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微知著】當我們使用Alice配列時我們在追求什么?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歡迎評論區(qū)友好討論。雖然都是些淺短的認識,但是分享出來也算是一種體驗,非常感謝大家的觀看和意見。

大家好我是車不能快,一個有點閑的鍵盤愛好者,很高興和大家再次見面。這次開啟了一個新欄目《鍵微知著》,這個欄目主要是分享一些我自己對于跟鍵盤有關的想法和看法,比較主觀,所以觀看的時候還望大家海涵 ,不過這個欄目的更新頻率不會太高,因為確實比較需要時間去沉淀,也算是我玩鍵盤留下的一些痕跡。
切入正題,今天就來講講前段時間異軍突起的小眾配列——Alice。

想必這把鍵盤大家都不會陌生,Spring這把鍵盤在今年可謂是“聲名遠揚”,憑借優(yōu)秀的手感表現(xiàn)成功突圍,同時也帶動了Alice這個小眾配列再次火了一把,連量產環(huán)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出現(xiàn)了許多量產的Alice鍵盤以供玩家選擇。
例如:akko Alice、 Keychron Alice、FEKER Alice等


第一眼看到Alice鍵盤的感覺是“怪異”,對于變形的抗拒、對于傳統(tǒng)的堅守,是的,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客制化的玩家,很多時候我還是秉持著傳統(tǒng)的觀念去看待這些新奇的產品,不過我覺得這也是客制化對我最大的意義所在,有機會去嘗試這些新鮮事物,思想上也能從傳統(tǒng)保守的觀念束縛中得以抽身。都什么年代,還在玩?zhèn)鹘y(tǒng)鍵盤?
然而在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使用之后,我對于Alice配列的疑惑不減反增。這個配列好在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玩家能接受和使用它?
回頭看,那些曾經(jīng)貼在它身上的標簽“人體工學鍵盤”、"裂開的鍵盤"、“獨具美感的鍵盤”,究竟哪些詞匯形容這把鍵盤最為貼切?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了漫長的搜尋之旅,敲擊著手上的Alice配列,答案仿佛就在指尖。

當我們介紹Alice配列時,印象最為深刻的點是什么?
——人體工學鍵盤
在討論如今的Alice配列之前,我們先來看看Alice是如何發(fā)展到今天這個模樣的,讓時間回到2016年

EM7
這把鍵盤是我目前能找到形態(tài)上最為接近完全體Alice配列的鍵盤,來自韓國網(wǎng)友林恩發(fā)的帖子

此時的EM7已經(jīng)和完全體的Alice非常接近了,裂開并彎曲的鍵位布局。

這個帖子在當時發(fā)出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那個一直縈繞在Alice配列上的問題——他是否能稱之為人體工學?是真有奇效,還是噱頭而已?
以下回復來自原貼
“with out the tenting of a split design. that layout is completely useless, and only barely improve ergonomics.”
“沒有分體式設計的分裂布局,在人體工學上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Is there any actual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rgonomics of this design or did the designers just create something that looked kinda ergonomic?“
”這個人體工學布局是經(jīng)過實際研究的嗎?還是設計師只想創(chuàng)造一些看起來像是有人體工學的配列“
“Vertical Wrist angle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垂直手腕的設計使得它與眾不同”
看得出來,這個配列從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有無人體工學?夠不夠人體工學?關于這些疑惑該如何解答,我們接著往下看


TGR ALICE
2018

時間來到2018年,這把鍵盤是由yuktsi設計而成,此時的tgr Alice已經(jīng)可以稱之為完全體Alice配列了。這把鍵盤的作者表示,布局就是基于EM7的布局,而在外觀上則是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刪減,整體厚度減少,并且下沿也做成了貼合配列的形狀,外形設計沿承older Kustom。
“I often see myself more of a keyboards collector hoarder than a maker/designer. There isn't really anything new or original with the Alice, but a high-quality board with good typing feel.”
“我更認為自己是一個鍵盤的收集愛好者,而不是一個生產者或者設計師,這款鍵盤沒有任何新的或者原創(chuàng)的東西,但我認為它是一個有著良好輸入體驗的高質量鍵盤”
其實從作者的這些話語中也可以理解到他對于ALICE的認知,一個基于前人設計的,更加符合他自己理解的產品。
而在這款鍵盤的IC帖子之下,比起人體工學的屬性,很多網(wǎng)友對他的評價是“好看”。
這里其實也引出了Alice配列的另一個特征和亮點,獨特的。
我認為這個配列是好看的,比起一般的鍵盤配列,更加細長,更加有對稱感,像是蝴蝶一樣。
“好看”是非常主觀的一個感受,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把鍵盤是很獨特的。

