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 四川鄉(xiāng)試四書文一篇 【明】張維.撰
【按:張維,榮縣學生,治詩經(jīng),本年鄉(xiāng)試第三名?!? 〇君子喻於義?!墩撜Z》 〇君子之心,知有義而已。 蓋君子純乎理者也,自義之外,何容心哉! 昔夫子之意,若謂學問始於心術之微,人品辨於理欲之際,彼得天之利,涵之為一心之制,立人之道,散之為萬事之宜,是義也,人皆具之,喻者寡矣。 唯君子氣質清明,渾含乎道心之妙;問學精密,疏觀乎物則之原。故能於是義也,明足以察幾而體驗之也,詳健足以致決而擴充之也。 至以之而存心匪義,弗質也。志之所尚在是,故定見之獨精者亦在是。凡似義而非義者,不得以淆其正。 以之而制事匪義,弗比也。心之所知在是,故定守之獨力者亦在是。凡非義而為義者,尤足以協(xié)於中。 明庶物,察入倫,皆義也,皆其心之所獨喻者也。既析之精,又合之盡,其知而好,好而樂者乎! 守經(jīng)常,達權變,皆義也,皆其喻之所獨真者也。惟體之信,故達斯順,其性而習,習而安者乎! 吁!此君子之心術所以為正,而非人之所能及也! 雖然,仁義一道也,君子言喻義,不言喻仁,何也?噫!此聖人天道之極致,未易言也。蓋天以陰陽生萬物,匪陰則物弗制;聖人以仁義應萬事,匪義則事弗裁。然陰陽生於太極,仁義原於心極,其理一耳。是故達觀乎天人之妙者,而後可以語君子精義之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