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不好吃, 但藥膳能補虛養(yǎng)陰!
提起白芍,我就想起一個朋友和我講過的芍花。他的故鄉(xiāng)在亳州,是馳名中外的芍藥之鄉(xiāng)。他說,他愛故鄉(xiāng)的芍藥花,在他們亳州人眼中,芍花是一種很美麗的花,也點綴了他家鄉(xiāng)的美。
每年的5月初是芍花的花期,這時候的亳州城就被怒放的芍花圍繞在花叢中,芍藥綻放時千嬌百媚的姿態(tài)堪比國花"牡丹”, 芍藥的根莖白芍是用途廣泛的中藥,因此芍花就成了“中華藥都”亳州的市花。
春天,細雨如絲,滋潤了肥美的故鄉(xiāng)土地。故鄉(xiāng)的藥農便把一塊塊芍藥根種植到村前屋后,地頭田間、樹林和小溪旁...
而到了金秋,新翻的泥土發(fā)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長了三年或四年的芍藥就可以收獲了。一根根又粗又壯像胡蘿卜一樣大的根被一輛輛大車運回家去。于是家家戶戶都架起了一口大鍋,把芍藥根煮熟了,再刮去皮,然后曬干、切片。
那時,他給我發(fā)視頻,眼里放光,滔滔不絕地和我說著白芍以補氣養(yǎng)血、增強免疫力的獨特功效,他說白芍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還說是白芍給家鄉(xiāng)帶來了財富。
那時,世界各地的藥商云集亳州,運走了數以噸計的優(yōu)質白芍。
想必,哪怕不是亳州人,大家對白芍也都不陌生,在之前小編給大家總結的好多方子里都出現了白芍,但是前面沒有給大家仔細地介紹,因為它主要是養(yǎng)肝陰的。
白芍也就是白芍藥的根,炮制的時候得先把它煮熟,然后去掉皮,切成片,曬干或烘干。之所以要把它先煮熟再烘干,是因為它本身的寒涼之氣非常重,煮熟了之后就可以減掉一些寒涼之氣。
即便是這樣,《神農本草經》中說白芍“味苦,平”
它依然是很苦的,而苦味的藥通常是比較寒的。
每味藥都有各自的特性。我們用藥也正是要妙用它們的這些特性。比如姜,肯定是辛溫辛散的,而白芍就是涼降的,它是寒涼之藥。大家根據常識也知道,熱的會往上升,而寒的會往下降,所以我們吃了白芍之后,它的這種寒涼之氣就能夠沉沉地壓著氣往下走。
#?配伍調和
顯而易見,比較陰寒的藥是容易傷脾胃的,所以如果你的脾胃不好,肯定不能單用白芍,一定得有其他藥物相配伍,來把它的這個偏性給調和一下。
所以小編接下來介紹的藥膳,如果用膳的人是脾胃虛寒的人,就要慎用。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芍藥膳。
首先你可以在燉雞、燉排骨、燉豬肘的時候加一些白芍,用量不太大的話一般不會有問題。比如,白芍跟豬肘一起燉湯時,可以用白芍25克,豬肘1斤,準備適量姜片。具體做法跟你平時燉豬肘沒什么兩樣,只是需要在一開始入鍋的時候就加入白芍一起燉煮而已。
大家還可以用白芍和豬肝做藥膳,需要白芍15克、新鮮的豬肝300克。把新鮮的豬肝洗干凈,燙好之后撈出,再沖洗干凈,然后切成塊,把豬肝片跟花椒、白芍一起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鍋中。冷水燒開之后,轉小火熬煮半小時左右,然后再把豬肝在湯里浸泡兩小時左右,吃掉豬肝即可。吃的時候如果湯已經涼了,可以再稍微加熱一下。它的功效是補血明目養(yǎng)肝,適合月經血量少、兩眼干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以及皮膚沒有彈性、面色菱黃的女性食用。
你還可以把白芍跟梨一起燉,需要用到1斤梨、20克白芍、20克麥冬,還有10克西洋參,以及適量的冰糖。把白芍、麥冬跟西洋參都洗干凈,放在砂鍋里一起浸泡20分鐘左右。開火之前,放入洗干凈并切成塊的梨,大火燒開之后用小火燉煮一小時左右,再加入一點冰糖調味即可。麥冬和西洋參分別滋陰益氣,而白芍不僅能滋肝陰,還能把其他藥物的勝利果實牢牢守住,所以這道藥膳能夠很好地滋陰益氣、養(yǎng)肝潤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