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當?shù)藐廂惾A”,陰麗華為何成為人們?nèi)⑵薜睦硐霕藴剩縿⑿銥楹螆?zhí)意立她為后?
? ? 陰麗華,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也是著名的賢后。陰麗華,南陽郡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
? ? 關于陰麗華,流傳著一句千古名言:“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此言出自劉秀之口,《后漢書》記載: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 ?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屬于漢景帝第六子長沙王劉發(fā)一脈。在“推恩令”的影響下,家族爵位一降再降。到劉秀父親劉欽這一代,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了。
? ? 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于濟陽縣。元始三年(公元3年),父親劉欽過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只好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撫養(yǎng),在叔父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淪落為普通的平民。
? ? 劉秀專心于耕種之事,而他的哥哥劉縯喜好結交豪俠,對種田毫無興趣,因此劉縯常常取笑他,笑話劉秀就像高祖家中那個老實巴交的二哥劉喜。
? ? 劉秀的姐夫名叫鄧晨,家住南陽新野,而鄧晨與當?shù)睾篱T大戶陰家有親緣關系。借助于這層關系,劉秀有機會出入陰家,也見到了美貌絕倫的陰麗華。豪門的權勢、陰麗華的美貌都給劉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墒怯捎陂T第懸殊太大,劉秀對陰麗華的感情只能藏在心中,不敢對人言。
? ? 或許正是這些激起了劉秀的斗志,他開始有了更宏大的志向。王莽天鳳年間,劉秀前往長安求學。
? ? 有一天,在長安街頭,劉秀正遇到執(zhí)金吾出行,前呼后擁,車騎盛大,威風凜凜。劉秀從未見過這種大場面,于是當即發(fā)出了那句感慨:“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執(zhí)金吾就是負責京城內(nèi)巡察﹑治安的官員,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公安局局長。在當時劉秀的心目中,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于此,這樣的生活也是遙不可及的,是一種夢想而已。想不到時勢造英雄,后來他竟成了東漢開國皇帝,是青史留名的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區(qū)區(qū)執(zhí)金吾已無法與之相提并論了。但是,陰麗華一直是他理想的妻子。

? ? 王莽篡漢以后,推行了一連串雷厲風行的改革措施,因為準備不周,不合時宜,操之過急,造成政令繁蕪、經(jīng)濟蕭條、民生凋敝、盜賊蜂起的局面。各地起義不斷,樊祟在山東起兵,號稱“赤眉軍”;王匡在湖北起兵,號稱“新市兵”;王常在江陵起兵,號稱“下江兵”;陳牧在荊襄起兵,號稱“平林兵”;劉秀在舂陵起兵,號稱“舂陵軍”。
? ? 后來,劉秀與王匡、王常等人的部隊合在一起,號稱綠林軍。為順應人心思漢的潮流,他們以“反莽覆漢”為號召,推立漢朝宗室劉玄為更始皇帝,改元更始。在推翻王莽的過程中,劉秀的功勞最大。公元23年,綠林軍被王莽主力包圍在昆陽城中,劉秀率18人突圍,帶回3萬多援軍,以少勝多,擊敗王莽軍隊。綠林軍乘勝前進,推翻王莽統(tǒng)治,進據(jù)長安。
? ? 一直追隨劉秀作戰(zhàn)的陰氏兄弟,說服家人,把妹妹陰麗華嫁給了劉秀,有情人終成眷屬。此時劉秀已經(jīng)29歲,陰麗華19歲。劉秀實現(xiàn)多年前心愿,自然無比快活,兩人恩愛無比。劉秀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完美逆襲,娶得了理想中的妻子。
? ?陰氏家族是春秋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孫管修的時候,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后便以“陰”氏為姓。秦末漢初,陰家舉族遷到了新野,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豪門大戶。
