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公九卿的現代體制認識

來源:《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yè)目錄(2022年)》。
學科:03法學0302政治學。
性質:學術論文的研究著作。
“三公九卿”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根本性的人事制度,它是人事總框架的名稱,歷經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因此歷朝稱呼各不相同,至明朝和清朝最為成熟?!叭徘洹钡娜耸驴偪蚣芎诵氖腔实?,人事寶塔結構的尖頂,皇帝的附屬是帝室部的宗人府。清朝的大理寺是中國現代的法院,都察院是中國現代的檢察院,加上清朝六部之一的刑部,構成清朝大司法體系,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亦稱“三司會審”。清朝六部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清朝中央行政機構的總體框架由內閣(部長成員)、軍機處(常務會議)、六部為主體。大理寺、都察院、刑部構成清朝大司法體系的主體體制的配套。主體的輔助單位是翰林院(參事或者顧問)、理藩院(專職自治區(qū)、兩制)、外務部(外交部)。主體的保障單位是通政使司(通信局)、內務府(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子監(jiān)(教育部)、光祿寺(禮賓司加機關食堂)、太仆寺(后勤保障部、裝備發(fā)展部、訓練管理部)、詹事府與內務府相仿。清代分封爵位,有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三種。民世爵由吏部掌管,宗室爵由宗人府掌管,蒙古爵由理藩院掌管。爵位是政治地位級別的體現,享受政治地位的禮遇,見官、見皇不跪、不拜。地方官省一級是巡撫,地市是知府,縣是縣令,清朝沒有鎮(zhèn)這一級的行政區(qū)。
清朝的三殿三閣是殿對“外”閣對“內”的設置,“殿”是行政的性質,“閣”是服務的性質。清代的大學士系殿閣銜,有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它們之間還設置了一個協理功能的協辦。
從上文中能夠了解,清朝的體制是很先進的。
本文簡單的梳理了中國歷史朝代里清朝體制的現代認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