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自創(chuàng)生物:踔厲 賴氏龍
通用名稱:踔厲?賴氏龍
時代:白堊紀 晚期
食性:素食
性情:溫和

圖鑒介紹:
野生:賴氏龍是我在島上發(fā)現(xiàn)的第二種鴨嘴龍類,也是少有的有著明顯兩性差異的生物。這種生物十分溫順,常常會頭頂華麗的冠飾,邁著優(yōu)雅的步伐在森林中取食漿果。相比他們的遠親副櫛龍,賴氏龍更加龐大且相對稀少一些,對于大型天敵也同樣缺乏自保能力。然而,賴氏龍懂得組成龐大的族群以保護自己,面對體型不大的敵人會勇猛地在首領的帶領下群起而攻之——當然,如果對方是霸王龍之類的大家伙就另當別論了。
家養(yǎng):想要馴服這些溫和的素食主義者并不算難,但你需要有一定的音樂天賦。布加恩部落的一位鼓手就曾意外地通過打鼓演奏與賴氏龍“共鳴”,馴服了一群賴氏龍為部落效力。
我曾以為馴服它們沒有多大的用處,盡管他們善于運輸和采集纖維果實,但相比鐮刀龍、山東龍和巨犀等采集者或運輸者,他們沒有制敵法寶,更沒有引以為傲的體型——直到我在一群土匪的隊伍中聽到了雄性賴氏龍那激情澎湃的吼叫,才知道它們的真正用處。賴氏龍的吼叫能極大的鼓舞士氣并使那些戰(zhàn)獸清醒而勇敢,只要保護得當,這些不起眼的生物將成為你反敗為勝的法寶。

相關生態(tài)行為:
賴氏龍有時以1∽2只雄性和4∽5只雌性集體出現(xiàn),同時有幾率額外刷新賴氏龍幼崽。獸群活動范圍會限制在獸群首領周圍。也有可能單獨刷新成年賴氏龍和幼崽。
落單的賴氏龍生態(tài)位權限類似三角龍,對于≤牛龍的生物的主動攻擊會進行反擊,血量≤40%或遭受更大生物的攻擊會嘗試逃跑。未成年的賴氏龍均為被動逃跑狀態(tài),落單時權限與渡渡鳥相等。
以復數(shù)形式聚居時,賴氏龍整體權限上升至劍龍水平,反擊上限提升至異特龍水平,但血量≤20%或遭受更大生物/復數(shù)生物的攻擊會四處逃散。
體型:雄性長約15.5m(大約和劍龍等長),雌性長約14.5m。
除了體型方面外,雄性和雌性的花紋也各不相同,頭冠樣式也有較大的差別:雌性的頭冠相比雄性更小。

賴氏龍有畸變 /焦土/ 滅絕?/X(火山) /X(沼澤) / R變種
焦土和滅絕是原版沒有的新變種,其中焦土版除外觀變化外有免疫沙塵暴加成;滅絕種并不是腐化生物,而是帶有能量元素條紋的變種,對腐化和能量元素傷害25%減免。
畸變種免疫輻射傷害。
每一種變種都有不同樣式的斧形華麗冠飾。
孤島分布范圍:

焦土:丘陵,綠洲
畸變:綠區(qū),藍區(qū)
滅絕:地下森林
創(chuàng)世紀1:火山(X),沼澤(X)
創(chuàng)世紀2:綠區(qū)南部
屬性數(shù)據(jù):
依次對應:
基礎屬性? ?野生每級加點? 馴服后每級加點? ?
血量:830(雄)/800(雌) ?+166/160? +5.4%
耐力:350? +35? +10%
氧氣:180? +18? +10%
食物:4500(雄)/4200(雌)? +450/420?+10%
負重:500?+10?+4.5%
攻擊:100% +5%?+1.7%? ?混合傷害168%
眩暈:1000(雄)/850(雌)? +60/51
移動速度:100%(雄)/120%(雌)?固定 1%
基礎移速:與禽龍相近
野生奔跑移速:約為野生副櫛龍的120%
馴服奔跑移速:約為野生副櫛龍的130%
轉向速度:稍慢于鐮刀龍

鞍具:
1:34級解鎖普通鞍,可提供25點基礎護甲。
擁有一個騎手座位,無騎手保護效果,支持騎乘武器。
材料:210獸皮,120纖維,50木頭,25金屬錠
掉落物:生肉,獸皮,優(yōu)質生肉,角質
馴服方法:馴服開放等級30級,需以下相關物品:行軍鼓
印痕等級:30級? ? ? ? ? ? ? ? ? 印痕點數(shù):13
材料:65硬質皮革? 35木頭 100纖維 35茅草
使用方法與猛犸象戰(zhàn)鼓類似,長按左鍵開啟演奏,在關鍵節(jié)點單按左鍵(重敲)/右鍵(輕敲)判定為生效一次,重敲/輕敲對應不同顏色的節(jié)點。連續(xù)生效6次(判定為1輪)則可對周圍20m內友軍產生“奮進”buff 20s,一旦錯過一個關鍵節(jié)點演奏就會中斷??沈T乘使用。
馴服流程:手持行軍鼓在賴氏龍附近開始演奏,賴氏龍會被吸引至一旁,連續(xù)節(jié)點生效12次就會開啟“共鳴”,此時馴服正式開始。
每連續(xù)生效12次就會增長一次馴服度,并且賴氏龍會回應節(jié)奏哼叫,且接下來三輪內會額外出現(xiàn)3個金色節(jié)點,對應按鍵為E,連續(xù)擊中3個節(jié)點可額外增長馴服度并恢復一定馴服有效性。
若馴服過程中演奏中斷,則賴氏龍會停止關注,馴服度不會下降但有效性會受削減。
同時間內只能與一只賴氏龍共鳴,但其他賴氏龍也會旁聽并增長馴服度(不受金色節(jié)點的額外增長效果)
(注:如果周圍有扇冠大天鵝龍存在且演奏已超過3min,則有小幾率引起它的攻擊并且你的聽眾們也會上前反擊!)
幼年賴氏龍也可馴服,并且可在馴服的同時完成100%留痕。

