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講王陽明傳習(xí)錄】全150集 第10集 繼上次的親民,講父母官的教化。

p10 繼上次討論 父母官的教化。
上次我們講的這是第一篇是吧。就是關(guān)于親民還是新民。
那個典故我們看是注釋就可以了,比如說《堯典》里面
講‘克明俊德’ 便是‘明明德’ 等等。
?‘親民’是什么?明明德于天下。
又如孔子言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 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
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
一個為人父母官的,做父母官的人。第一件事情不是造福一方,
而是什么?教化一方。
我們對孩子兩個態(tài)度,第一個態(tài)度讓他成長,作為人而成長起來,
使人成其為人,這叫教育。還得養(yǎng)吧,為他造福。
說為官一方第一件事情教化一方。其次才叫什么?造福一方。
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
-養(yǎng)者造福也 教者教化也。
說‘新民’便覺偏了。這是第一篇,只是親民在今天難實現(xiàn),因為資本來了。。
當(dāng)代文明從西方輸入中國,那么我們該怎么教化百姓?
-百姓本身是利益多元化的,就父母官不再會有了 ,取而代之的叫
政府公務(wù)員。這是當(dāng)下國家的一個大問題。王德峰也不知道出路
在哪里。
按照中國思想,按照中國文化精神,沒有上帝管人心的名族。
那么老百姓道德都來自父母官的榜樣。這叫教化。
西方人不需要父母官,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管著他們的心,
中國人本無上帝是吧,然后社會又多元化,階級分化,一個多元利益的
社會,那么老百姓的道德從哪里來?這真是問題。
從父母官那里來不成,因為現(xiàn)在沒有父母官,儒家以德治國是吧?
以德治國的基礎(chǔ)是什么?有一批身體力行的儒者做了干部。
這叫以德治國,以德治國不是宣傳道德,而是身體力行的儒者來
治理社會。
他們在治理社會的同時就為老百姓樹立了道德榜樣。那么這個時代
已經(jīng)過去了。那么如果我們有宗教的話罷了,又沒有宗教?
想來想去,王陽明吧。王陽明心學(xué)吧。每一個人心中有一個主意,
有一個主張,有一個信念。
新民晚報知道王德峰在復(fù)旦做了一個講座。就是
《王陽明心學(xué)的當(dāng)代意義》,報社就找他要稿子,王德峰寫到一半
后來就沒空寫了是吧?他一定要寫好,交給他們。
新民晚報有一個專欄叫夜光杯,寫一篇小文章就講講王陽明心學(xué)的意義。
就是我們沒有宗教信仰的名族,社會又多元的利益,多元化的很,
那中國老百姓的道德從何處而來?所以就和開頭講的話一樣,
一個東方社會,一個儒家文化區(qū),正因為有了一個王陽明心學(xué),
才能夠自作主張,才有獨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