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為 PSYCHO-PASS 第二季拉點人氣,在第三季上映前

封面來自《PSYCHO-PASS Sinners of the System Case.1 罪與罰》

上個月就想寫這么篇東西,在買了NAS之后,就把早年看的很多動漫都下了回來,然后就又重看了一些番,像是死筆和PP。因為確實過了好幾年了,當年看得也有些走馬觀花,重看PP2的時候越看越覺得,PP2并不像很多人那樣說得不值得推薦觀看。在今天看完《罪與罰》之后想著還是把這篇寫了,不然劇情又會忘記不少。

為什么說第二季值得觀看?
[這段只略微闡述PP2主題,不劇透劇情過程,默認看過PP1]
在第一部中,向觀眾展示了何為SiByL System(西比拉系統),并解釋了系統如何運作:通過將免罪體制的人納入系統,而維持系統能夠制裁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完美性”。常守朱了解系統的真相后,既不認同系統的運行方式,又不能否認系統為社會治安穩(wěn)定而存在的必要性,在結局說了“總有一天會有人來切斷這個房間的電源”后,表達對未來的希望。
第二季在此基礎上,嘗試繼續(xù)完善Sibyl系統的制度規(guī)則。Sibyl在Dominator測算犯罪系數時,在外呈現是一個統一意志,那么輸出這個意志的,上百個大腦的集合體——Sibyl系統是一個怎樣的犯罪系數,第二季就圍繞這個問題的展開(因為集合體的意志不同于社會上單一個體)。最終在第二季結尾,解決了集合體意志的問題,Sibyl系統迎來一次進化,再次完善。
Sibyl系統的不斷完善,將PSYCHO-PASS的世界觀進一步展開,能夠為后續(xù)的作品提供一個更加豐富而合理的平臺,也讓人更加期待切斷西比拉房間電源的時候,是經過了一個怎樣的過程,那個時候的Sibyl是不是已經得到了更多的進化,甚至認同了切斷電源呢?
[以下均涉及劇透]
第二季最終以Sibyl系統接受承認群體犯罪系數結尾,鹿矛圍的犯罪系數也得以計算,Sibyl自身的犯罪系數在剔除不安定因素后歸零。
在第二季的結尾鹿矛圍繼續(xù)發(fā)問,繼續(xù)深究Sibyl“顏色”的問題,也為后續(xù)作品鋪墊,具體的下文再詳細展開。
值得探討的幾點和部分細節(jié):
(希望大家不要以Sibyl系統是絕對的“惡”為前提來思考,肯定其積極一面)
1、關于群體性犯罪系數
第二季中Sibyl在反駁常守朱時就簡單展開過這個問題,測算群體犯罪系數,有可能出現即便群體內的每個個體的系數都是正常的,但群體的系數是超標的。那么這時候應該如何做“清除”工作呢?在第二季的結尾,Sibyl給出的解決辦法,并不是將群體整個抹殺,而是剔除群體中影響群體系數的個體,來將群體降至安全色相。
但由此帶來的即便個體的系數正常,但仍被清除的結果,會加大社會的不安定成分,讓人變得疑神疑鬼。但第二季動畫以Sibyl在做自我凈化后算力嚴重不足,無法測算整個社會的系數為由,暫時避開了這個問題的回答,而且目前似乎并沒有在社會上普遍實施群體系數的計算,僅代表著系統自身的更加完善。
2、關于SiByL?System
在第一季的結尾,常守朱否定系統,并放下“總有人會來切斷這間屋子的電源”的話語后,不論是西比拉系統本身發(fā)出了那“瘆人”的嘲諷笑聲,抑或是動畫創(chuàng)作者為這段畫面配上了這個笑聲作背景音。給觀眾的感覺都是對這樣系統的諷刺。
在第二季動畫和后續(xù)作品中,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選擇直接推翻系統的統治這樣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反而為第一季打起了圓場。在第二季中鹿矛圍拿Dominator指向系統時,顯示色相渾濁,這說明在第一季的時候系統的色相即便不超過300,也是屬于“有顏色”的了,所以會發(fā)出“嘲諷”。在第二季的自我進化后,系統應該更加的理性、冷靜。
在系統不斷自身完善、進化的同時,還能不斷有人對系統的合理性發(fā)問,最終尋求解決方案,才是這個系列長遠發(fā)展的主線。
3、關于免罪體質
免罪體質是否是在這個人一生中,永恒不變的呢?在看完第二季后,我想不是的。
一點是東金朔夜從免罪體質躍升為犯罪系數歷史新高的個體,如果說這可能是因為他是“人造免罪體質”,那么他的母親東金美莎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第一張使用系統權限強制開啟了Dominator,第二張的時候“局長”的色相能夠被測算,這里能夠被測算,是因為測算出的是系統本身的色相,還是東金美莎的色相(因為從后續(xù)劇情來看,系統本身的色相已經渾濁)?從第一張和第二張的Dominator形態(tài)來看,第二張時的Dominator已經已經換了形態(tài),屬于鎖死狀態(tài)了,那么可以推知,這里測出的是東金美莎個人的色相,東金美莎被系統除名,不再屬于SiByL,也就無權開啟Dominator了,第三張被擊中時的畫面也確認了此事。
由以上可以推知,免罪體質并不是永遠的,在一定的契機發(fā)生后是可以被測算色相的。
