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八觀六驗識人法

文章來自網絡
秦相呂不韋在其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的“論人”一篇中提出:
“外則用八觀、六驗”之識人法。
一、八觀
通則觀其所禮。
顯貴之時看其所行的賓禮,即有地位時,是否趾高氣揚,蠻橫無禮。一個人發(fā)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謹慎、彬彬有禮、遵守規(guī)則。
富則觀其所養(yǎng)。
富足之后看他所養(yǎng)的門人賓客,所結交的人。富足而沒有對社會、對恩人的回報之心,沒有對困難之人的惻隱之心,他的富貴不能長久。
聽則觀其所行。
當一個人聽取別人的意見后,觀察他采納的是哪些內容,還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言行是否一致。
止則觀其所好。
當一個人無事可做時,觀察他有哪些愛好,即看他業(yè)余時間追求崇尚什么。一個人往往在獨處的時候,最容易露出破綻,最能看出其心性。
習則觀其所言。
習是“親信”的意思。當他身處領導周圍,有一定的發(fā)言權時,看他出好主意,還是壞主意。
窮則觀其所不受。
即窮困之時,看其是否不受非分之財。只有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夠守住底線,才是有氣節(jié)風骨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貴則觀其所進。
當一個人處于顯貴地位、任要職之時,看他推薦什么樣的人。他提拔什么樣的人,他就是什么樣的人。
賤則觀其所不為。
貧賤時看其是否不為非義之事,盡管地位低下,決不做有損道德之事,堂堂正正。如果這個時期仍能正直上進,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可造之材。
二、六驗
喜之以驗其守
當一個人“得意”時,看他是否“忘形”。如果一個人遇到點好事就飄飄然,那么這個人不僅不成熟,操守可能也不達標。
更進一步,若有人因為一點點小成績就驕傲自滿,到處宣揚,那么他在事業(yè)上也肯定不會有所成就。
樂之以驗其僻
處在一個充滿誘惑的場合,而能巍然不動,不生邪念,這樣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
若一個人平時待人有禮如謙謙君子,一旦處于娛樂場所便放浪形骸,那么此人肯定是偽君子。
不管在什么場合下都一如既往,做人做事有禮有節(jié),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怒之以驗其節(jié)
當一個人生氣時,看他自我控制和約束情緒的能力,以考察其氣度與節(jié)制。
那些因為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而失去理性與判斷能力的人,往往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誤與漏洞,甚至是非常嚴重的后果。
王陽明說:“雖怒,卻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方才是正。”
誰都免不了有憤怒等情緒,但在動怒之時內心仍然冷靜清明,不失去理智,能夠中正行事,這樣的人才有在復雜的局面中改變現狀的能力。
懼之以驗其特
當一個人恐懼時,看他能否意志堅定,堅持自己的立場,擁有不變的信念。
你認為對的,不會因別人的威脅而否定自己,而盲從別人的觀點。
反之,如果明知是真理,被別人一恐嚇就立馬膽怯地調轉船頭,違心附和,那么此人不堪大用。
哀之以驗其人
看到傷心之人,能動惻隱之心,能不遺余力伸出援手奉獻愛心,說明他懂得體恤,懂得慈悲,這樣的人心必然壞不到哪里去。
反之,如果一個人對你噓寒問暖,對待需要幫助的可憐人卻麻木不仁,你就要小心了,此人對你一定有所謀。
苦之以驗其志
當一個人面對困苦考驗的時候,看他是否具有堅定的意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碰到一點苦就打退堂鼓,這樣的人不堪重用。生活中往往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在逆境和低谷期還能對你不離不棄的人,請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