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快餐式的預制菜?還是中國的傳統(tǒng)菜式?
很久沒有寫文章了,今天不說酒,說說關于預制菜這個問題,預制菜——這個詞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并不長,以前狗都嫌的,好比白酒講究勾調,但是大家都把勾調作為貶義詞,卻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各地出臺政策大力支持。

預制菜——這個名詞最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快餐店里,甚至是在高檔餐廳中,預制菜都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食品。預制菜的出現(xiàn)無疑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標志。它的出現(xiàn)不僅節(jié)省了人們的時間,還讓大家少了很多麻煩省事的多,我倒是覺得其實它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比如方便面也可以歸納為預制菜的一種,小時候吃的真空包裝的辣條,還有瓶子包裝的老干媽也算是預制菜的一種,只不過大家以前都不把它當作主食的一種,更多的是應急的時候吃點,主要還是因為懶。

作為一個美食創(chuàng)作者除了酒類外,更多關注的就是美食和飲食類的,之前的成都糖酒會我也專門去看了下食品類的展覽,的確發(fā)現(xiàn)預制菜開始成為一個熱點,而且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加上中央一號文件的鼓勵,不管你愿不愿意,預制菜都開始越來越密切的進入我們的生活中。
從另一個方面看來,這也是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幾個會做飯?會自己炒菜?知道炒菜的火候和佐料的配比?不會做無所謂可以叫外賣,稍微想多東下的人就約上朋友一起吃去吃飯了,火鍋或者燒烤是常事,而這些就是預制菜的主要配送對象。

作為一個品酒師和美食創(chuàng)作者,家里媳婦又是大廚,我對于預制菜是不太接受的,除了大家可以想象到的預制菜的衛(wèi)生,食品添加劑,防腐劑,色素,對于菜的主體的衛(wèi)生把控等都是沒辦法知道的。我覺得預制菜至少在中國,或者說中餐來說是不太會有人接受它。畢竟中餐有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底蘊,中國的主要的五大菜系各有特點,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吃飯講究色香味俱全,吃的就是一個新鮮和人的自己動手干凈衛(wèi)生吃著放心。
中國的白酒講究的是老酒陳的香,吃菜還得是自己家的雞鴨魚肉,自己種的菜,現(xiàn)做趁熱吃才是最好吃的。春節(jié)團年飯都是一家人一起做飯一起吃才有家的味道,如果換成預制菜,打開袋子看保質期,選擇口味,一樣的工業(yè)流水線生產的食品,差不多的味道,也就沒有一家團聚的年味兒了。
預制菜產業(yè)也在不斷壯大這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政府在這方面也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支持和規(guī)范預制菜產業(yè)的發(fā)展。這些政策的出臺,我們需要不斷地加強對預制菜產業(yè)的監(jiān)管,提高預制菜的質量,預制菜的出現(xiàn)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安全,也應該看清楚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關于預制菜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當然預制菜這個菜只有對于懶人和不會做飯的人才當它是個寶,作為川渝出生的男人來說,做飯炒菜是一門必修課,只要是在家里,估計青椒肉絲,麻婆豆腐,回鍋肉,西紅柿炒雞蛋,這些簡單的菜一般都是手到擒來的拿手菜,太普通不過了,一天一個菜換著吃也比流水線生產的吃起來更香吧?所以預制菜在川渝地區(qū)是肯定沒有市場,當然火鍋預制菜除外。你想你買的預制菜的超辣口感,還沒有自己家里的泡椒辣,而且味同嚼蠟,是不是瞬間沒有食欲了?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