4、關于SiByL系統“顏色”的繼續(xù)發(fā)問
在第二季的結尾,鹿矛圍繼續(xù)對常守朱發(fā)問“你為何不將Dominator指向SiByL呢?”
因為Dominator作為Sibyl系統意志的輸出,從結果來看最終的執(zhí)行,是由Sibyl的測算+持槍人扣動扳機兩者合一來實現的,那么持槍人的意志是否應該被算進Sibyl系統的色相計算中呢?
由第二季的第一個案件,常守朱特意等待嫌疑人數值降低后執(zhí)行,和在最后裁決鹿矛圍時系統提醒常守朱盡快執(zhí)行裁決;兩者都說明了,僅有系統的判斷是不夠的,持槍人的決斷很大程度上被包含在了裁決的因素中。
對此問題如何解決,也期待后續(xù)的作品能夠給出出色的解決方案。
為什么很多人說可以不用看第二季?
也就是說第二季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第二季對人物的塑造沒有第一季強
第一季的狡嚙慎也和槙島圣護是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角色,人物立起來了,能帶動更多人觀看動畫。但第二季很多人期待能夠大展身手的霜月美佳卻顯得比較稚嫩,因為人物特點會遭致很多人的方案,從而不愿意觀看第二季。
同時,第二季對很多配角都沒有足夠的筆墨來描寫,略微有些平面化。
反派的塑造有一些反“常識”
為了繼續(xù)對Sibyl系統的不斷發(fā)問,第二季創(chuàng)造了同樣是“集合體”的反派鹿矛圍,但鹿矛圍本身是一個多個人拼湊而成的“醫(yī)學奇跡”,作為觀眾對這種幾乎不可能的醫(yī)學奇跡會有一種“違反常識”感,讓人覺得劇情是刻意編造出來的。
但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重要的是反派缺少第一季反派的魅力,讓人熱情降低。
第二季僅有11集,長度不夠
第二季片長僅有11集,造成了,筆墨著重在Sibyl系統的進化上,由此創(chuàng)造了,常守朱等待色相逐漸清澈后再裁決,和當玩游戲的多個平民也是“不知情的犯罪者”時,這種特殊的案件為總線做鋪墊,但筆墨放在人物塑造上的就少了。
如果有22集,足夠人物塑造人物,相信觀感會比現在好很多,但畢竟沒有如果嘛。
畫面壓抑,有些血腥
在看第二季的時候我還是大一,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就開玩笑的說過,第二季這看得我色相都要渾濁了。
在第二季的劇情中,有很多因劇情發(fā)展而產生的群體性悲劇,畫面也非常富有沖擊力。確實和很多番不一樣,也誠然確實不適合一些人觀看。
其他
2015劇場版
2015劇場版的背景設定是外國,而且是非和平安全的社會狀態(tài),所以很多問題并不是在前作的社會背景環(huán)境下的哲學問題,是非問題;而是一種政治問題,立場問題,所以在此就不作過多展開了。
霜月美佳
我在第二季中,對她并沒有什么反感之情,可能我看番比較佛吧。同時在今年上映的劇場版《PSYCHO-PASS Sinners of the System Case.1 罪與罰》中,她也有所成長,或者對一些人來說算是“洗白”。
在第二季的劇場版中,被東金利用,并在后續(xù)知道系統真相后,霜月露出了猶如“癡呆”一般的表情鼓著掌,并承認贊許系統的運行方式。但最后她還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想要裁決東金,來防止自己的色相惡化。
在新作劇場版中,霜月是一個能力強、想立功但是又沒有褪去稚氣的角色。能力強不用說,第二季就有體現,想立功可以在第一季的結尾略窺一二,當時常守朱和霜月說剛上任就遇見案件,不會因為新人就放寬要求。這時霜月回答“求之不得”,至少說明她是上進的。(我太想進步了.jpg)
同時,她作為新的一位知曉系統秘密的人,選擇了和常守朱不同的思考方向。在第二季中,僅表現了她對系統的承認,在新作劇場版中,她不僅仍然承認和理解系統的運作方式,又對系統所暴露出的破綻而不滿,希望系統稍微接受“懲罰”。在言語中她說的是“完美系統”,所以我想她尋求的是,系統不斷的完善、進化,成為真正的“完美系統”吧。
樹立這樣一個,同樣理解系統存在必要,但又支持系統的人,我想是為了整個系列發(fā)展而非常必要的,在最終,她和常守朱兩種觀念也會有更大的碰撞。
新作劇場版的其他信息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到這里,我想闡述的就基本說完了,不知道看完的人如果沒看過是否想去看一遍PSYCHO-PASS第二季,看過第二季的人如果原先對其抱有差評,又是否愿意再去重溫一遍。
無論如何,PSYCHO-PASS系列,算是蠻另類的動畫作品,它可能不適合所有人觀看,不同年齡、經歷的人看,觀感也有所不同。在當年還是高中的我看,和今年又重溫了一遍我相比,確實幾年過去了,帶給我的感受也確實不同。
但我想這部作品足夠有趣,希望有更多對這類動畫有興趣的人看到,即便第三季肯定還是網盤相見。
PS:可能有一些錯誤,請多擔待。另,這里不提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