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唐音:唐代樂舞文化展
2023年8月15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以“盛世唐音”為主題的唐代樂舞文化展開幕。這里以唐三彩載樂駱駝俑為核心,結(jié)合大量唐代樂舞題材的圖文資料,全面展示盛唐時期燦爛輝煌的樂舞表演藝術(shù)——
2023年10月28日中午,我來陜西歷史博物館,專門參觀了這個展覽。走進展廳,迎面是一幅巨大的《唐樂舞》圖片,氣勢恢宏,色彩絢麗。它的原件是方鄂秦于1987年為人民大會堂陜西廳設(shè)計的大型秦繡工藝壁畫,被譽為“壁畫皇后”。
隨后,穿過回廊,在兩側(cè)墻壁和屏幕上,通過各種圖片和文字,介紹唐代樂舞歷史的相關(guān)知識,分為“絲竹之音”“瑞彩蹁躚”“中西交融”三個單元。
唐代,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音樂,設(shè)立完備的音樂管理機構(gòu),形成不同特點的音樂流派。樂器種類繁多,出現(xiàn)眾多樂舞,舞中有樂,樂中有舞。當時,文化政策開放,中外交流頻繁,唐朝樂舞吸收異域樂舞精華,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在展廳中央的獨立展柜內(nèi),擺放著唐三彩載樂駱駝俑,成為大家觀看和拍攝的焦點。等待很長時間,游客散去以后,我才終于拍攝到一張沒有人的文物照片。但是,在文物的前方,玻璃反射藍光,讓我很不滿意!
1959年,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這件唐三彩載樂駱駝俑出土于一座盛唐時期的墓葬之中,駱駝高48.5厘米,樂俑高11.5厘米。駱駝?wù)玖⒂陂L方形底板上,體型勻稱,昂首嘶鳴。在駱駝的背部,有橢圓形毯子,兩峰之間架著平臺,上方鋪著一條長方形藍色須邊菱形格紋毯,七個手持各種樂器的人相背盤腿而坐,中間有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放聲歌唱。
這件唐三彩載樂駱駝俑好像是巡回樂團,再現(xiàn)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支駱駝樂舞隊,以駝代步,徐徐行進。其中,既有主唱,也有伴奏,神態(tài)坦然,全神貫注。他們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仿佛已經(jīng)達到忘我的境界。
伴奏的七名男子身穿圓領(lǐng)長袍,頭戴幞頭,腰系寬帶,眉目清晰,表情各異。他們正在演奏,每個人的手里,分別拿著笙、拍板、笛子、琵琶、箜篌、蕭、排簫;主唱的女子身穿綠彩交衿長袖衫,下著白底藍花曳地長裙,發(fā)髻梳于額頭,右手上舉胸前,左手自然下垂,雙手藏于袖中,神態(tài)優(yōu)雅,自信飽滿。
國運昌,樂舞興。大唐盛世,國富民強,美妙的音樂和婀娜的舞蹈見證著大唐王朝的歌舞升平。我國著名音樂家楊蔭瀏先生曾經(jīng)說道:“唐代的中國成為亞洲各國音樂文化交流的中心,而作為唐都的長安也就成為國際性的音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