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縣志輯·形勢(shì):韓城八景、十二景

釋地第二·形勢(shì)
《通志》韓城縣治在州東北二百二十里。東至山西榮河縣界十五里,西至神道營(yíng)石堡洛川縣界一百二十五里,南至后窯頭合陽縣界四十里,北至宜川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黃河、榮河縣界二十里,西南至營(yíng)鐡(鐵)村、合陽縣界七十里,東北至龍門、山西河津縣界六十里,西北至北池山下宜川縣界一百二十里,距省四百四十里。
南至合陽縣治九十里,西南至澄城縣治一百二十里,西至洛川縣治二百八十里,西北至宜川縣治二百二十里,東南至山西榮河縣治三十里。
王盛《重修儒學(xué)記》:龍門界其東北大河中瀉(同“瀉”)而左旋,梁山鎮(zhèn)于西南澽水內(nèi)出而右繞。
《舊志》三嶺龍?bào)从诤?,古城虵(“蛇”異體字)舒于前,東阻湯湯(同“湯”[shāng])洪水,西塞*巖(同“巖”,多指崖岸,山或高地的邊。)疊峰,馮翊幽壤,關(guān)中奧區(qū)(同“區(qū)”)。
《續(xù)志》:西枕梁麓千巖競(jìng)秀,北峙龍門九曲奔流,諸水襟帶其前,大河朝宗于外,崇巒(同“巒”)峻嶺囘(古同“回”)環(huán)疊抱,封域宅中地造天設(shè),登高而望之,如織如畫,郁郁蔥蔥,聲(同“聲”)名文物之盛雄于西京非偶然也。
舊有八景為騷人名士所游覽詠歌者,曰禹門春浪,曰橫山僊(同“仙”)界,曰象嶺春曉,曰龍?zhí)讹w閣,曰巍峯摩霄,曰龍泉秋色,曰澽水噴雪,曰蘇柏南柯。
今增以十二景曰禹門神蹟(同“跡”),曰韓廟芳艸([cǎo]同“草”。),曰蘇岑黛色,曰太史高墳(同“墳”),曰韓原古道,曰長(zhǎng)城塞雁,曰少梁隄(同“堤”)柳,曰高門殘照,曰香山云寺,曰圓覺疏鐘(亦作"踈鐘",指稀疏的鐘聲。),曰橫山煙雨,曰左院棠華。鄉(xiāng)邑之中每標(biāo)以八景十景十二景,雖緣飾故套,然亦足為山川記勝焉,故仍之。

注釋
韓城八景
禹門春浪
即就是禹門口禹門三疊浪,又鯉魚跳龍門之說發(fā)于此。
猴山秋韻
即就是薛峰山西北處一風(fēng)化石形極類頑猴,故稱之,猴山深秋之美景令人嘆服自然。
橫山煙雨
即指板橋火炬村橫山(道)觀之煙雨與香火交互產(chǎn)生之幻化美景。
象嶺春曉
韓城象山中學(xué)西邊象山,因其形似俯臥之大象,象首南面飲獅山潭中之水,故稱。舊時(shí)每年三月游客滿山,現(xiàn)時(shí)有今人開辟象嶺山莊供游人歇腳住宿。
嵬峰摩霄
韓城西25公里處,舊時(shí)建有廟宇,多植松柏,多為文人騷客造訪,另,其西香山亦為韓城一名勝,詩(shī)人白居易晚年隱居于此,后人有“九老圖”傳世,詩(shī)人故后葬于龍門山。
圓覺晨鐘
即今韓城烈士陵園,舊時(shí)為圓覺寺,寺東為鐘,以西為鼓,古人所稱晨鐘暮鼓是也。
蘇柏南柯
韓城西北處,漢蘇武墓建其上,古時(shí)合抱松柏常青,柯樹皆南向。
龍泉秋稼
因泉處于寺內(nèi)龍王神座下得名,唐初四杰之一王勃與韓城好友曾觀龍泉之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