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真面目什么樣?他創(chuàng)業(yè)史有什么與眾不同地方?(二)
你看看想得多周全事兒辦得多果斷。李淵起兵的時候出這個旗幟也非常高明,他知道隋煬帝在揚州沒有回來,而太原到長安的簡直就是太近了600公里。所以他非常明確地提出來我要直取長安,這是一條捷徑,提出的旗號叫迎隋煬帝回京師長安,我怕皇上回長安的路不好走被歹人所稱。你看看人家起兵這個理由多討巧,沒點兒大智慧還真是做不到。但是李淵走之前你身邊還有兩大強敵,一個是劉武周,一個是突厥人的,而且劉武周何必大可汗兩個人是結(jié)盟關系,人家聯(lián)合起來打你,你怎么辦李元有辦法許你們結(jié)盟就許我們結(jié)盟,這里邊誰最強大是突厥人?那我就堅決地向突厥人示弱,而且給突厥人寫了一封信,我大隋跟你突厥來友好關系的場景還是不錯的,咱們要維持這樣一個傳統(tǒng)友誼。
同時我給你一大筆錢,能保證你獲得眼前的利益,未來我要掌握朝政還會給你更多的利益。你看曉之以情動之以力,而且還有長遠的利益。這封信很大程度上處于李淵本人的意愿,因為在信的落款的時候李淵用了一個啟字,這個啟是下級對上級的一個稱呼,比如臣子對君王的稱呼,但是這些幕僚就不同意了,說咱都能改承書這是平等之間的一個交流,我們將來也要當天子他也是可汗我們是平起平坐的,面對大家的質(zhì)疑,李淵說了一句何不答之身也,什么意思?就是大家要通達一點兒,咱得活在當下,眼前剛起兵,你談什么跟人家平等,誰實力強,我們就是弱一些,您看這也是一個外交智慧和計謀的一個表現(xiàn)。
這一封信到了突厥這邊,人家可汗也不傻,咱倆剛打完仗我憑什么相信你?你現(xiàn)在打的旗幟是歡迎隋煬帝回到長安,萬一隋煬帝回來你掉頭再給我們打我不得不償失,養(yǎng)虎成患了。所以我明確告訴你,你必須稱帝,這樣的話表示你跟隋朝劃清了界限我才對你放心。這個難題又拋回來了,你想和稀泥不可能了。但是李淵也有招兒,他明確講我要廢掉楊廣,把楊廣稱為太上皇,然后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皇帝,我們是立新皇帝,這樣的話就把問題都解決了。資治通鑒當中也記載,李淵講此可謂掩耳盜鈴,終然逼于時事不得不爾。而且他還告訴隊伍,改易旗幟,雜用絳白,以示突厥,很多人都以為說是雜用絳白,是這個旗子是一半白一半紅,有點兒像這個現(xiàn)在某個國家的國旗。
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兒,是我遇到隋朝的人我就用紅旗,因為紅旗代表隋朝,北方突厥人喜歡白顏色見證,突厥人我們就打出白旗,雙方都不得罪能盡早地往前沖,所以這個叫雜用絳白搞定了突厥,劉武周就不足為懼然后一路直奔長安城。在進攻長安城的過程當中,他要搞定李密,跟李密講說你是奪天下的大人物,我沒有那倆下子一切都交給你,等你成事之后我再付出于你,把李密這邊也有穩(wěn)定了,再攻打長安過程當中很多人都以為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立了重大的功勞,實際上李淵很多事兒也是身先士卒的,李淵一方面是把握戰(zhàn)略,一方面對細小的事情也非常關注。
比如士兵住的怎么樣,兵器是不是稱手,同時糧食夠不夠吃,吃的好不好,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立刻找來人馬上解決,但是他也不批評大家,你把問題解決就好了,所以士兵就非常擁戴李淵,李建成和李世民倆兄弟倆就來找李淵,他說你是三軍統(tǒng)率都要立志當皇帝人了,就別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了那有底下人辦就完了?還有我們哥倆兒,結(jié)果李淵就告訴他們,我們雖然打出唐軍的旗號,但是我們組建隊伍不久對唐軍的認識還不夠,你最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唐軍的凝聚力下沉到最基層,凝聚力有了,戰(zhàn)斗力也要有了,這是用兵的關鍵,知道這不是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這是戰(zhàn)略問題。李淵不僅注意軍隊內(nèi)部的情況,每打下一座城池他也特別注意安撫民心。
比如打下西河郡的時候,他就下令要軍隊要幫助這些人解決民生問題,體現(xiàn)這支唐軍跟別的軍隊不一樣,當?shù)氐胤焦倥芰嗽趺崔k?他也派人接受司法方面的訴訟,大家有什么官司我來幫你斷決,而且非常的公平,每到一處就廣納人才,無論你是官僚、平民的,甚至土匪和一些奴婢他也一律接受,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為我所用,那就納入到我的隊伍,所以這一來他隊伍走一路,壯大一路,而且凝聚力在不斷增強,民心也陸續(xù)的恢復,最終一路打到了長安城,奠定了一個大唐王朝的根基,這里面秦王李世民確實做出重要的貢獻,也非常的英武,最終通過貞觀之治讓盛唐成為中國歷史發(fā)展當中的一座高峰,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想表達觀點非常明確,無論盛唐的光芒多宏大,也不能否認李淵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