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飛凡汽車 上汽新能源汽車的背水一戰(zhàn)
此前一直獨立運營的上汽R品牌,如今徹底開始單飛。10月29日,上汽集團正式宣布,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汽集團出資66.5億元人民幣,員工持股平臺(上海如愿汽車科技合伙企業(yè))出資3.5億元人民幣。

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飛凡汽車在上汽集團內部將承擔起什么樣的重任,其和智己之間如何來進行區(qū)隔,引發(fā)了不少業(yè)內人士的關注。
R品牌亟需注入一針強心劑
上汽這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尤其是電動車領域的表現可謂是差強人意,嚴格來說都不能算及格。無論是從品牌號召力,還是銷量,抑或是核心技術的突破上,R汽車都沒有能夠扛起上汽的大旗。

當前,R品牌旗下僅有兩款車型,分別是MARVEL R和ER6。從銷量數據維度來衡量,2021年1-8月,兩款車型總計銷售7653輛新車,離全年已經下調為2萬臺的銷售目標依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放眼國內電動車市場,特斯拉在9月單月銷量突破5萬,“蔚小理”等后起之秀如今也都具備了單月銷量破萬的實力。即便是同為傳統(tǒng)車企的比亞迪,其在國內領先上汽的優(yōu)勢也已經越來越大,單憑一款比亞迪漢,就足以讓上汽汗顏。
值得注意的是,R品牌濃厚的榮威元素,讓很多消費者無法分清楚MARVEL R、ER6這兩款車型和榮威品牌電動車之間的差異。單列出飛凡汽車,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定位比榮威品牌高的R品牌或者以后的飛凡汽車,在對外宣傳上更有底氣。

飛凡和智己如何定位
飛凡汽車的成立,意味著上汽集團旗下擁有兩個定位都不低的電動車品牌。其中,智己汽車是上汽聯手張江集團以及阿里巴巴一起成立,飛凡汽車更多的是由上汽自己掌控。
從股價架構上可以發(fā)現,除了給到員工激勵的5%股權外,飛凡汽車的股權再無其他亮點。當然也不排除上汽未來會讓出更多的股權份額給到其他第三方投資人,就像之前極氪汽車引入了B站、寧德時代等戰(zhàn)略投資人。

因此在兩個品牌的定位上,智己更多地會對標集度汽車、小米汽車等互聯網基因濃厚的公司,飛凡汽車則將瞄準極氪、嵐圖等由傳統(tǒng)車企發(fā)起的高端電動車品牌。

從上汽自己的架構來看,智己汽車的定價會更高,飛凡汽車將會完全承襲之前R品牌的市場區(qū)間,定位在中高端電動車市場,榮威和MG的電動車將會覆蓋中端電動車市場,五菱品牌則會牢牢抓住入門級市場/微型車市場。
飛凡汽車要不要進入移動出行市場?
通過上汽官方發(fā)布的消息來看,飛凡汽車的掌門人將是原上汽出行服務品牌“享道出行”的CEO吳冰,因此,外界很多人會將飛凡汽車與移動出行市場聯系在一起。

雖然移動出行并非是中低端的代名詞,無論是奔馳還是寶馬都在這個市場上有所布局,之前特斯拉也是一次性向赫茲汽車出售了10萬臺電動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國內市場一旦成為一個移動出行品牌,對品牌的影響力,尤其是相對新興的品牌并不好,這點從“蔚小理”基本沒有涉足過移動出行市場便可窺探一二。
所以從飛凡汽車的角度來說,在沒有建立起比較強的品牌號召力之前,絕對不能因為出于短期銷量的考量而貿然進軍移動出行市場。只有當自己的品牌號召力足夠強大,飛凡汽車才可以學習其他豪華品牌,逐步進軍移動出行市場。

對于上汽來說,無論是“享道出行”還是其他傳統(tǒng)主機廠運營的移動出行品牌,在競爭力上比滴滴這樣的互聯網資本還是差了不少,這種局面也注定了“享道出行”難以擁有滴滴那樣大的體量來消化飛凡汽車的車型,更何況定位更低的榮威/MG的電動車同樣需要“享道出行”來消化。
將目標放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C端市場去爭取一席之地,是飛凡汽車需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關。
無論是R品牌還是飛凡汽車,都是上汽不能輸的背水一戰(zhàn)。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上,定位于中大型純電動轎跑SUV ES33概念車的量產版本將正式與國內消費者見面。這款車型能否一炮打響,成為爆款,將直接決定飛凡汽車今后一段時間在國內的走勢。

之前當上汽自主品牌處于谷底之際,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的上市,幫助上汽自主拉出了一根長長的大陽線。如今,上汽在電動車領域同樣處于一個低潮期,全新打造的飛凡汽車以及ES33的量產版本,能否再次充當上汽的救世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