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第七章脂質代謝(一)
掌握
1、脂質的消化吸收
1)膽汁酸鹽協(xié)助消化酶消化脂質。
小腸上段是脂質消化的主要場所。
條件:膽汁酸鹽的乳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
膽汁酸鹽將脂質乳化成細小微團,增加消化酶與脂質接觸面積。
?? 胰腺分泌的脂質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輔脂酶、磷脂酶A2和膽固醇酯酶。
胰脂酶特異水解甘油三酯,生成2-甘油一酯及2分子脂肪酸。
輔脂酶在胰腺內是酶原形式,分泌入十二指腸后被胰蛋白酶激活。
輔脂酶本身不具脂酶活性,但可通過疏水鍵與甘油三酯結合、通過氫鍵與胰脂酶結合,將胰脂酶錨定在乳化微團的脂-水界面,使胰脂酶與脂肪充分接觸,發(fā)揮水解脂肪的功能。還可防止胰脂酶在脂-水界面上變性、失活。
輔脂酶是胰脂酶發(fā)揮脂肪消化作用必不可少的輔助因子。
磷脂酶A2水解磷脂為溶血磷脂、脂肪酸。膽固醇酯酶水解膽固醇酯為膽固醇、脂肪酸。
溶血磷脂和膽固醇均協(xié)助膽汁酸鹽的乳化作用。
2)吸收的脂質經再合成進入血液循環(huán)。
脂質及其消化產物主要在十二指腸下段及空腸上段吸收。


了解
1、脂質的構成、功能、分析及消化吸收
1)脂質是種類繁多、結構復雜的一類大分子物質。
脂質是脂肪(即甘油三酯TG)和類脂(膽固醇及其酯、磷脂、糖脂、鞘脂)的統(tǒng)稱。
l? 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酯
甘油三酯為甘油的三個羥基分別被相同或不同的脂肪酸酯化形成的酯。其脂酰鏈組成復雜,長度和飽和度多種多樣。體內還有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DAG)。
l? 脂肪酸是脂肪烴的羧酸
脂肪酸的結構通式為:CH3(CH2)nCOOH。高等動植物脂肪酸碳鏈長度一般在14~20之間,為偶數碳。
?? 命名原則:標示脂酸的碳原子數即碳鏈長度和雙鍵的位置。
?? 脂肪酸組成的種類決定甘油三酯的熔點,隨飽和脂酸的鏈長和數目的增加而升高。
不含雙鍵的脂肪酸是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一個或以上的雙鍵。含一個的稱單不飽和脂肪酸,含兩個及以上的稱多不飽和脂肪酸(分ω-3、ω-6、ω-7、ω-9)。
同簇的不飽和脂酸可由其母體代謝產生,如花生四烯酸可由ω-6簇母體亞油酸產生。但ω-3、ω-6和ω-9簇多不飽和脂酸在體內彼此不能相互轉化。動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飽和脂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飽和脂酸。
營養(yǎng)必需脂肪酸:亞麻酸、亞油酸、花生四烯酸


l? 磷脂分子含磷酸
磷脂由甘油或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含氮化合物組成。
含甘油的磷脂稱甘油磷脂。

含鞘氨醇或二氫鞘氨醇的磷脂稱鞘磷脂。
鞘氨醇的氨基通過酰胺鍵與1分子脂肪酸相連形成神經酰胺,為鞘脂的母體結構。鞘脂分鞘磷脂(取代基是磷酸膽堿、磷酸乙醇胺)、鞘糖脂(取代基是葡萄糖、半乳糖或唾液酸)。
l? 膽固醇以環(huán)戊烷多氫菲為基本結構
膽固醇屬類固醇化合物。動物體內最豐富的類固醇化合物是膽固醇,植物無膽固醇只有植物固醇。酵母含麥角固醇。
2)脂質具有多種復雜的生物學功能。
l? 甘油三酯是機體重要的能源物質
甘油三酯氧化分解產能多。
甘油三酯疏水,儲存時不帶水分子,占體積小。
機體有專門的儲存組織:脂肪組織。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儲存庫。
甘油二酯還是重要的細胞信號分子。
l? 脂肪酸具有多種重要生理功能
①提供必需脂肪酸。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
②合成不飽和脂肪酸衍生物。

PGI2前列環(huán)素。
l? 磷脂是重要的結構成分和信號分子
①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分子具有親水端和疏水端,在水溶液中可聚集成脂質雙層,是生物膜的基礎結構。
細胞膜中能發(fā)現幾乎所有的磷脂,甘油磷脂中以磷脂酰膽堿、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絲氨酸含量最高,而鞘磷酯中以神經鞘磷酯為主。
磷脂酰膽堿(卵磷脂)存在于細胞膜中,心磷脂是線粒體膜的主要脂質。
②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前體。
磷脂酰肌醇——)PIP2 ?后者在激素等刺激下可分解為甘油二酯(DAG)和三磷酸肌醇(IP3),均能在胞內傳遞細胞信號。
l? 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基本結構成分且可轉變?yōu)槟懼?、類固醇激素及維生素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