? ? 陰麗華膚如凝脂,端莊秀麗。李白曾寫詩贊美陰麗華:“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她的全身每一處皮膚都細膩滑嫩,就連腳掌的皮膚也和手掌一樣?!杜t余志》記載:“后陰麗華,步處皆鋪太華精細之氈,故足底纖滑與手掌同。”
? ? 更始皇帝疑心重,大殺功臣,劉秀的哥哥劉縯也被殺害。為了不使更始帝猜忌,劉秀強忍悲痛,悲憤不形于色,更加謙遜,彰顯出了劉秀韜光養(yǎng)晦、隱忍負重的深謀遠慮。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也正因為劉秀與陰麗華的結合,劉秀才逃過了更始帝誅殺功臣的一劫。
? ? 為求自保,劉秀只得向河北發(fā)展。于是,陰麗華被暫時安排回娘家居住。劉秀以特使的名號,帶領數(shù)百人馬渡過黃河,一路撫輯流亡到達河北,排除萬難,爭取民心,贏得了河北諸郡的擁護。劉秀就是以河北為基礎打下自己的江山的,他的“云臺二十八將”也多出在這一帶。
? ? 當時邯鄲有一個術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際,自稱是漢成帝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是劉秀在河北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劉秀為了徹底掃除他,不得不依靠當?shù)睾缽娬娑ㄍ鮿P的勢力。作為權宜之計,劉秀迎娶劉揚外甥女郭圣通為妻,終于借得10萬精兵,擊敗了王郎,勢力大增。更始帝不安,令劉秀交出兵馬,回長安受封。劉秀拒絕了更始皇帝的封號,與其決裂。公元25年,劉秀在眾將擁戴下,于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也就是后來的東漢王朝。
? ? 建武元年,是劉秀開基立業(yè)的一年,也是讓他左右為難的一年。此時有帝無后,郭圣通、陰麗華同為貴人。陰麗華是他的結發(fā)妻子,也是他真心愛戀的女人,而郭圣通有恩與他,在河北時郭圣通一直伴駕左右,并為劉秀生下了第一個皇子劉疆。到底是立郭圣通為后呢,還是立陰麗華為后?
? ? 陰麗華雖深得劉秀寵愛,但若立她為后,恐眾心難服。在立后上,郭圣通比陰麗華有三點優(yōu)勢:1.郭圣通嫁與劉秀,劉秀才因此獲得真定府十余萬大軍,頓使局勢扭轉(zhuǎn)。在劉秀平定河北之時,郭圣通也一直伴駕左右,于社稷有大功。2.郭圣通同劉秀一樣,同為漢室宗親,都有前朝血脈,身份比陰麗華高貴,更有利于日后劉秀的統(tǒng)一大業(yè)。3.郭圣通已經(jīng)生下了皇長子劉疆,而陰麗華此時尚未誕下皇子。對于極為重視子嗣的皇室來說,這一點極為重要。
? ? 從劉秀內(nèi)心來講,他是想立陰麗華為皇后的。陰麗華是劉秀的結發(fā)妻子,劉秀稱其“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給她。但是他也明白,手下的文臣武將,尤其是來自河北的眾功臣恐難以心服。
? ? 劉秀欲立陰麗華為后,不料陰麗華堅辭不受,“自陳不足以當大位”,“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jīng)生子?!辈坏唤邮芑屎笾唬伊ν乒ネ榛屎?。古代女子,以登上皇后之位為人生至榮,為此機關算盡,常常弄得腥風血雨,可陰麗華卻堅辭后位,其識大體、知退讓的胸懷讓人欽佩。光武帝劉秀無奈,只得立郭圣通為后,封陰麗華為貴人。
? ? 《后漢書》記載:
帝以后雅性寬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辭,以郭氏有子,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后。
? ? 陰麗華的仁善寬厚、賢良謙遜、豁達開明,與她的家風是密不可分的。建武二年,天下初定,陰麗華哥哥陰識因隨軍征戰(zhàn)有功,劉秀本擬破格封賞,陰識卻堅持謝絕,他說:“天下初定,將帥有功的多,臣托屬外戚的關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陰麗華另一個兄弟陰興,當時為黃門侍郎,隨軍征伐,算是劉秀貼身侍衛(wèi)長。建武九年,劉秀升遷他為侍中,賜爵關內(nèi)侯,印綬已經(jīng)準備妥當,陰興卻堅決辭讓:“臣未有先登臨陷之功,而一家數(shù)人并蒙爵賞,轉(zhuǎn)令天下失望,誠所不愿?!笔潞螅廂惾A私下問陰興為什么要那樣說,遭到陰興的反唇相譏:“貴人不讀書嗎?亢龍有悔,盛極則衰,外戚家苦不知謙退耳!”可見,陰家的優(yōu)良家風是人人遵循奉行的,謙遜寬仁的品格才使得其家族保持長久不衰。
? ? 稱帝后,劉秀恩威并濟,終于使天下歸心,成就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轉(zhuǎn)而偃武修文,休養(yǎng)吏民,保全勛臣,崇尚義節(jié),開創(chuàng)了“光武中興”的盛世局面。劉秀在位32年,勤于政務,每日凌晨便臨朝處理事務,直至日已西沉才罷休,入夜還秉燭誦讀。有一次皇太子利用劉秀休息的時間勸說他:“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yǎng)生之福,愿頤養(yǎng)精神,優(yōu)游自寧。”劉秀微笑著說:“我自樂此不疲!”
