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仙打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小眾神作+論婆羅門

2022年的十月這個季度真可謂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單單是在放送前看新番導視就足以讓人's jaw dropped in amazement。在“最強*月”這個詞由于一些up主的過量使用已經嚴重通貨膨脹貶值的近幾年,這個季度的"最強"之名確實算的上是比較保值的了。而一個季度同期競爭對手越為強大就越考驗一部番劇的制作水平,也就越能篩選出優(yōu)質的動漫?!豆陋殦u接》作為一部題材小眾又沒有老IP加持的番劇,能在一片神仙打架諸神紛爭中成為脫穎而出的作品之一,確確實實地證明了其實力的不俗。
?
滾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強力的演出,甚至被夸張地稱為是"演出過剩"。畢竟這種輕松詼諧向的番劇中演出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原作采用的四格漫形式也為動畫組發(fā)揮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當然空間同時也是挑戰(zhàn),從效果來看動畫組的發(fā)揮確實優(yōu)秀,表現(xiàn)力十分強大,甚至還在這樣一部2D動畫內采取了巨大化、像素、黏土、建模以及實景等創(chuàng)新性方式來強化演出效果。


對于波吉的社恐豐富想象也表現(xiàn)的非常生動,讓廣大社恐觀眾感同身受。
滾對于女角色之間關系的處理也恰到好處,沒有過度的百合貼貼,而是少女間純真的友誼(剩下的就讓觀眾自己去發(fā)散思維)。各種細節(jié)動作和氛圍塑造也將少女感和青春感渲染的淋漓盡致。
一般事說,主要人物的性格可以相似,但要有一些差異而又互補。虹夏和喜多的性格雖然相似但也有不同:虹夏更偏關心和溫柔,而喜多則更加有活力一些。四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與信念,樂隊存在著瑕疵與進步的表演也讓人感受到在輕松之下,滾也有著一個認真的主題。
隨著劇情一集一集地推進也可以看出波吉的成長,就比如說兩次拍照時波吉的表情區(qū)別就十分明顯。而對于其成長,劇中的處理也很適度而又巧妙。比如戶外演奏的那一次,波吉醬經歷了思想斗爭之后最終睜服,而后來才交待其實只睜了一只。既給人忍俊不禁之感,也避免了使人物成長俗套化。既向著更好的方向作出了改變,也沒有完全拋棄原本的人物特點。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

縱觀整部孤獨搖液。在劇情上我最欣賞的還是這種"高潮前置"的處理方式。
第8集和第12集都是采取了這種方式,不同于常規(guī)的高潮壓軸布局,滾在前半集放作為高潮部分的演奏,后半部分則進行一些文戲和日常,讓觀眾在高潮時的興奮不會隨著一集直接結束而戛然而止,而是隨著后半部分回歸日常的平和。特別是第12集后半段,三人倍著小孤獨去買新吉他,最后結尾處與第一集場景出奇地相似,但在相似中也透露著不同,12集內她真的成長了許多。首尾呼應,看似最簡單的手法,總能被人玩出花來。故事仍在繼續(xù),明天還要去打工。


由于當年《輕音少女》表現(xiàn)十分出挑,所以后來的觀眾提起音樂番時往往都繞不開這部《輕音少女》。有這么一座高山已早早地橫在前面,后來者便往往會選擇不同的道路。就比如說《孤獨搖滾》的原作者便曾表示過了他在創(chuàng)作時有在刻意地回避輕音,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滾大多都在校外活動,成員也來自兩個不同的學校,校園元素較淡。就像有人評價的那樣:“這不會是我的第二部《輕音少女》,而是第一部《孤獨搖滾》?!?/p>
而且說真的,當結尾處音樂響起,彈幕中科普其演奏者后藤正文就是后藤獨的原型時我內心還是有點小驚訝的。只能說藝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同樣令人吃驚的還有本作的監(jiān)督齋藤圭一郎先生,他從2005年來一直在擔任原畫分鏡演出作監(jiān)等職位,如果不算作為OVA的《ACCA13區(qū)監(jiān)察課Regards》的話,這次其實是他第一次擔任監(jiān)督職位,就取得了這種優(yōu)異的成績,真可謂是厚積而薄發(fā)。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和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練吉他所以能力很強的小孤獨是不是也算有共同點呢?



