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起死回生!中國歷史上,原來真有烏雞國?

烏雞國國王之死,看上去像是因為國王把文殊菩薩在水中浸了三天而得到的報應(yīng),但其實沒有那么簡單。烏雞國國王其實是佛道斗爭下的犧牲品,青毛獅子也是文殊菩薩布局之下的犧牲品。
整個烏雞國事件中有這樣幾個疑點,我為大家一一梳理下:
一:篤信佛教的烏雞國曾經(jīng)大旱三年。原文中說: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饑死,甚是傷情。我國中倉稟空虛,錢糧盡絕,文武兩班停俸祿,寡人膳食亦無葷。仿效禹王治水,與萬民同受甘苦,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
二:青毛獅子是從終南山來的全真道士。原文有說: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呼風喚雨,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yīng),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三:青毛獅子和烏雞國王曾經(jīng)和諧相處兩年。原文中曾說:“朕與他同寢食者,只得二年”。
先放下疑點不提,我們再說說另一個事件,幾乎是烏雞國的翻版——車遲國斗法。
篤信佛教的車遲國大旱,“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天無點雨,地絕谷苗,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
僧道同時向天求雨,“僧人在一邊拜佛,道士在一邊告斗,都請朝廷的糧餉。誰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經(jīng),不能濟事”。
虎力大仙求雨成功,“后來我?guī)煾敢坏?,喚雨呼風,拔濟了萬民涂炭。卻才發(fā)惱了朝廷,說那和尚無用,拆了他的山門,毀了他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不放他回鄉(xiāng),御賜與我們家做活,就當小廝一般?!?/p>
車遲國改信道教,“文武官員好道,大男小女見我等拜請奉齋,這般都不須掛齒,頭一等就是萬歲君王好道愛賢?!?/p>
烏雞國和車遲國如果分開來看,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但是這樣對比來看是不是就更清晰了呢?大家是不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青毛獅子和車遲國三妖都是來自終南山,求雨用的都是五雷法。這樣一來,烏雞國事件的三個疑點就都解開了。
接下來就是見證真相的時刻。
烏雞國篤信佛教,并敕建寶林寺,這惹惱了天庭道教一派。道家是主管風雨的,西天是管不了這些的,于是道家用“風不調(diào)雨不順”來整治這些信佛的民眾。干旱持續(xù)了三年,造成民皆饑死,甚是傷情。
道家覺得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于是派在終南山學道的青毛獅子下山,準備在烏雞國興道滅佛。在車遲國,道門采取的也是這種套路。
青毛獅子的確曾經(jīng)勸烏雞國王針對佛家,而且烏雞國王也照做過。在悟空一行初到寶林寺時,發(fā)現(xiàn)灰塵把寶林寺的牌匾都覆蓋的看不到字跡了,“奈何門雖有字,又被塵垢朦朧”,“行者聞言,把腰兒躬一躬,長了二丈余高,用手展去灰塵”,然后才看到字跡。
這里就很奇怪了,為什么這些和尚懶到連大門的牌匾都不擦?我認為是不敢擦,他們很可能之前被烏雞國王整治過,雖然現(xiàn)在的國王(青毛獅子)不對和尚們下手了,但是保不住拿天心血來潮就把他們再整治一遍。從烏雞國太子言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寶林寺不受寵應(yīng)該很久了?!疤拥溃何抑?。向年間曾記得我父王在金鑾殿上差官赍些金帛與這和尚修理佛殿佛像,不期今日到此”。
兩年間,青毛獅子的工作初見成效。佛家很快反應(yīng)過來,這是道門在下絆子啊。文殊菩薩很快就開始布局了。文殊菩薩化身僧人,親臨烏雞國,被青毛獅子慫恿烏雞國王浸在水里三天。
文殊菩薩脫逃,并暗中與青毛獅子斗法,青毛獅子哪里是文殊的對手,結(jié)果被文殊菩薩給騸了。青毛獅子只能聽從文殊的安排,將國王推入水井,然后化身烏雞國王,停止了對佛門弟子的迫害,靜待取經(jīng)團的到來。
在與悟空斗法時,青毛獅子不是敵手,向東北方向逃竄也就是文殊的道場五臺山所在。他是不能回終南山的,不僅任務(wù)失敗,還被人騸了,不敢回去,也沒臉回去。他現(xiàn)在只能求助文殊菩薩。
至此,一場長達8年的佛道爭斗,終于在西天的勝利下告終。但是對于黎民百姓、烏雞國王、青毛獅子的傷害卻無可彌補。
這場爭斗真的是令人心驚膽寒??梢运闶俏饔斡浿凶顬榫畹牟季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