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完全親政的初期為什么依然與匈奴保持和親關系?
眾所周知,漢武帝最大的功績之一就是反擊匈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漢武帝好像是從登基那天起就開始反擊匈奴,直到晚年發(fā)布《輪臺罪己詔》。漢匈之間的這場戰(zhàn)爭似乎持續(xù)了近五十年。

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直到登基七年多后才正式開啟了對匈奴的戰(zhàn)事,而不是登基后立刻開戰(zhàn)。更有意思的是,漢武帝在完全親政之初依然與匈奴保持相對屈辱的和親。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漢武帝在當太子時就知道漢匈之戰(zhàn)將是一場持續(xù)了數十年的持久戰(zhàn),戰(zhàn)爭的影響將波及整個天下。面對如此規(guī)模的大戰(zhàn),謹慎決策的漢武帝要做好足夠的準備,掃除各種禍患,這就需要時間。

另外,漢朝與匈奴的和親已經持續(xù)了幾十年,不僅深入人心而且還催生了一批利益集團。再加上當時漢朝“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導致在朝廷重臣中存在很強大的“和親派”,反對停止和親。

漢武帝與秦始皇最大不同在于漢武帝在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時非常注意不突破朝廷百姓的承受極限,才會有“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的評價。他在親征初期繼續(xù)與匈奴和親也是如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