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對孩子的理解和思考【塑造孩子的時間窗口】

11.我對孩子的理解和思考【塑造孩子的時間窗口】
?
????看似我們每天陪在孩子身邊,實際上我們塑造孩子靈魂的時間是極少的。
?
一、塑造孩子的時間窗口
1、啟蒙期0-4歲【家長的影響力約:50%】
????出生起孩子白紙一張,自我意識弱,言行全靠本能,本階段是家長和孩子建立親子關(guān)系為以后打好教育基礎(chǔ)的初級階段。
????
?
2、播種期4-7歲-幼兒園階段【家長的影響力約:100%】:
?????本階段孩子求知欲、學習力非常強,孩子非常依賴父母,奉父母為神明,會仔細觀察和模仿父母。
?????父母說啥孩子聽啥,父母做啥孩子模仿,不假思索毫不懷疑,完全相信父母,此階段父母的教育傳導率為100%
?
3、耕耘期7-11歲-小學階段【家長的影響力約:70%】
邁入小學后,孩子接觸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接觸到學校秩序,感受到學校文化,有了新的社交朋友圈,受羊群效應(yīng)影響孩子們崇拜老師敬畏老師,家長頭上神明的光環(huán)逐漸暗淡,老師取代父母成為新的神明。社交圈的拓展讓她碰觸到了不一樣的家庭文化,這啟發(fā)了孩子對父母的言行多了一絲思考。學校的系統(tǒng)化教育,刷新了她對世界的認知,不同認知的碰撞她產(chǎn)生了自己的思考。老師的教導像神一樣指導著她的言行。孩子手中“我爸媽說了”的圣旨,悄然換成了“老師說的......”的令箭。
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從最早的言聽計從,到多了一層思考,到產(chǎn)生了一些懷疑,到思考一下再做,再到偶爾的抗拒。父母的影響力開始降低了,我模糊感覺到我們最多有70%的影響力傳導給她。
?
?
4、成型期11-15歲-初中階段【家長的影響力約:30%】
初中階段孩子自我意識增強,獨立性崛起,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有了自以為是的獨立意識,開始抗拒束縛,追求自由。
來自自我探索世界的認知+社交圈認知+學校系統(tǒng)教育的認知>家長的影響力,家長的影響力落后至30%左右。
?
5、穩(wěn)定期15-18歲-高中階段【家長的影響力約:10%】
?????高中后孩子住校,淡出了父母的生活圈,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靈魂意識形成,此時的孩子就像一個小大人,自己的價值體系,自我思考,獨立行為,擺脫了父母,放飛自我。
?????此階段家長的影響力只剩10%有種眼睜睜看著,卻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
?
5、成熟期18-21歲-大學階段【家長的影響力約:1%】
??????脫離父母徹底獨立,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路,自此孩子徹底脫離了父母的手開始走自己的路,這是一條和父母漸行漸遠的路,我們只能遠遠的看著她摸爬滾打經(jīng)歷坎坷,也能分享到她的榮譽和喜悅。此階段我們的教育使命完成,也許對于孩子來說,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提醒她不要忘了來時的路。
我們除了給生活費,貌似也做不了什么了,唯一高興的是,孩子沒錢了還能想起我們。也許現(xiàn)在才明白世界上最貴的奢侈品,是陪孩子玩。而我們曾經(jīng)把這個奢侈品當垃圾扔。
?
?
兒時子不知父,大時父不知子,歷經(jīng)滄桑覺悟時,又是一輪回,勸你珍惜擁有時,莫到終老望蒼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