接下來我來討論一下有關婆羅門的問題。
厚古薄今和制造鄙視鏈以尋求優(yōu)越感這兩個特征在古今中外一直屢見不鮮,如今在不斷擴展的二次元這個亞文化圈以"婆羅門"的形式出現(xiàn)也屬實是在邏輯中說的通,畢竟現(xiàn)在基本上啥圈子啥社區(qū)都能給你整出一條鄙視鏈來。人類的心理是具有普遍性的。
而且對某些人來說,給熱度高的優(yōu)秀作品打差評也算得上是一種流量密碼了。
除靠部視鏈獲取優(yōu)越感之外,婆羅門的心理很多是對于上世紀那個日漫正處于黃金上升期,改變業(yè)界的神作層出,經濟泡沫化對其造成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生效,還沒有完全走向以角色營銷為主的商業(yè)化的時代的留戀以及一種情懷的加持。但是那個時代已經回不來了。
文化說的是對政治經濟的反映,所以不同時代具有不同文化,產生不同的文化產品。對大多數文化產品來說,把不同時代的產物拿來比較,可以體現(xiàn)出兩者的時代歷史局限性以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特點不同,但想比出高下來確實沒必要。不同題材、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文化藝術產品之間量化比較本來就很困難,難以實現(xiàn)。
就好比把現(xiàn)代詩拿去和唐詩比想決出個高低好壞一樣。把當代動漫和那個時代的動漫放在一起踩一捧一,用老前輩們來壓新番一頭,搞的像日本的“前輩文化”一樣屬實大可不必。
?
誠然,曾經的日本動畫業(yè)界確實有一段時間產生了大量包含先進政治思想理念和宏大敘事的優(yōu)秀動畫,而這些元素如今已從大多數日本動畫中消退。這種現(xiàn)象固然令人惋惜,但并沒有必要將"先進的政治性"作為優(yōu)秀動漫的必備條件,放在其它文化產品中也是如此。文化確實是要服務于社會,反映社會存在的(雖然二次元具有理想化特點,但作為一種文化,其也是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非主流的反映,也與現(xiàn)實存在關聯(lián)).
但是人的社會生活并非只包括政治,還包括許多廣闊的方面,不可能要求所有文化產品都必須政治化,都必須反映宏大主題。
?
只不過對婆羅門時也不要矯枉過正了。現(xiàn)在有些人在反駁婆羅門時說近年的的動漫平均水準沒有在下滑。在不計科技進步帶來的特效和畫質等方面的提升的情況下,近年來日漫確實出過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在尾部的異世界廁紙番大行其道以及頂尖神作略有減少之下,平均水平確實有在下滑(當然現(xiàn)在可能出現(xiàn)了一些回升跡象)。如今的很多廁紙的制作量可能還不如當年的“七勇士”(《學戰(zhàn)都市》《百武裝戰(zhàn)記》etc.)。跟十來年前比起來可能都偏弱的(只不過婆羅門也看不上很多零幾年到一幾年的作品)。如果比平均制作水準的話零幾年至一幾年不比那個時代差多少,但近幾年,特別是2020年前后就不一定了。
(特別是輕改業(yè)界和輕小說業(yè)界,甩悲觀的說法來說,是真的"業(yè)界藥丸"了。異世界廁紙橫沖直撞的趨勢比動畫總體業(yè)界更加明顯,新作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異世界龍傲天后宮廁紙,非龍傲天作品鳳毛麟角,不用手指都能數得過來。)
單純個人觀點,理性討論,不喜勿噴。
(圖片來自番劇截圖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