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改變一個人
工業(yè)革命之前,子承父業(yè),是受教育的唯一途徑。工業(yè)革命起步階段,工薪階級學習特定知識,以適應特定崗位的需求。近代,教育開始鼓勵孩子們學習感興趣的知識,找到與性格相匹配的職業(yè),進而成就人生。

班級里同學之間有競爭、合作、奉獻三種關系。
普遍內卷的大環(huán)境下,更多的是被鼓勵競爭。只有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才會得到獎勵。
接力比賽獲得第一,這是小隊合作的結果,但最后取得的成績往往被提升到與個人無關的班級體層面。

利己被視為理所應當,無私奉獻,只會出現(xiàn)在口號中。
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跳級,就意味著要面對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孩子是非常重視友誼的。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他必然會感到孤獨。年齡上的差距,會更加劇這個孩子的孤獨感。而且他喪失了在同齡人之間的優(yōu)越感和自信感。與其讓這個孩子跳級,不如讓他橫向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如:繪畫,音樂,藝術。
“差生”這個標簽的魔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差生”想要做點什么來彌補這個“缺陷”時,得到的往往是不屑一顧的反饋。
有些差生是家庭的寵兒,在學校得不到關注,他們可能會采取反抗老師,反抗學校的策略。在學校受挫后,他們會在校外尋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在那里,他得到了關注。
老師的責任和母親一樣重大,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要展現(xiàn)出耐心,首先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并適當?shù)闹赋鏊麄兯季S中的錯誤。想方設法引導孩子找到其興趣所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