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厭氧反應器的設計工藝分析
2023-01-06 08:50 作者:奧清環(huán)保 | 我要投稿
? 山東奧清環(huán)保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IC厭氧反應器的設計工藝分析
1、污泥齡及水力停留時間
污泥齡(SRT)即活性污泥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叫固體停留時間,是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水力停留時間(HRT)是一個流體單元在反應器體積、流量不變和密度恒定情況下的平均停留時間。從污泥齡及水力停留時間角度,理論上認為高效厭氧反應器須采用高負荷并同時保持大量活性污泥。IC厭氧反應器以三相分離器截流污泥和顆粒污泥,采用高負荷的同時保持了大量的活性污泥和足夠長的污泥齡,滿足了高效厭氧處理系統(tǒng)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從而成功實現(xiàn)了固體停留時間和水力停留時間相分離。
2、水力流態(tài)
流態(tài)理論認為:在垂直裝填有固體顆粒的床層中,流體自下而上通過顆粒床層,隨著流速從小到大變化,床層將出現(xiàn)固定床階段、流化床階段、氣(液)力輸送階段3種不同的狀態(tài)。
流體通過床層的流速較低時,對顆粒的曳力較小,顆粒之間緊密相接,靜止不動,床層高度不變,泥水接觸不好,傳質較差。流體通過床層的阻力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當流速增加到一定值時,流體對顆粒的曳力增加到與顆粒的凈重力(重力減去浮力)相等,或者說流體通過床層的阻力等于單位截面床層的質量時,顆粒開始浮動,但仍未脫離原來的位置,此時流體在床層空隙中的流速等于顆粒的沉降速度,這一階段稱為固定床階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