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一個把自己盤出包漿的演員


《人間四月天》里的黃磊,干凈而且利落,就像是民國文人本尊。?
他身上的那種書卷氣和文藝感,完全符合徐志摩的人物形象——當然,這種形象也源于大眾對于徐志摩文壇偶像的想象。?讀者戴著濾鏡看徐志摩,觀眾戴著濾鏡看黃磊;理想的生活追求愛情,年輕的生命死于燃燒愛情,戳中了幾乎所有人的淚點。?更妙的是,據(jù)傳說,黃磊在扮演徐志摩時,由于過于入戲,導致自己心臟病發(fā)作,險些送命。?于是,文藝加疾病的組合,成為了黃磊的加持。?

《人間四月天》(2000)??
家庭好、顏值高,黃磊以“文藝男神”的姿態(tài),成了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假若以《人間四月天》為坐標,向前看是《邊走邊唱》《夜半歌聲》;向后看則是《橘子紅了》《似水年華》。?這其中黃磊的形象,如果不是在藝術中掙扎求生、上下求索的新人,那就是在責任和愛情之間百轉千回,搖擺不定的俊男。?在那個沒有門派、不立人設的年代里,黃磊的形象,成功切中的廣大女性同胞的要害。外表俊郎、清瘦細幼;隨時爆發(fā)的心臟病,和那一張不食人間煙火的臉,的的確確是曾經(jīng)的白月光。?彼時的黃磊,算是優(yōu)質偶像,時代頂流。?

在《夜半歌聲》中合作的張國榮、劉琳、黃磊和吳倩蓮?
雖然角色類似,但對于一個明星,觀眾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他在雷同的角色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自己——就像是湯姆·克魯斯,就像是木村拓哉。?但是,要維系一個偶像的身份與熱度,需要極度自律和用功刻苦。?要健身,要控制飲食,要維系形象,要不斷地在重復中貢獻細微的差別;要能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流行工業(yè)的大浪淘沙下,獨善其身、不陷油膩。?很顯然,黃磊并不想這么累。?他選擇了另一條路:急流勇退,回到學校和話劇世界。?

話劇《暗戀桃花源》中的黃磊?
出身演藝世家,成績優(yōu)異,情商出眾,人脈眾多。?黃磊就像是一個優(yōu)等生,只要他想做,沒有什么做不成。?踏著時代的鼓點,銀幕上文藝得無以復加的黃磊,暫別電視劇,轉臉來到了話劇場和講臺前,做得風生水起。?就這樣,黃磊開啟了人生的第二個階段。
?
中產(chǎn)爸爸和小市民的悖論
POST WAVE FILM
?
按照孫紅雷的說法,黃磊的一生,異常順利。?在父親的意愿下學習表演,年紀輕輕就演了陳凱歌巔峰時期的電影。?《橘子紅了》更是火遍兩岸三地。?唱歌演戲,教書話劇,甚至是戀愛都一帆風順。?

《橘子紅了》中的周迅、黃磊、歸亞蕾和寇世勛?
年輕的時候,自己就是個文青,所以演了徐志摩;中年之后,隨性生活,不循規(guī)蹈矩,也從不逾矩。?黃磊自己就是那種宅家做飯的丈夫。?所以,銀幕上那些顧家憐子的中產(chǎn)煮夫,又特別貼近自己的生活本真。?黃磊不需要刻意去扮演一個人物,更不用去體驗生活,反正銀幕上的形象就是他自己。戲路根據(jù)自己的年齡、身材和喜好變化,如實展現(xiàn),這不是表演,而是生活在人物里。?黃磊名下的中產(chǎn)爸爸和小市民,出現(xiàn)在《小敏家》《小別離》《小歡喜》《我愛男閨蜜》《嘿,老頭》甚至是《張衛(wèi)國的夏天》里。?

?在這么一大堆頗有些重復而且同質化的影視劇里,黃磊的演技總結起來,只有三點——
?結巴、碎嘴加瞪眼。?這結巴和碎嘴,可能并不是中年男性的專屬,但在電視劇里,卻是一種修辭格;那瞪眼也不是嬌嗔和憤怒,而是眼神的匯集。?他用結巴來表現(xiàn)人物的童真、木訥、緊張與生氣;他用碎嘴來展現(xiàn)人物的平凡、普通、善良與和藹;他用瞪眼來表現(xiàn)憤怒、愛意、喜歡、厭惡與深思。?這樣的表演,就好像自己的父親,身邊的丈夫和同事,一以貫之,從不磕絆,清澈見底。?人味是喜、怒、憂、思、悲、恐、驚,是情緒,是情感。?但在黃磊的“演繹”里,無論是中產(chǎn)爸爸還是小市民,他們的情緒都沒有太大變化。?

