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奶的十四平米
在我們程家村里有一個怪人 ,一生平凡 ,連我這個游手好閑的鄉(xiāng)村該溜子也只是在她死后才聽聞她的事跡 。偉大的人無需發(fā)聲--這也許就是張奶的內(nèi)心所想 。 張奶身世卑微,14平米的茅草房是祖?zhèn)飨聛淼?。張奶死時,我有幸去看過這14平米的茅草房 --它萎縮在村子的尾巴上?,矮的腫的在荒蕪的土地上存在著 。我難以想象一個七十過五的老人是如何在這兒蜷縮著過一生的--雨靜靜的在茅草房旁滴答,我站在房前沉思著。直到茅草房里 冰冷的張奶在眾村民的喝聲中抬出來,我真誠的磕上幾個頭 ,我在恍惚間感覺到了這生命的真諦 --這14平米的茅草房其實(shí)是張奶靈魂的歸處 --無論富貴否,生死相依 。 14平米的茅草房是張奶的一生,她的生命在此誕生,也由此終結(jié) ,有何不可 ?唯少陪伴,但賦予他人陪伴的機(jī)會 ,此是圣人之舉。 我常是見不著張奶的或者見著了也談不上幾句話就匆匆擦肩而過。一是,我們的年齡相差大,有了代溝;二是,她也真地很平凡。倘若我和她在一個小巷子里相遇,四處無人,我便想著低著頭加快腳步走;而她呢,會用那種聽了完全無法拒絕的語氣親切地問“哪家的孩子呢?……哦……你是ⅹⅹ家的孩子吧!”平常人聽著呢,附上一句“嗯!”就又埋頭加快走過 ,或是在遠(yuǎn)遠(yuǎn)的相交,后偷瞄一眼這個瘦小的老奶奶,心中起一陣驚然 。而我呢 ,自小就是一個好奇寶寶 ,什么事都想了解了解 ,于,我回家就抓著奶奶問 。奶奶聽著我說起村奶的張奶 ,立刻就做出一副感嘆 當(dāng)年的臉色向我娓娓道來: 你張奶?。?shí)在是不平凡 ……當(dāng)年五十年代大饑荒肆意擾亂鄉(xiāng)村百姓們的生活,村里人啊 !死的死,逃的逃。而張奶那時家中有一袋大米,一些有錢的或有權(quán)的富貴人家想買去吃 ,三番五次地……三番五次地從張奶那14平米的茅草房進(jìn)進(jìn)出出,進(jìn)進(jìn)出出。到最后呢,張奶始終是沒有答應(yīng) 。張奶用公社時設(shè)的大鐵鍋熬了一鍋白粥,白粥在黑黑的鐵鍋里顯得無比的鮮白,張奶自認(rèn)為那些富貴人家外表光鮮亮麗其實(shí)還不如這黑黑的鐵鍋。張奶覺得她不能做像他們一樣的人,于是就把這一大鐵鍋的白粥請那些窮人或貧苦人家來吃。那十四平米的茅草房圍的水泄不通,人群惶惶而又井然有序。到現(xiàn)在呢,那些個受了張奶恩惠的人,感激今生遇見張奶這個大活菩薩。其實(shí)啊!你奶奶,我也是受了張奶的施舍,是她給的命啊…… 奶奶說這話的時候我雖然是六歲出頭,但也明白張奶就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啊!自那以后,我再見著張奶,總能在她的身上見著歷史的沉淀,品德高尚的影子。 但未有多久 ,我是徹徹底底的將張這個人遺忘了,直至張奶死前的一周,她的孫子考上南京大學(xué),村里的干部們敲鑼打鼓在村里游行,我才從記憶里挖出她的身影來。 說這個考上南京大學(xué)的是張奶的孫子毫不為過 ,但說他是張奶的親孫子是不對的 。20多年前,程家村里的一對夫婦因房產(chǎn)離異,留下一個尚是懵懂兩歲小孩置之不管,村里人都說是喪盡天良 。張奶這個五旬老人也是這么想,后面就砸鍋賣鐵把這個兩歲小孩接到14平米的茅草房悉心照料。村里人問她“不是親生的,有心嗎 ?” 張奶也不回避,笑笑的說“啥親不親生……我一把老骨頭了 ,再好幾年就散架了 ……趁這會兒功夫 養(yǎng)個孩子,算是為下輩子積一點(diǎn)德吧 ! ” 來問的這些個兒人原本是想讓張奶出個笑料,這么一問答,反而自愧難當(dāng)。 張奶死的很委屈。她是一個人在14平米的茅草房靜靜的走的,她走的一聲不吭。那時候她孫子趕到南京大學(xué)去報名 ,村里又碰巧趕上農(nóng)忙。她的尸體在被村民發(fā)現(xiàn)時,尸首早就冷臭腐朽不堪了 。在茅草房里停尸三天后 ,張奶的軀殼被送上了去往火葬場的車,淅淅瀝瀝的雨肆意的揮灑在張奶十四平米的茅草房里,而張奶的靈魂永遠(yuǎn)的寄托在這十四平米的茅草房上了。 這十四平米,看似很短,其實(shí)許多人一生也無法走完;而張奶這個八旬老人堅(jiān)定的一聲不吭的默默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