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焦慮癥,家長們了解不?孩子的這7個信號可不能錯過!
青少年焦慮癥是一個發(fā)病率高,危害大的心理疾病。
一般而言,焦慮癥很難自愈,在得不到干預的情況下,它通常會持續(xù)終生,導致生活的幸福感顯著降低。更糟糕的是,由于過高焦慮帶來持續(xù)性心理壓力,會讓人更容易產生其他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癥、強迫癥。

一、青少年焦慮癥和成年人的區(qū)別?
與成人焦慮癥相比,兒童和青少年焦慮癥常常是隱藏的,很少得到診斷和治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兒童和青少年很少會主動尋求專業(yè)的醫(yī)學幫助,也很少向父母傾訴自己的焦慮感受。
對于兒童而言,認知的發(fā)展水平還不完全,所以難以對焦慮帶來的痛苦有清楚的自我感受,很難用語言表達?“焦慮”這種感受。
而青少年雖然已經具備用言語表達情緒的能力,但青春期正處于追求個性獨立的階段,和父母的話越來越少,更傾向于把煩惱藏在自己心里,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這就加重了內心的壓力和焦慮!

二、青少年焦慮癥越來越高
和成人對青少年“無憂無慮”的印象相反,焦慮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青少年焦慮癥總體流行率約為11%,這就是說,每100個青少年里,就會有11個人患有焦慮癥。而對于未達焦慮癥診斷標準的青少年而言,也有很多人受到過高的焦慮情緒的折磨,并因此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業(yè)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幸福感。
三、焦慮癥頻發(fā)的兩大類型
在焦慮癥中,發(fā)病率最高的是社交焦慮和廣泛性焦慮。
01社交焦慮癥
指在社交場景下產生的強烈的焦慮感和痛苦,和陌生人說話、認識新朋友,或是要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在別人面前說話、演講等。
一般來說,青少年多少都會有些社交焦慮,因為青春期正是一個非常重視他人對自己評價、極其希望獲得認同的發(fā)展階段。但患有社交焦慮癥的青少年會因為過度焦慮而產生很多回避行為,比如因無法結識新朋友而感到非常孤獨等。

02廣泛性焦慮癥
像是一種人格的底色,他們對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有過度的擔憂,不管是對于學業(yè)、未來,還是對父母的關系、健康,或是擔心自己表現(xiàn)得是否足夠好、有沒有犯錯誤。
他們的每一天似乎都是在各種擔心中度過。擔心的強度不一定會很大,不會像恐懼那樣引起強烈的心跳、急促的呼吸,但長期慢性的擔心卻讓他們整個身體處于一種緊繃的難以放松的狀態(tài)。
因此,很多廣泛性焦慮癥的青少年都會有肌肉酸痛、肩背疼痛等與疲勞有關的軀體不適。而由于這些過度的焦慮常常難以停止,會導致注意力分散的問題,以及難以入睡,進而帶來更多健康方面的問題和擔心。

四、青少年焦慮癥的7個“信號”
01厭學
孩子上課無法集中精力,被內心的不安、焦灼感所困擾,無法專注于學習、深入的思考學習內容。心理受到打擊,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并會發(fā)展為討厭學習。
02肌肉酸痛或頭痛
焦慮常常使人無法放松,而使肌肉和神經長期處于緊張和警戒的狀態(tài)。因此長期慢性的焦慮非常容易導致肌肉酸痛或頭痛。很多孩子雖然不會直接告訴父母“我很焦慮”,但是可能會以抱怨軀體不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痛苦。
03腹瀉(腸易激惹)
胃腸是對緊張情緒非常敏感的器官,在遭遇壓力時,敏感的人的腸胃也會做出一些反應,比如腹痛(痙攣)、腹瀉。
有調查顯示,去內科求治腸易激惹綜合征的成人中,絕大多數(shù)都有焦慮癥。而很多成人焦慮癥患者中,也有非常多人回憶在上學期間有腸易激惹的癥狀經歷,比如每逢重要的考試前就腹瀉不止。

04容易疲勞
長期的緊張焦慮通常會帶來耗竭的感覺,因為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情緒的痛苦和窮思竭慮之中了。焦慮癥的患者通常會想很多(比如反復想自己做得不夠好,是個失敗者),所以盡管從外部的行為來看,焦慮癥患者可能沒有什么特別消耗體力的活動,卻非常容易產生疲勞的感覺,使得之后的任務做得有心無力。
再加上長期的焦慮通常也會伴生抑郁的情緒,而抑郁的情緒就更加重了疲勞和耗竭的感覺。
05做事情沒有效率
由于受到心理焦慮障礙的影響,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失去內心的動力,產生學不明白、做事馬虎等特征。有些家長說的“好孩子”每天都熬夜到很晚,背書寫作業(yè),但是效率卻出奇地低,而且考試成績也并沒有因為努力而產生好分數(shù),這種現(xiàn)象很多都與焦慮癥狀帶來的注意力缺損有關。

06拖延行為
與上一則中說到的盡管效率不高但是還堅持學習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應對焦慮的方式是拖延。拖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逃避焦慮感的策略,盡管它長期來看會帶來不良的后果,但是在焦慮帶來巨大的情緒痛苦的當下,用拖延的方法逃避掉痛苦,不管對孩子還是對成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誘惑。
家長也許會對孩子的這種反應非常氣憤,覺得孩子“懶”、“不努力”,不過通常呵斥很難產生積極的效果,因為情緒上的焦慮痛苦不會因為呵斥而減少,就算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減少了一些拖延的現(xiàn)象(比如家長禁止孩子去玩游戲、命令他立刻去書桌前開始學習),但是這無非是創(chuàng)造一種“無效學習”的狀態(tài)。
07易發(fā)脾氣
焦慮這種內在紊亂的、煩躁的情緒會使一些青少年的情緒變得易激惹,使他們更容易不耐煩、憤怒和亂發(fā)脾氣。如果家長不能理解這是孩子焦慮的反應而及時去處理,反而認為孩子是“不聽話、找打”,可能會帶來親子關系的惡化,會使孩子以后都會抗拒與家長的溝通或可能的幫助。
【溫馨提示】當青少年具有以上特征時,家長需要提醒自己多加關注,最好能夠早一點讓孩子接受專業(yè)的心理評估。如果評估結果是焦慮癥的話,應該讓孩子在癥狀還沒發(fā)展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