? ? 陰麗華也陸續(xù)生養(yǎng)了5名子女。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決定廢皇后郭圣通,冊立陰麗華為后。
? ? 劉秀草擬詔書,說明廢郭圣通、立陰麗華的理由:
“皇后懷執(zhí)怨懟,數(shù)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nèi),若見鷹鹯,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jié),繳上皇后印緩。陰貴人鄉(xiāng)里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后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strong>
? ? 陰麗華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溫和、心胸開闊的女子。當上皇后以后,她仍恪守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低調(diào)謙德,矜惜慈愛。她內(nèi)持恭儉,外抑宗族,是為一代賢后?!逗鬂h書·皇后紀》記載:“后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
? ? 建武十九年,劉疆的太子之位也讓給了陰麗華的長子劉陽(即后來的漢明帝劉莊)。
? ? 雖然劉秀在廢后詔書中,斥責郭圣通失德、怨懟,如同鷹鹯一般。但其實,郭圣通沒有那么壞,她只是沒有得到劉秀的心。后人一直為郭皇后鳴冤,但我們不能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待古人,更不能以現(xiàn)在的道德標準去要求一個帝王。在這段關系中,郭皇后是犧牲品,可劉秀對于陰麗華的愛,確是至情至性的。
? ? 劉秀駕崩之后,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陰麗華被尊為皇太后。明帝對陰氏、郭氏的族人一視同仁。就連到了章帝時代,身為陰麗華嫡系子孫的漢章帝還親自到郭氏家中,大會郭氏族人,君臣非常和睦。
? ? 陰麗華注重家風品行,天性善良,不愿去傷害別人。她默默做了十六年的貴人,毫無怨言。登上后位,仍能厚待郭氏一族。
? ? 陰麗華端莊恭儉、仁孝矜慈的品行,垂范后世,成為歷代后宮的榜樣。她不僅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夠嚴格要求其陰氏族人。她看清了后宮和外戚干政的歷史教訓,權高震主,最后往往落得全族盡滅的下場,前朝的呂、霍已經(jīng)用血和淚書寫了這一悲劇,其后的漢室多個外戚也因擅權而被誅滅,而陰氏能在外戚專權成風的漢代恪守本分,得以全身而退,這無疑與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 ? 陰麗華以社稷為重,本性寬仁雅致。她是一個很識大體、顧大局、重社稷、輕私利的人。漢明帝永平三年,有司奏請儀立皇后,皇太后陰麗華表示:“馬貴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馬貴人,就是為東漢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以“馬革裹尸”而聞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馬貴人聰慧清秀,有母儀之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選,但她卻始終沒能生下一兒半女。而明帝身邊還有陰貴人、賈貴人等其他嬪妃,這個陰貴人正是出自陰氏家族。陰麗華并沒有利用自己太后的權力將自己宗族的陰貴人推上后位,而是以大局為念,力推德才最為突出的馬援之女為后,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令人欽佩。陰麗華不但自己賢德識大體,還把被后世史家譽為“千古賢后”的明德馬皇后扶上了后位。而明德馬皇后作為一代賢后,深深地影響了明、章兩朝的政體。
? ? 陰麗華一生謙德賢良,不干預朝政,更能嚴格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后顧之憂,專心國事,締造了“光武中興”時代。
? ? 陰麗華在位二十四年,享年60歲,死后與劉秀合葬于原陵,謚號“光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擁有謚號的皇后。
? ? 親身經(jīng)歷了建武、永平兩朝,對陰麗華極為熟悉的老臣第五倫在上疏中說道:光烈皇后“友愛天至”。
劉秀與陰麗華的感情令人羨慕,他們共同締造的光武盛世也一派清明、君臣和諧,可惜的是,這樣的局面沒有維系長久,東漢最終還是亡于外戚,竇太后、鄧太后通過自己的父兄把持朝政,形成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是劉秀和陰麗華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