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的時候,項羽為什么沒有派兵對付橫掃北方的韓信?
眾所周知,韓信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輔佐劉邦打敗了項羽,韓信也因此成為“漢初三杰”之一。有意思的是,在楚漢之爭的整個過程中,韓信與項羽只有過一次正面較量——垓下之戰(zhàn)。在楚漢之爭的大部分時間里,韓信都是率兵在北方消滅支持或者依附于項羽的北方諸侯王。

韓信在北方的橫掃對項羽是巨大的戰(zhàn)略壓力,這也是項羽越打越劣勢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韓信橫掃北方、大幅削弱項羽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時候,項羽卻一直在滎陽和劉邦玩命,直到韓信快拿下齊國的時候才派兵干預。那么項羽為什么沒有派兵對付橫掃北方的漢將韓信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項羽沒有派兵對付韓信的原因在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本鬼接下來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本鬼認為項羽不派兵對付韓信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史記》評價項羽的性格是“自矜功伐”,可以說項羽在很長時間里就沒把自己曾經(jīng)的執(zhí)戟郎韓信放在眼里。

第二,項羽此人的戰(zhàn)略思維是比較差的,從他在滅秦之后的分封諸侯王就可以看出來。由此推測,項羽可能認為只要自己在滎陽一帶徹底擊敗了劉邦,自己就獲得了楚漢之爭的最后勝利。而且與韓信所在的北方相比,劉邦所在的滎陽戰(zhàn)場距離彭城(西楚國都)也更近。

第三,項羽并不是中央集權的皇帝,當時北方諸侯王(如魏王豹、趙王歇、代王陳馀、齊王田廣)與項羽的關系是聯(lián)盟成員與盟主的關系。因此項羽不好直接派兵干預北方諸侯王的軍事,除非他們向項羽求援。而除了齊王田廣外,其他北方諸侯王都沒有及時向項羽求援。

第四,項羽此人心胸狹窄、不會用人,導致他的西楚基本上就是“武大郎開店”。項羽麾下的大將要么不足以獨當一面,要么就是得不到項羽的信任。在被劉邦牽制于滎陽一線的情況下,項羽派不出能與韓信一戰(zhàn)的大將。項羽最后派出的龍且則在濰水之戰(zhàn)中被韓信全殲。

綜合來講,本來就瞧不起韓信的項羽認為只要干掉劉邦就能結束楚漢之爭。再加上項羽當時確實沒有大規(guī)模干預北方戰(zhàn)事的條件,所以項羽沒有派兵對付橫掃北方的漢將韓信。等到項羽決定派兵對付韓信的時候,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