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鄰國,又發(fā)生了重大沖突!

(一)
一次陣亡20多名士兵,放在哪個國家,都是一個重大損失!
但在印度,似乎見慣不慣了。
戰(zhàn)斗、搜索還在繼續(xù),按照印度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就在過去這個周末的激烈戰(zhàn)斗中,22名士兵陣亡,還有10多人失蹤。
要知道,這些陣亡士兵,相當一部分還是來自所謂的特種部隊。
以至于印度總理莫迪,趕緊發(fā)推特表態(tài)說,勇敢烈士的奉獻永遠不會被忘記,希望受傷的印度士兵盡快康復(fù)。他還說:“我的心與那些在恰蒂斯加爾邦與毛派作戰(zhàn)的烈士的家屬同在。”

請注意,毛派(Maoists)。
這是什么意思,相信也不需要我多解釋,大家仔細看他們的旗幟,也就可以理解他們的主張。
該武裝起事于1967年,在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個名叫納薩爾巴里的村莊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因此又得名納薩爾巴里運動,參加這場運動的人,便叫納薩爾派。
在40多年來的沖突中,納薩爾派越戰(zhàn)越勇,印度軍隊傷亡慘重。上次最慘重的沖突發(fā)生在2017年,有25名印度士兵身亡。
此后,陣亡一直在持續(xù),綜合媒體不完全統(tǒng)計。
2018年11月,印度軍隊清剿,2名印度士兵陣亡。
2019年4月,兩名印度警察遭伏擊身亡,一人重傷。
2019年5月,遭遇游擊隊地雷伏擊,至少15名印度士兵陣亡。
2020年3月,雙方發(fā)生激烈交火,17名印度士兵陣亡。
2020年5月,一名印度士兵陣亡。
2021年3月23日,印度安全部隊大巴遭到伏擊,5人陣亡,15人受傷。
2021年3月5日,另一次沖突,4名印度士兵陣亡……
這次20多名印度士兵陣亡,也是5年來印度軍方清剿該游擊隊最慘重的一次損失。
平叛了這么多年,游擊隊依然神出鬼沒,安全部隊損失慘重,印度政府一籌莫展。
當然,血淋淋的數(shù)字后面,還有大量游擊隊士兵和平民的傷亡,更別提財產(chǎn)的損失。

(二)
在印度,納薩爾派崛起,有其肥沃的土壤。
印度最大的特點,就是種姓制度。雖然印度政府也采取很多努力,種姓制度已與古代有所不同,但觀念依然根深蒂固。低種姓民眾備受歧視,生活貧苦,他們又無法擺脫。
印度人需要看到希望。而納薩爾派的基本目標,就是為被搶走土地的農(nóng)民以及窮人奪回土地和工作。他們的口號,我們應(yīng)該也很熟悉,比如,?“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剝削階級”、“人人平等”、“反對壓迫”。
在戰(zhàn)術(shù)上,納薩爾派擅長游擊戰(zhàn),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深山老林就是他們的根據(jù)地,游擊戰(zhàn)士神出鬼沒,沒有槍、沒有炮,自有印度軍隊給他們送……
反正很多次沖突,裝備落后又不熟悉地形的印度軍方,往往被打得丟盔棄甲。哪怕是所謂特種部隊,也是損失慘重。
一位常駐南亞的同事,曾寫過一篇報道,介紹納薩爾派的一些做法,比如,往往是先炸毀再搞“深表道歉”。
比如,在那些游擊隊經(jīng)常出沒的地區(qū),經(jīng)常會在一所學校被炸毀后馬上收到一份來自“毛派”分子的道歉信,信中有時就會這樣寫道,“親愛的學生,我們?yōu)樽约旱男袆咏o你們帶來的不便而感到慚愧,但這并非我們的本意。由于學校已經(jīng)成為警察用來攻擊我們的場所,所以我們不得不把它摧毀,在此深表歉意……”
當?shù)鼐用竦降资裁磻B(tài)度?
肯定有支持。
據(jù)介紹,由于印度政府的漠視以及基層的腐敗,在一些納薩爾派活躍的地方,幾乎看不到政府的影子,只存在幾種人群:村民、游擊隊、警察。而村民中既有同情游擊隊的,也有支持警察打擊游擊隊的。
在恰蒂斯加爾邦,據(jù)說20%村民受到納薩爾派思想的影響,10%的村民經(jīng)常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幫助當?shù)鼐?,不過一旦他們被游擊隊抓住,便會受到嚴重懲罰。
所以,最終形成了相持。
游擊隊人數(shù)不多,也就10000左右,活躍在深山老林,得到一些民眾支持。政府軍隊肯定占優(yōu),但不熟悉地形,又缺乏民眾配合,每次圍剿都乏善可陳……

(三)
納薩爾派的崛起,顯然威脅到印度的政權(quán)鞏固。印度多任總理,都把納薩爾派視為“印度所面臨的最大的國內(nèi)安全威脅”。
但每一次進擊的結(jié)果,就是血淋淋的教訓(xùn)。
怎么辦?
單靠武力鎮(zhèn)壓顯然不現(xiàn)實,最好的途徑,還是要談判、要和解。
印度前總理辛格,就曾經(jīng)明確表示,“解決‘毛派’暴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真誠地談判,并就雙方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在談判之前,你還必須給這些脆弱的人以信心,讓他們知道他們在談判中和我們地位平等,我們不會搶他們的土地或財產(chǎn),也會尊重他們的人權(quán)。”
但關(guān)鍵,印度會這么做嗎?
事實上,印度面臨的國內(nèi)安全威脅,也不僅僅只有納薩爾派,還有克什米爾地區(qū)的穆斯林游擊隊,東北的分離主義游擊隊,他們都有類似的訴求,但都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也都遲遲看不到希望……
最后,怎么看吧。
老規(guī)矩,粗淺三點。
第一,還是必須要厘清一個概念。
2005年,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就曾公開表示:
我們不清楚這些武裝組織為何盜用中國領(lǐng)袖毛澤東的名字?我們也不喜歡這樣。他們要這樣稱呼自己,我們也沒有辦法。但中國與他們從來沒有任何關(guān)系,中國境內(nèi)也沒有任何組織或團體與他們有任何聯(lián)系。
這是一個事實。印度,這完全是你們自己的問題。
第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太多問題了。
這樣的游擊隊,為什么還有民眾支持?
為什么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印度還有那么多貧困人口?
為什么種姓制度這種歧視性觀念,一直根深蒂固?
好歹也是世界大國、軍事大國,怎么就清剿不了這些裝備低劣的游擊隊?
……
印度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一個受人尊重的大國,確實還有不少路要走。
第三,永遠勿忘人民。
真的。不管哪個國家,不管什么制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脫貧攻堅,毫無疑問是一項千古德政。除了中國,應(yīng)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花這么大精力去扶貧,能在這么短時間內(nèi)取得重大成就。
發(fā)展才是硬道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永遠勿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