探索版可以從30幀插到120,不過目前支持的游戲還太少,期待后續(xù)真我能和更多游戲廠商適配。其實插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溫度和功耗,肯定和原生的高幀率有一點差距。

首先熱個身,跑跑娛樂兔吧。百萬跑分沒有什么好意外的 基本上算是驍龍8+的正常表現(xiàn),跑完分之后溫度只是溫熱,相比驍龍8好太多了,看來都是三星坑了驍龍888和驍龍8啊。

當然還有率先搭載的LPDDR5X內(nèi)存,肯定在內(nèi)存讀取速度,功耗,延遲方面都相比都有提升,但是目前內(nèi)存并不是性能當中的短板,所以很難從一個量化的角度來評價它對于整體的手機表現(xiàn)上貢獻了多少,不過大家相信肯定會有提高的。

在26度空調(diào)房內(nèi),實測半小時王者榮耀,平均幀率達到117.91幀,此時最高體感溫度為39度左右,游戲過程中很平穩(wěn),團戰(zhàn)也能穩(wěn)定在115幀以上,全程都很穩(wěn)定,直屏也沒有誤觸的情況。

開啟插幀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別為4.4W和4W,最高體感溫度分別為39度和37.6度。

實測半小時和平精英,平均幀率達到89.76幀,此時最高體感溫度為38度左右。玩游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帶雙揚聲器以及X軸馬達,配合壓感肩鍵,游戲體驗還挺不錯。

開啟插幀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別為3.95W和3.62W,最高體感溫度分別為38.5度和37.2度。

接著再測試了半小時原神,平均幀率達到58.61幀,游戲過程平穩(wěn)算是解決了原神。

開啟插幀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別為4.9W和4.6W,最高體感溫度分別為42.8度和41.5度。

當然開啟插幀之后,肉眼可見的流暢了,不過插幀也會影響畫質(zhì)和延遲,特別是在RCG和FPS這類游戲當中,但是由于我確實沒有寫輪眼,真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延遲。不過這也得益于這一代的X7芯片在延時上的優(yōu)化,能讓游戲畫面延遲更低。

766雙5000萬像素,隨身自帶顯微鏡
這次GT2大師探索版的模組和GT2Pro上差別不大,保留IMX766這顆大底和最大150度的魚眼超廣角鏡頭,還有這顆好玩的20倍顯微鏡攝像頭。

其實IMX766這顆攝像頭主流廠商幾乎都用過了,算法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基本上成像水平屬于平均之上,如果誰家的低于這個水準,那就只能踢出旗艦行列。

光線充足條件下的成像沒什么問題,當然這個大底加上成熟的算法也基本上沒什么問題,白天的細節(jié),色彩還原,包括暗部都沒什么問題,日常能用,色彩討喜。

夜景拍攝上,有算法加持下,也能保持不錯的畫面純凈度和高光壓制,不過對比著頂級影像旗艦還是有差距,當然大家的定位上也有不同,并不能同日而語。當然也是受眾不一樣,并不是所有用戶都需要為了影像能力將手機的三維改變,影響手機的重量和握持體驗,找準自己的用戶群體對于廠商來說格外重要。


不過呢這個夜景我覺得還是能和某大洋對岸的水果旗艦機比一比的,大家看看結(jié)果就好,可以在評論區(qū)給出你的結(jié)論,是GT2大師探索版好還是水果機的夜景模式好。


要說到這顆顯微鏡頭,打開膚質(zhì)檢測功能,通過這顆20倍的顯微鏡鏡頭,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皮膚狀況了如指掌。

除開像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一個不一樣的觀察方式,對于數(shù)碼博主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看屏幕的像素排列。那些知名數(shù)碼博主再也不需要去買顯微鏡了,直接用GT2大師探索版就能看到像素排列。

這顆150度超廣角鏡頭玩法也很多,我們可以拿它拍攝許多趣味圖片,當然這個也很考驗拍攝者的水平。

總而言之,這次真我GT2大師探索版的影像體驗可以滿足一般用戶日常記錄生活,并且可玩性也很豐富。
百瓦大電池,魚和熊掌可兼得
這次GT2大師探索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100W的快充和5000毫安時的大電池,算是在之前的80W+5000毫安時和150+4500毫安時之間給到了一個更好的平衡點,既有大電池帶來的續(xù)航安全感,也有百瓦快充帶來的極速充電體驗。


為了完成魚和熊掌兼得的目標,GT2大師探索版在充電器和手機上都用上了第三代半導體——GaN技術(shù),所以我們來看看最終的療效。從1%開始充電,最終完成充電的時候僅需要26分鐘,這個速度不知道大家滿意嗎,僅僅就比150W慢了10分鐘,但是帶來了更大的5000毫安時電池。

這塊電池的“體質(zhì)”也很不錯,官方稱電池循環(huán)1600次還能有80%以上的壽命。這個標準比國標高了4倍,比行業(yè)標準高了2倍。再重度的玩家這次應(yīng)該也滿意了吧。

當然這塊大電池的續(xù)航也表現(xiàn)不錯,在我們的5小時續(xù)航測試當中,機身一直保持溫熱,同時最終剩余電量居然高達40%。這個水平在今年的一眾友商當中算是非常不錯的水平,重度用戶真心可以放心入手了。

體驗總結(jié)
這次GT2大師探索版和驍龍8+一起攜手走進今年手機市場的下半場,其實有著明確的旗艦定位。首先是針對年輕人,特別是有電競愛好的年輕人打造,摒棄華而不實的曲面屏,選直屏。通過采用COP封裝,去掉塑料支架的辦法,做到了一個極其窄的邊框,也滿足旗艦機的外觀體驗。

還有夠用也不拉胯的拍照,玩法很多,也很符合年輕人喜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百瓦級的快充和大電池加持,實現(xiàn)了魚和熊掌兼得。當然最重要的是極強的散熱加上驍龍8+,再配上X7芯片,這樣一臺給年輕人打造的直屏旗艦就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