同時這款鍵盤的是完全開源的,也為后來的Alice配列大量變體的出現(xiàn)奠定了根基。
隨后的幾年,Alice在國內其實也一直處于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

Owlab Spring
2022.1

關于ow工作室,現(xiàn)在是爭議不斷,但毫無疑問,Spring這把鍵盤確實是點燃了國內Alice配列的風潮。其實在此之前也一直有工作室去做Alice配列的產品,比如老周的Lumos、lumos r2 。


samice

這些產品都是在TGRAlice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修改,但萬變不離其宗,大體的形狀特征都已經(jīng)定型。
關于Spring,ow工作室對于這把鍵盤的定位很清晰。
“一把好用、好玩、能讓你身邊人側目的鍵盤?!?/strong>
這句話或許就是大部分玩家購買Alice配列的初始心態(tài)。同時也是我認為玩家在購買這個配列的時候想要的東西。
Spring火了,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因為小眾的配列,在當時很多玩家的心態(tài)就是等破發(fā)之后收一把玩玩,但這把鍵盤的價格一度翻了幾番,成了一把“高不可攀”的鍵盤。而也就是今年,Alice配列猶如雨后春筍一般,大量的出品,這對于一個非常規(guī)配列來說,可以稱得上是“異?!薄5搅私裉?,Alice配列足以稱得上“小眾中的大眾”配列。
當我們使用Alice配列時我們在追求什么?
——讓人側目
這里的側目,可能很多人認為過于片面化,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用著鍵盤辦公,即使辦公也不一定會把Alice帶到公司去。是的,一般的客制化鍵盤很少有人舍得帶到公司去使用,但“讓人側目”在當下并不一定要在線下實現(xiàn),和朋友交流的時候,在圈子里分享的時候,在媒體平臺上傳照片和視頻的時候。這句話我認為也同樣適用于客制化市場,客制化能讓人側目,Alice配列更是放大了這個效果,不需要什么“北海道風味碎石聲”,也不需要極具設計感的外觀,光是這個配列,就足以聚焦目光。
那么問題隨之而來,人體工學何在?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EM7,在這個配列誕生之初,關于它是否稱得上人體工學這個問題的討論一直都很激烈。
傳統(tǒng)TKL配列和Alice配列在使用上有何種區(qū)別?
Alice將電路板在視覺上分成兩半,按鍵以翼展形狀向外延伸,在此之上Alice 鍵盤布局將一些的按鍵(主要是字母區(qū))移動到新位置,食指可以更輕松地到達這些鍵位,某些變體還會移動其他鍵位。毫無疑問的是,Alice配列仍舊是建立在標準QWERTY布局之上的,這一點也是一些人認為它所謂的人體工學完全是噱頭的原因之一。
比較不幸的是,鍵盤圈內也存在著一些固執(zhí)己見的現(xiàn)象,一些持著“純血統(tǒng)優(yōu)越主義 ”想法的人,在Alice這款鍵盤不是分體鍵盤的那一刻開始,就給它下了死刑。 但分體愛好者和配列布局愛好者之間也會產生爭吵,因為很多裂成兩半的分體鍵盤的配列布局也是建立在標準QWERTY布局之上的。
人體工學究竟為何物?

關于人體工學鍵盤,我搜尋了很多文章,線上的軟文、軟廣或者是極其含糊的描述,我認為都不能為這篇文章提供有效的幫助。
就在這時我得到了一位在人體工學鍵盤領域深耕多年的朋友——X-bows的王醫(yī)生的幫助,也非常感謝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為我的一些疑惑指點迷津。
(以下對話僅供參考,并非絕對,目前的人體工學依然是處于一個發(fā)展中的狀態(tài),購買鍵盤請以自己的需求作為最高標準)