繁殖方式:卵生,但賴氏龍的留痕流程與一般生物不同,需要同馴服方式一般接受其“共鳴”請求并演奏行軍鼓,通常完整的演奏5∽6輪即可完成一次留痕。幼年賴氏龍在正常倍率下一次留痕即可達到100%留痕進度。
孵化時間:5h 53m
總成長時間:2d 19h 16m 53s
孵化溫度:28∽30°C

主動技能:
左鍵:頭頂,35(雄)/32(雌)點基礎傷害,攻速略慢于副櫛龍,擊退較強。
移動/奔跑過程中變?yōu)榭幸В?0點基礎傷害,攻速進一步削弱。
右鍵:雙腳踐踏,48(雄)/44(雌)點基礎傷害,對拖拽重量小于自身(300)的生物傷害提升至1.5倍,但對于大于等于550的生物降低至0.75倍。
C鍵:頭冠使用
雄性:賴氏龍的中空頭冠可能具有發(fā)聲用途:賴氏龍發(fā)出激勵吼叫,朝天吼叫發(fā)出令生物振奮的聲音,對周圍100m內友軍生物提供“奮進”buff 30s,每秒恢復30耐力并減少30點眩暈值,增強一定擊退抗性并加快30%移速,并且期間免疫裝備的控制(如網槍)。消耗120點耐力。
注:如果“奮進”buff和扇冠大天鵝龍的“沉郁”buff同時存在,則兩個buff會互相抵消。
雌性:賴氏龍頭冠與鼻孔相連,可增強嗅覺:
賴氏龍進行嗅探,持續(xù)30s,檢測周圍100m血量低于50%的生物和尸體(參考恐狼)并且對自身有仇恨的生物/藏在地下的生物顯示紅色輪廓,也可以顯示筆記位置。持續(xù)消耗耐力。
X鍵:
雄性:警示,雄性原地雙足站立并不斷變換頭冠顏色,解除當前≤牛龍生物的仇恨并驅逐周圍的肉食生物。如果周圍有雄性賴氏龍則會帶動一起警示,解除仇恨體型上升至異特龍(2只)→霸王龍(3只),并且會整體提升周圍賴氏龍的仇限。
雌性:覓食咀嚼,可采集灌木叢并獲得大量纖維與漿果,無傷害。巡邏模式下會自動使用此技能采集周圍的灌木叢。

被動:
“群居鴨嘴龍類”:當隊伍內存在復數(shù)賴氏龍時,等級最高且性別為雄性的賴氏龍會獲得獸群首領buff,獲得50%增傷與25%減傷效果。但如果周圍沒有賴氏龍獲得首領buff,則馴服后的賴氏龍同樣會像野生那樣膽小:沒有人騎乘和留痕的賴氏龍面對大于牛龍的掠食者會主動逃跑,血量低于40%也會進入逃跑狀態(tài)。
“貧弱天敵抵抗力”:賴氏龍對〖大型肉食性生物〗缺乏抵抗力,受其1.25倍傷害。


踐踏傷害:無
耐力回復速度:快
眩暈下降速度:較慢
食物下降速度:一般
可控制(抓取)住賴氏龍的生物:托斯特巨魷,飛龍,風神翼龍,哈特茲哥翼龍,放逐龍等
可控制(抓取)住賴氏龍的裝備:大型捕獸夾,流星鎖鏈,網槍
漿果采集效率與禽龍相近
木頭采集效率略高于三角龍
茅草采集效率略弱于三角龍

備注:
1.這期不屬于毒魂宇宙。
2.原本計劃是要出風神的TLC的,但突然心血來潮想水兩期食草龍(?)于是就做了扇冠和這玩意兒。
3.下一期的扇冠大天鵝龍也是類似的輔助定位,馴服方式也差不多,但明顯這兩位的音樂品位截然相反,賴氏龍是增強自家人,扇冠是對敵人的削弱。
4.鴨嘴龍類明顯就是那種想做高品質自創(chuàng)但做不出什么好東西的種群(尤其是被動,真沒什么特點),但是你硬要水很多個種能水好幾期的那種。
5.除了賴氏和扇冠,目前計劃制作的鴨嘴龍只剩下山東龍了。然而我還有一個開荒中型采集寵的空位沒有人選,或許也可以讓鴨嘴龍類填補這個空缺。
6.由于設計鴨嘴龍類不怎么需要動腦子,下一期也會很快發(f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