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在古代文學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與《三字經(jīng)》、《千字文》并稱“三百千”,這三本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栋偌倚铡芬脖徽J為是傳統(tǒng)蒙學的三大讀物之一。那為什么《百家姓》有這樣的地位呢?跟著小譜來看看吧。《百家姓》在我們看來記載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但是它還具備了解有多少個姓氏功能之外的其他含義。
《百家姓》是代代人的傳承。根據(jù)南宋學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考證:《百家姓》“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我們能夠得知,《百家姓》是北宋初期一位杭州的無名書生所寫。后來在南宋時期變得普遍。南宋詩人陸游在給詩作《秋日郊居》做注時稱“農(nóng)家十月乃遣子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類,謂之‘村書’?!薄栋偌倚铡纷员蛔珜懗鰜淼角宄詠?,經(jīng)歷了多次的編纂,無論是名家修改,還是欽命御制,這都代表著《百家姓》在歷史進程中的傳承?!栋偌倚铡分行帐蠑?shù)量的增加也昭示著階層意識強化的趨勢。據(jù)明末大儒顧炎武編寫的《日知錄》中顯示,春秋時期,姓氏不超過50個。漢朝時,《急就篇》列出了130個姓氏。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命溫彥博定了193個姓氏。

進入宋朝,鄭樵在《通志·氏族略序》收集了2300多個姓氏。元朝建立后,史學家馬瑞臨的《文獻通考》中有3736個姓氏。在明朝,文獻學家王圻編著了《續(xù)文獻通考》,姓氏增加到4657個。這些姓氏數(shù)量增長的趨勢表明姓氏范圍的擴展,這跟社會制度是息息相關的。古代實行宗法制,身份地位由家族繼承決定,貴族繼承權利,平民繼承財產(chǎn),所以姓氏的發(fā)展跟階層觀念密不可分。姓氏也暗藏文化的傳承?,F(xiàn)在有說法叫作書香世家、世代行醫(yī)等等,這都是家族事業(yè)的傳承。在這樣氛圍的熏陶下,古代極易出現(xiàn)以家族為群體的文學家等。
比如說著名的“三蘇”,就是蘇洵、蘇軾、蘇轍,前者為父親,后兩位是兒子也是兄弟,這個家庭氛圍關系密切。再者如王導、王敦等貴胄重臣;王羲之、王獻之、王戎等文人墨客。這都是家族姓氏的力量之一?!栋偌倚铡吩诠糯鳛閱⒚勺x物,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孩童識字,更是能讓他們在姓氏的浩瀚中找到家族、文化等的內(nèi)涵。正所謂“以小見大”,讀懂百家姓也深需些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