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看 新瑤?!返诎耸趞瑤海:打造現代立體交通網絡 助力城市轉型更新

新一年已經到來,瑤海邁入了轉型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作為合肥市重點建設發(fā)展的中心城區(qū),瑤海區(qū)積極融入合肥爭當全省“三地一區(qū)”建設“領頭雁”的規(guī)劃部署,瞄準“新定位”,沖刺“新速度”,實現“新跨越”。在“大建設”上,瑤海起步就沖刺,各項路網工程建設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加快構建“內暢外聯(lián)”交通格局
在北二環(huán)與銅陵路互通立交橋工程項目現場,橋面上,地面上工人們一片繁忙景象。不久后,一座互通立交橋將騰飛在瑤海上空。

李雪峰告訴記者,北二環(huán)與銅陵路互通式立交設計9條匝道,共44聯(lián),其中鋼箱梁17聯(lián),匝道3處跨既有銅陵路高架橋、1處上跨新建的北二環(huán)高架橋、2處下穿新建的北二環(huán)高架橋,施工技術難度大。


銅陵路互通立交設置東向南、南向西、西向北轉向匝道;在銅陵路西側設置下匝道,東側設置上匝道,保留現狀銅陵路高架平行匝道。地上一層為現狀銅陵路高架;地上二層為北二環(huán)主線、西向北、南向西轉向匝道;地上三層為東向南轉向匝道。根據施工進度,北二環(huán)與銅陵路交口互通式立交計劃春節(jié)前后力爭放行部分非涉鐵段匝道。


承載著合肥老工業(yè)歷史記憶的長江東路,在2021年初完成主干道基礎設施改造并全線貫通。隨后,長江東路景觀提升工程項目全面展開,實現了新的蝶變。

建筑外立面、園林綠化、燈飾亮化、沿線街巷銜接、公共停車場等,這其中的每一項改造提升都彰顯著瑤海推進城市更新,改善城區(qū)品質面貌的力度和速度。

暢通“微循環(huán)”改善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
如果說城市主干線承擔了大部分交通壓力,那么,作為城市毛細血管的支路網,則解決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如今,瑤海區(qū)一大批支路建設已經進入緊張的建設當中。

2021年12月24日,花沖路(長江東路-新安江路)正式開工,至今二十多天里,工人們搶抓工期,進行雨污水管道施工,爭取在春節(jié)前完成地下工程施工。

據介紹,花沖路道路全長520米,紅線寬24米,是打通新安江路與長江東路、分攤肥東路與東二環(huán)路車流量的重要節(jié)點。項目通車后將極大緩解南北走向交通壓力,改善周邊區(qū)域交通環(huán)境,更好地方便居民出行。

與花沖路一樣,在剛剛開建的廣德路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們正進行廣德路跨二十埠河橋的支架搭設施工。

季豐介紹,廣德路跨二十埠河橋梁總長50米,為兩跨箱梁橋,是瑤海區(qū)唯一的一座現澆箱梁橋。

廣德路、鳳陽東路位于瑤海區(qū)龍崗片區(qū),是龍湖地產、文一時埠里項目的配套道路,項目通車后將有效解決國風中小學項目的出行問題,是保障瑤海經濟社會發(fā)展重要的基礎設施。

眼前這條干凈寬敞的瀝青路是鐵山路,現在已經進入到道路最后的收尾階段。項目負責人李軍和監(jiān)理單位反復提醒和要求施工單位,保證道路在春節(jié)前投入使用。

鐵山路南起淮南路,北到新安江路,道路全長710米,紅線寬18米。道路修成后,將對周邊的夢和苑二期小區(qū)居民出行提供很大方便。雖然是一條普通的城市支路,整個施工過程卻遇到了不少困難。

在瑤海,一條又一條支路的打通,讓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變得容易。連接慈湖路和淮南東路的梅嶺路,目前經完成了瀝青攤鋪、樹木栽種、人行道施工,有望在春節(jié)前交付使用。

在剛剛結束的區(qū)兩會中,瑤海區(qū)對城市交通路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全面保障市級重點工程,加速推進區(qū)級路網項目,加快構建內暢外聯(lián)、立體快捷的現代交通路網體系,啟動“微循環(huán)”工程,暢通群眾回家“最后一公里”。

新年新氣象,路網“大建設”的熱潮正滾滾襲來。瑤海將以更足干勁、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大力實施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建設攻堅,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全力邁向打造邁向老工業(yè)基地產業(yè)轉型示范區(qū),老城區(qū)更新改造示范區(qū),早日成為高質量發(fā)展“千億區(qū)”的轉型征程。
編輯:沙金??制作:王曉娣
全媒體記者:顏琪??劉秉正
新媒體發(fā)布:龔雪
主持人:韓敏 金山? ?配音:李佳
執(zhí)行制片人:朱千里
制片人:關堂所



微信關注公眾號“瑤海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