先讓我們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
為什么我們需要人體工學——因為手腕感到疲勞和不適。
一、打字為什么會感到疲勞,從疲勞發(fā)展到病理性的疾病中間有什么是非常關鍵的點?
任何?長時間頻繁的動作都會讓人疲勞,動作自然、舒展,會延緩疲勞感的到來,甚至不會出現(xiàn)在工作時間內。自然、舒展的動作也是最高效的。對“舒展”的理解,可以參考“一步娘炮,兩步扯蛋的汀步/石板路。
從這句話來看,如何維持身體姿勢處于自然非“壓縮”形態(tài)下,是解決打字不舒適的問題核心。
不自然的動作會讓人短時間內產生疲勞、厭煩感。非常態(tài)自然的關節(jié)活動是重復性應力傷害(RSI)的關鍵。

傳統(tǒng)鍵盤按鍵排列方向與手指自然運動方向相悖。
在鍵盤領域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布局問題。其實從這里來看,字符布局并非是根基性質的問題,而配列形態(tài)才是重點。就像地基和房子的關系一樣。
在知道了這幾項有關人體工學的知識之后,我也開始尋找起各式各樣的人體工學鍵盤,或許通過這些鍵盤,能讓我窺探到人體工學鍵盤的冰山一角。
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Key-Bowl (Concave Surface——凹面碗狀,直列)



One-Piece, Split-Sections(一體式鍵盤,分體式截面,直列)


Two-Pieces Split, Normal(分體式,常規(guī)配列)


Two-Pieces Split, with Thumb Keys(分體式,直列)
在查閱了如此之多的鍵盤之后,通過對網(wǎng)絡論壇和購買評價中篩選和提煉了一些信息,我逐漸對于人體工學鍵盤的構成要點有了一定認知。
我向王醫(yī)生提出的第二個問題
二、 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人體工學鍵盤,究竟哪一條構建要素是最為重要的。
縱向直列是最基本的要素
這一點我也非常認同,查閱了大量有關人體工學的鍵盤之后,廣受好評的鍵盤往往是具有“直列”這個關鍵特征。
直列或者說,更符合人體手指形態(tài)的配列是人體工學的一大重點,同時倒v形也是核心要點之一。那除開直列之外,還有什么是能進一步來保護我們的手腕?
第二個點就在于,內旋問題,這也是單純配列布局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關于內旋問題,在辦公鼠標上已經(jīng)有了一些的解決方案,并且已經(jīng)投入使用。

運用在鍵盤之上,則是角度隆起,但隆起的角度能夠自由調整到舒適的位置是最好的,畢竟千人千手。
那么Alice配列又是如何?
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后,重新來看這個配列,撥云見日。
在人體工學的角度上,?Alice配列和建立在QWERTY布局上的分裂(包括布局和分體)鍵盤,兩者本質上是否有差別?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談效果只能說微乎其微
本質上來看,他們并沒有擺脫傳統(tǒng)布局下帶來的手指姿態(tài)不自然問題,但毫無疑問確實比傳統(tǒng)TKL布局會更加舒適。
三、專業(yè)性的人體工學和非專業(yè)性的人體工學,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對于鍵盤市場和用戶的影響,您認為是怎樣的?
人體工學不宜分“專業(yè)性/非專業(yè)性”。用戶需求千差萬別,不能以點帶面泛泛而論。
王醫(yī)生的這句話點醒了我,作為一個玩家,鍵盤的用戶,自身的需求才是核心要點。

有關于Alice配列的一個爭議點
指法的矯正
1. Alice配列對操作指法有價值這是毫無疑問的
2.標準指法“是基于傳統(tǒng)鍵盤設計限制下的一個因機緣而流行的東西,和WASD一樣。標準指法和傳統(tǒng)鍵盤的設計一樣,用的人多,不代表他是最好的。
3.其實應該有更高效合理的指法,但是現(xiàn)在意義不大不值得討論
在這一點上我也認同王醫(yī)生的看法,標準布局配列是歷史留下的傳統(tǒng),想要改變它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我認為Alice配列比起他人體工學的名號,還是“指法矯正器”來得實在,使用Alice配列這小半年下來,我的指法還是不算完全的標準形態(tài)(小拇指只負責了mod區(qū)按鍵),但幫助我糾正了一些我平常打字完全不會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例如右手按G。使用Alice配列帶來的指法改善是實實在在的。
當然這里也有一個問題所在,就是上面談到的標準指法是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關于這個點確實是爭論不斷,目前還是要以我們個人需求出發(fā)。我個人認為標準一些的指法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是有益的,所以我需要去學習和訓練自己的指法。

