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yè),該不該去賣豬肉?


在十年前,如果你有親戚要闡述【讀書無用論】,TA必然會舉一個例子:
那就是北大“豬肉佬”陸步軒。

16年前的夏天,陸步軒在自己的豬肉鋪里,接受了西安電視臺的采訪。
名為【昔日北大生,今日賣肉郎】的專題節(jié)目播出后,陸步軒一夜成名。

全國各地的媒體蜂擁而至,都想一睹這位北大學子的窘狀。
陸步軒的事跡在國內(nèi)傳開后,他成為了部分人口中“讀書無用論”最好的例子:
“你看北大畢業(yè)的不也是賣豬肉,讀書有什么用?”

為什么他在北大畢業(yè)后要賣豬肉?
現(xiàn)在的他怎么樣了?
帶著這些問題,我試著去翻閱了相關(guān)的資料。
少年得志,意氣風發(fā)
1966年,陸步軒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

貧窮并沒有阻礙陸步軒的發(fā)展,人窮志不短的他,從小到大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后來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陸步軒還是能很驕傲地說:
自己的確是個好學生,每次考試都能領(lǐng)先第二名一百多分。
高中畢業(yè)之際,已經(jīng)能夠做到“講桌上一坐,各項水平超過老師”。

1985年陸步軒參加高考,以531分的成績名列陜西省第十四、長安縣第一,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去北京的那天,親戚朋友把他送到村口,目送著他坐大巴車離開。
在這些村民眼中,陸步軒以后是要當大官的。

那時候的陸步軒,從來沒想過人生理想這些問題,上學也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跳出農(nóng)門”。
靠著高考向上攀升,有了文化,起碼可以做舒服點的工作,這也成了驕傲的陸步軒心底的念想。
可是,這份驕傲很快就在他畢業(yè)后,被無情的現(xiàn)實打碎。

仕途不順,妻離子散
未名湖畔的北大生涯固然美好,但總有走出象牙塔的時候。
當時的大學還能【包分配】,沒有人脈的陸步軒,被分配到了家鄉(xiāng)一個柴油機配件廠。
盡管他后來被廠里的主管上級調(diào)到了計經(jīng)委,但沒有編制的工作,陸步軒并不滿意。

沒有正式的編制,陸步軒享受不到各種福利和待遇,單位集資房也輪不到他。
1992年,南巡講話發(fā)表后,機關(guān)開始醞釀分流,工作本就不順心的陸步軒,心甘情愿的“下了?!保_始創(chuàng)業(yè)。

他心里想,自己是北大畢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應(yīng)該沒有什么難度吧?
然而事與愿違:他辦過色紙廠、化工廠,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眼看創(chuàng)業(yè)的路走不成,單位也回不去了,陸步軒就想著去教書,可是最后也沒有教成。
沉重的經(jīng)濟壓力下,陸步軒的第一任妻子頂不住了。
她嫁給陸步軒,正是看中了他“北大高材生”的身份,可眼前的生活,明顯不是她所期盼的那樣。

此后,陸步軒靠喝酒、抽煙、打麻將度日,直到現(xiàn)任妻子嫁給了他。
寧愿自己餓死也不能讓老婆餓死。已經(jīng)一無所有的他,決定去賣豬肉。

自此,陸步軒在自己的肉鋪里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他不再看書讀報,對別人說他是個文盲,他的孩子也被街坊稱為“賣肉娃”。
由于自己戴著眼鏡,與其他豬肉店老板不太一樣,他給自己的肉店取名為“眼鏡肉店”。

后來,他在自傳《屠夫看世界》中回憶道:肉攤上蒼蠅亂飛,血水橫流,肉腥氣刺鼻。
自己只能穿著短褲拖鞋站在鋪里。手上是常年洗不凈、后來就索性不洗的豬油。
盡管辛苦,但北大的教育讓他有了明確的道德底線:他從來不賣注水肉,也從不缺斤少兩。
2001年,陸步軒掙了4萬塊錢,跟工薪階層比,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收入了。

可陸步軒自己從來就沒有看得起【豬肉佬】這個職業(yè)。
即使賺到了錢,他依然感到非常自卑。
這個心結(jié),在之后的采訪中被無限放大了。
接受采訪,震驚全國
2003年,北大才子畢業(yè)后只能賣豬肉的事情,經(jīng)過當?shù)孛襟w的曝光,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引發(fā)了普羅大眾對教育初衷、人才體制、職業(yè)選擇等種種議題的熱烈爭論。

報道播出后,陸步軒的父親親自找到了他的肉店。
看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揮著殺豬刀在切肉,陸步軒的父親淚灑當場。
父親告訴陸步軒:他已經(jīng)在村里抬不起頭了,本來想親自來確認一下,沒想到是真的。


當時的媒體還采訪了北大校長許智宏。
校長當時表示:“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行行出狀元,北大的學生同樣可以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可陸步軒自己卻不認可校長的這一番話。

