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如果《灌籃高手》電影是全國大賽,200塊票價也能座無虛席

01.25年后它回來了
1990年《周刊少年JUMP》開始了一部新漫畫的連載,而它與同期的《龍珠》《幽游白書》相比,似乎走向了特立獨行。
因為劇中的人物沒有任何的超能力,他們也只是如同三次元中的你我這般無時不刻的被生活的煩惱所困縛。但就是這樣一部“平淡”的創(chuàng)作,卻在連載起始就收獲到現(xiàn)象級的人氣,也很快就躋身到臺柱席位之上---

1993年它獲得了動畫化機會,而到了1996年它已經(jīng)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民級日漫,彼時的劇情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按道理來說,沒有哪位創(chuàng)作者會甘心在巔峰時刻離開舞臺的。
但這位漫畫家卻又一次選擇特立獨行,倉促地完結(jié)整部作品,甚至還叫板老東家,讓后續(xù)動畫化改編戛然而止,同在1996年畫上休止符號---

是的,這位任性的日漫作者正是井上雄彥,而與之關(guān)聯(lián)的臺柱日漫則是大名鼎鼎的《灌籃高手》。
從1996年到2021年,時間一晃過去25載,但這位漫畫家和這部作品卻從未有過名聲凋零的憂慮,相反,漫迷們的熱情可謂越發(fā)劇烈。
直到8月13日的到來,當漫迷們看到《灌籃高手》大電影發(fā)布的預(yù)告片以及定檔2022年秋季的信息之后,那股醞釀了25年之久的狂熱之情也被徹底引爆---

這期內(nèi)容我不再過多地介紹《灌籃高手》的劇情以及新電影可能涉及的橋段。
我將聚焦各大評論區(qū),帶你們感受一下漫迷們的狂熱,并借此讀懂《灌籃高手》在讀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02.評論區(qū)見真情
雖然說喜好的表達是不分高低的,但翻看了好幾百條評論之后,從我主觀情緒出發(fā)我還是感受到了不同等級的沖擊,所以我先從相對平緩的熱情表達說起。
“就不能明天上映?”

“等到哈喇子都下來了”

“趕緊的,就一句話買票”

“這個情懷我愿意付費”

“我要看,我的青春!”

“這倔老頭終于想明白了”

“希望快上映,可以3個小時以上”

“除了激動還是激動”

“看到這條新聞,真的太激動了,有生之年趕上這部電影,知足了”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這一次真的要爺青回了”

如上表達渴望的言論正是最普遍看到的存在,他們沒有長篇大論,有的也只是最樸素的“我現(xiàn)在就要”的渴望。
但這種簡單的力量卻一點都不羸弱,逐字逐句讀下來后,我們難免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態(tài),也仿佛要投身其中。
哪怕詞窮的小伙子,我想他們也會像下面這位網(wǎng)友一般,千言萬語匯聚在兩字之中---

當然,有了狂躁的熱度,那這部大電影也就必然享受著無窮盡的票房增長空間,于是也就看到如下這系列期待---
“我的天,到時候票房肯定爆炸”

“我敢保證,它一定是明年的票房冠軍”

所謂爆炸和冠軍又究竟指向了多少呢?網(wǎng)友同樣給出了答案---
“保守點30億起步”

“票房100億起步”

甭管是30億還是100億,這對于一部動畫片,尤其是日本動畫片來說都可謂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但網(wǎng)友的言論并非完全是中二的,他們在拋出豪言壯志之后也立即補充了具體的達成方式。
“我的錢包又要空了”

“包場包場”

“200一張的門票座無虛席”

2年前的時候我也曾用200塊票價去支持《復(fù)聯(lián)4》的首映,但實話實說,論情懷和票房號召力,漫威電影可能是真的不如《灌籃高手》來得更猛烈。
尤其對于80后來說就更是如此,而在他們具備的能令外人顫抖的購買力之下,刷新影史紀錄或許也只是輕而易舉了---
“如果是全國大賽篇,80后的票房號召力會讓所有人顫抖”

當然,闊別25年我們有的可不僅僅是對大電影的期待,同時也會喚起過去的某些情懷記憶---
“我每個寒暑假都會租一套光碟看幾遍,滿滿回憶”
“我小時候每個暑假都會看灌籃,現(xiàn)在看了不下20遍了”

對于8090后來說,我們的夏日除了有《還珠格格》《尋秦記》等等三次元劇作,也還少不了《灌籃高手》這樣的二次元經(jīng)典,哪怕重看了無數(shù)遍,但在N+1遍的時候繼續(xù)好奇和新鮮,而它也似乎成為了夏季不可或缺的儀式。
另外,還有網(wǎng)友表示櫻木花道讓自己雙膝滑膜炎,也有人緬懷那些年一同追番并共同探討的時日---


也有人表示每隔幾年都會重看一次而劇情也永遠定格在101集,同時也有人表示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都用來租賃漫畫了---


這些美好的歲月著實讓人難忘,以至于每每聽到動畫音樂的響起也都會淚濕眼底---
“音樂響起,雞皮疙瘩起來了”

縱使對國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動漫迷來說都是“日語盲”,但哪怕如此,“四斤大豆,三根皮帶”也依然成為無數(shù)8090后反復(fù)哼唱的歌詞---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一種愛只能夠持續(xù)一段時間,那它大概率只是縱欲;而如果能夠持續(xù)數(shù)十年并分毫不衰,那它就配得上‘青春和人生’的贊譽”。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灌籃高手》的受眾大比例是80后一代,他們在人生精神氣最旺盛的年紀恰逢上作品的連載,也完整見證了井上雄彥從新手走上神壇的一整個過程,所以說大電影是送給所有80后的情書也是沒有錯的。
而明年的秋天,我們也將看到如下場面---
“放映時會看到觀眾全是40多歲的中年人”

“到時候電影院一群老爺們坐那主題曲一響瞬間淚目”

“明年快40了,難道還要我進電影院看動畫片?”

“開始看的時候是初中,如今自己的孩子都上初中了”

“很難想象到時候一群老爺們在電影院看完,一個個哭天抹淚”

“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去看,感受一下老爸的青春”

“明年38了,電影院哭起來咋整”

最后還有下面這條評論,言辭雖有點兒霸權(quán)也涉嫌物化女性了,但它始終只是玩笑,也只是在窮盡自己的言辭來表達思想深處的狂熱---
“88年的我一定會拖家?guī)Э谌タ?,我一定會淚流滿面,媳婦不哭我把她打哭!”

不過說真的,誰人規(guī)定過《灌籃》就只能是男人的專屬呢?至少以下這幾位80后老阿姨們是不會同意的---



03.最后
整篇文章看下來,相信各位也能夠無比清晰地感受到《灌籃高手》在國內(nèi)漫迷心里的不可被取代的地位,也應(yīng)該能夠清楚明年秋季的電影究竟是何等火辣辣的存在了。
雖然日本人在最近幾年確實沒少干壞事,也沒少重新定義“工匠精神”的含義,而這個民族引人討厭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就正如李云龍說過的那般:我喜歡小日本的鋼炮,但并不妨礙我用炮炸他們---

同樣的,討厭日本人可以輕易找出一百萬個理由,但日漫動漫卻是YYDS呢!

期待明年的《灌籃高手》大電影,期待大電影能夠完夢“全國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