關于Alice配列的價值所在
在研究了一些不同的人體工學鍵盤之后,我認為Alice配列仍舊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優(yōu)點。
1、手腕放置位置的改善
Alice配列裂開的分布使得手指打字有更多的空間,當然,在這一點上分體鍵盤會有更大的自由度,不過傳統(tǒng)的Alice配列已經(jīng)可以為一些用戶提供足夠的空間,手腕空間的解放,能夠帶來更舒適的輸入體驗。
2、門檻低
Alice配列能夠有當今的火爆,離不開他門檻低,易上手的屬性。
這也是我拋給王醫(yī)生的第四個問題。
關于Alice配列今年的爆火,您認為對于人體工學鍵盤的傳播和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影響是正面,希望有更多廠商深入研究并推出更好的設計。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解決問題。
相對于大部分人體工學鍵盤所需的獨特按鍵,Alice配列額外需要的是一個B鍵和短空格,在鍵帽選擇上可以做到多樣化、低門檻,也能適配大部分客制化鍵帽,同時即使是非標準指法,上手難度也不大。這兩點使得這個配列有更多玩家愿意去嘗試,在量產區(qū)也罕見地出現(xiàn)了一些廠家去做這個產品。
4、外觀獨特
其實綜合以上幾點,關于你是否需要一把Alice配列的鍵盤,答案已經(jīng)呼之欲出。

我個人羅列了一些特征點,如果你符合其中幾項,那么我認為購買一把Alice配列的鍵盤未嘗不可
一、希望能通過一些工具幫助自己來學習標準指法
二、想要體驗人體工學鍵盤,但希望是低學習成本和低沉默成本
三、想購入一款造型獨特,但能作為主力工具的鍵盤
四、想買來作為一個玩具性質的鍵盤
同時我也羅列了一些不適合購買ALICE配列的特征點
一、已經(jīng)出現(xiàn)CTS(腕管綜合征)和RSI(重復性勞損)癥狀的人群
據(jù)不同病程和癥狀有不同治療方案,醫(yī)療領域不宜泛述,會誤導民眾。
消除病因、產生免疫即預防。鍵盤合理的設計可以消除病因從而預防RSI。事實上從用戶反饋中證實,對于已經(jīng)有RSI癥狀的用戶,X-BOWS鍵盤也有效緩解癥狀、幫助康復。
所以有勞損狀態(tài)的的人群,我個人認為不要寄希望于Alice配列的人體工學效果,應當去醫(yī)院進行治療,并使用或者客制化一把更加符合自己手部狀態(tài)的鍵盤。
同時也要說的是,暫時沒有醫(yī)學數(shù)據(jù)標明alice能減低長時間使用鍵盤導致的勞損和疾病。
二、桌面空間有限的用戶和有外出攜帶需求的用戶
Alice配列的分裂布局會導致整把鍵盤相較于傳統(tǒng)TKL布局占據(jù)空間更大,即使是常見的65配列,長度也已經(jīng)逼近80。
三、對配列功能有硬性需求的用戶
Alice配列少有百分之100布局的產品,大部分以65為主,也有一些能達到百分之80,所以如果對于小鍵盤區(qū)域和其他功能區(qū)有硬性要求的用戶不適合購入使用。
四、多鍵盤使用需求
習慣了Alice,你需要在所有你打字的地方都配備一把Alice配列的鍵盤,當然,在鍵盤選擇上Alice還相對自由,目前也有很多量產便宜的產品以供選擇,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多多少少會增加額外的負擔。
希望以上一些心得能夠幫助到一些對Alice配列和人體工學鍵盤感興趣的玩家。

當我們使用Alice配列時我們在追求什么?
對我來說,探究這個問題同時其實也是在探究我玩客制化的初心。
當我在玩客制化的時我在追求什么?
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人使用Alice配列的理由不盡相同,實用、美觀、跟風......
就跟這個圈子一樣,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火的是什么,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希望能有更多玩家愿意嘗試這些怪異、新奇的東西,噶韭菜也好、玩弄概念也罷,如果一切都循規(guī)蹈矩,那就會失去活力,太無趣。
最后留下一張X-Bows新產品的預告圖來作為結尾吧,也非常感謝這些愿意幫助一個普通玩家的玩家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