在2005年出版的《屠夫看世界》中,他嘲諷道:
既然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那么何不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
在北大開設(shè)屠夫系,內(nèi)設(shè)屠宰專業(yè),拔毛專業(yè),剔皮剁骨專業(yè),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方便。

哪怕是2013年陸步軒衣錦還校,在北大進行演講,他依然說:
“對不起,我給母校抹黑了?!?/strong>

【北大畢業(yè)賣豬肉】,始終是。陸步軒揮之不去的心結(jié)。
在得到密集曝光的2003年,陸步軒收到了全國各地單位的聘請。
最終他在2004年,去了長安區(qū)檔案局進行縣志的編纂,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文化人應(yīng)該從事的事業(yè)。
這一做,就是12年。

陸步軒本以為就這樣度過余生,沒想到2007年的一通電話,再次改變了陸步軒的命運。
也讓他,有了和自己心結(jié)和解的機會。
重出江湖,心魔消除
陳生,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畢業(yè),與陸步軒乃相識多年的好友。
陳生與陸步軒的軌跡相似:1984年他在北大畢業(yè)后,也同樣脫離了體制,下海創(chuàng)業(yè)。

2007年,他在廣州創(chuàng)辦豬肉連鎖店,同樣是因為“北大”和“豬肉”的名號,引起了外界的關(guān)注。

在調(diào)查陳生的近況后,媒體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了陸步軒的身影:
陳生與陸步軒,這兩位北大高材生,竟然聯(lián)手創(chuàng)建了國民豬肉品牌:【壹號土豬】
壹號土豬主打符合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

他們賣的豬,除了品種好,豬場還拒絕采用現(xiàn)代常用的定位欄,取而代之的是半開放式的大空間,讓豬自由活動。
豬場里還設(shè)有音響,專門給豬聽音樂,因為他說豬和人一樣,只有心情愉悅,才會長得又肥又壯。

不僅如此,2009年,在陳生的倡導下,國內(nèi)第一間屠夫?qū)W校成立了,陸步軒擔任校長。

這件事也讓陸步軒重新找回了信心。
他一邊干著本職工作,一邊編寫教材與授課,做得頗有起色。(直到2016年陸步軒才徹底脫離體制)

在兩人的努力下,壹號土豬逐漸打出了名氣:
2015年,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成為國內(nèi)土豬肉第一品牌。
2016年,他們又抓住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成為第一個面向消費者的“互聯(lián)網(wǎng)+豬肉”品牌。

對于陸步軒來說,發(fā)家致富,并不是最讓他驕傲的。
更重要的,是終于可以與郁結(jié)多年的心魔和解:
“北大畢業(yè),還不是賣豬肉?!”
這根刺,曾經(jīng)深深卡在他心里。
隨著他賣豬肉賣出了一番成績,那種被世俗觀念與他人冷眼,所深深困擾的自卑感,也終于消失了。

在近期一次采訪中,年過半百的陸步軒從容不迫地說:
自己希望進一步將自家的豬肉品牌做大做強,最終成為這個行業(yè)的領(lǐng)軍者。
“如果能將豬肉賣到極致,也不算給北大丟人了?!?/strong>

如今的陸步軒,正忙著準備雙十一銷售的復(fù)盤。
在剛過去的雙十一,壹號土豬取得了18億成交額的好成績。
擺在陸步軒面前的,早已不是黑暗的深淵,而是光明的坦途。

所以你問我:北大畢業(yè)該不該賣豬肉?
我想可以借陸步軒的例子來告訴你。

從事細微工作,與擁有崇高理想并不沖突,能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未嘗不是一種成功。
職業(yè)選擇與人生道路,本沒有高低貴賤。
沒有人規(guī)定北大一定要高坐廟堂之上,不是嗎?
我們要反對的,我們要抵制的,不是【北大出來賣豬肉】,而是廣為流傳的【讀書無用論】觀點。

從他編寫的《豬肉營銷學》能看出,陸步軒對顧客的心理研究,對豬肉的研究,都不是一般的“豬肉佬”能趕得上的。
那種出眾的眼界和格局,將不起眼的工作上升為理論高度的思維模式,都是北大帶給他的。
最終得以創(chuàng)業(yè)成功,也少不了校友資源的支持,與陳生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此來看,陸步軒應(yīng)該感謝北大。讀書并非無用,好大學給人帶來的助益,將綿延一生。

最后,以他說過一段話結(jié)尾,與大家共勉
讀書可能不能夠改變命運,但一定能夠改變思維。
世上的路是千萬條,選擇自己熟悉的事,一直做下去,才有可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號外號外!
廚房人類要搞雙十一活動啦?。?!
只要你關(guān)注本公眾號并在后臺回復(fù)【廚人錦鯉】
按指示進行操作,即可有機會獲得廚房人類帆布袋、廚房人類2020定制日歷等精美獎品!

很感謝大家一年來的支持,我們也將繼續(xù)努力,將廚房人類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