?這些角色,人到中間,被生活和孩子痛擊。他不能有情緒上的過分起伏。丟了工作,但孩子還要吃飯,他得系上圍裙;家人去世,他沒有時間悲傷,因為孩子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但這些人物,真的沒有自己的情緒么??好像也不是這樣,對世俗生活,他一方面是主動疏離的,一方面是無奈擁抱的。因此,無論是小市民還是中產(chǎn)爸爸,都不能太過于展現(xiàn)自己的喜好和偏愛。?一旦生活有了偏差,就會失衡,失衡之后就會一路到黑。?黃磊似乎只有一個黑點,那就是《深夜食堂》中的老板,好似一個無情的廣告機。他的江濱柳,依舊具有高度的自洽和可信度。?

?黃磊不是木村那樣永遠不老的偶像,也不是阿湯哥那樣一直在一個形象里奮斗的演員。?他就像是開創(chuàng)了圣丹斯電影節(jié)的羅伯特·雷德福,用同質化的電視劇,反哺自己的戲劇事業(yè)——可能,和伯格曼一樣,戲劇才是能陪他慢慢變老的老伴。?
當一個演員生活在角色里
POST WAVE FILM
?有個笑話這么說,為什么哪里都能看到黃磊,因為半個演藝圈都是他的學生,另外半個演藝圈,是他學生的同學。?在如此密集的資源供養(yǎng)下,黃磊從未有資源焦慮?;蛟S,他自己就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有戲就開工,沒戲就宅家。?黃磊的銀幕形象,是從《婚姻保衛(wèi)戰(zhàn)》開始轉變的。?

《婚姻保衛(wèi)戰(zhàn)》(2010)?
在這部電視劇里,黃磊演繹了一個自己從未涉足過的“家庭煮夫”,為了保全婚姻和家庭,恨不得低三下四。?那一年,黃磊的大女兒多多,正好五歲,黃磊恰如其分地轉變自己的銀幕形象,讓好父親、好丈夫的形象,由銀幕融入生活,再從生活反哺銀幕。?實際上,確立一個人設,比砸掉一個人設,還要難。?這需要長時間的維持,不斷地在各種公開場合做合適的“表演”。?因此,黃磊已經(jīng)錄了好幾季的《向往的生活》,最有可信度。?

《向往的生活》(2017)?
在很多場合里,黃磊都宣稱人藝的朱旭是自己的榜樣。他說朱老爺子,在生活中就是玩蟲逗鳥,只有在舞臺上才光芒四射。?其言下之意是,我也希望自己能做這樣的人,讓生活回歸生活,把藝術留在舞臺。?
但實際情況是,黃磊掌握了“流量密碼”之后,就身陷在“居家”人設里,無法自拔。?他頗有些過度地消耗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他的銀幕形象,就是其本人的形象;張衛(wèi)國和黃磊似乎是一個人。?他看似在演戲,實際上又沒有演戲;黃磊想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表現(xiàn)人物,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生活在角色里。?
銀幕上的他、真人秀里的他和微博上的他、訪談里的他,呈現(xiàn)出了高度的一致和自洽。?

?就像是《張衛(wèi)國的夏天》,老配方、老味道,還有那個老黃磊。他的三板斧似乎還有用,似乎又沒用;角色似乎是從生活中來的,似乎又遠離生活。?他用貧嘴來化解尷尬、自嘲自娛。?一個倒霉而簡單的人,在黃磊的演繹下,成了生活的標本。?
在張衛(wèi)國這個人物身上,他似乎是大大咧咧又心若細絲的張大民,似乎又是那個唯唯諾諾、畏畏縮縮的江濱柳。?

?黃磊的演技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演員,能在老師、老狐貍、老爸、老小子和老廚子等若干身份中切換自若;能語重心長地告訴家長,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
這種人間清醒,在演藝圈,獨此一份。?

作者丨云起君
放大頭像看我的眼神
編輯丨清晏? ? 排版丨逍遙
推?薦?閱 讀

終于,華語劇不再“談性色變”


? ? ? ? ?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