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曾國藩舉兵謀反,左宗棠和李鴻章除了跟著干,別無選擇
如果曾國藩舉兵謀反,左宗棠和李鴻章除了跟著干,別無選擇
常常有人說:曾國藩平定橫行十幾年的太平天國,穩(wěn)定東南半壁江山,
手握三四十萬重兵,節(jié)制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是當時漢人中最有威望、最有權勢的人物
,為什么不造反興復漢室呢?
光看數據,曾國藩確實有反戈一擊的實力,至少也可以達到劃江而治的目標,他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時,曾國藩以一在籍侍郎的身份充任團練大臣,通過組建湘軍,屢敗屢戰(zhàn),堅持不懈,終于建立不世功勛。
曾國藩征討太平軍打的是什么旗號?歸結起來就四個字:維護名教。
他在《討粵匪檄》寫道:“(太平軍)荼毒生靈數百余萬,蹂躪州縣五千余里,所過之境,船只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焚郴州之學官,毀宣圣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導致“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他認為,“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圣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因此,只有“臥薪嘗膽,殄此兇逆,救我被擄之船只,找出被脅之民人”,才能“紓君父宵旰之勤勞,慰孔孟人倫之隱痛”,才能“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曾國藩一心維護名教,也就是長幼尊卑的秩序
。在這個秩序體系中,君是君,臣是臣,尊卑有序。他篤信于斯,也竭力維護于斯,不曾稍逾??梢哉f,維護名教是曾國藩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團結、凝聚、驅使廣大知識分子的根本手段。
如果曾國藩在羽翼豐滿之后就心生反意,這分明就是前后言行不一,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勢必會讓自己站在輿論的低點,而讓朝廷站在輿論的高點,導致自己師出無名而分崩離析,最終落得和吳三桂一樣的下場。
所以,曾國藩是不可能造反的。從當時的情形來看,
清廷氣數未盡,大多數地區(qū)和人民還是向著朝廷的
。所以,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雖然有剪滅太平天國之功,但還是不具備直搗北京、改朝換代的條件。
不過,相比于太平軍,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的戰(zhàn)略高手不會輸得那么慘。也就是說,如果曾國藩真要反,很可能會給清廷帶來更致命的一擊。等到湘軍集團被勉強掃平,清廷也差不多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刻。
也有人說,如果曾國藩真要反,除了不到10萬人的嫡系部隊,其他人都不會跟他走。真是這樣嗎?
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曾國藩真要反,會有多少人會跟著他呢?
當時,湘軍淮軍主要分為三個支系,即:
曾國藩系、左宗棠系、李鴻章系
,此外還有一些旁系小集團。
李鴻章系雖然叫作淮軍,卻是直接脫胎于曾國藩系湘軍。左宗棠系號稱楚軍,并非完全脫胎于曾國藩系,有一部分繼承自王錱的老湘營,成軍歷史比曾國藩系湘軍還早。老湘營的代表人物是劉松山,此人堪稱湘軍悍將。劉松山死后,侄子劉錦棠繼統(tǒng)其軍,收復新疆的就是這支隊伍。由此可知,
無論是李鴻章的淮軍,還是左宗棠的楚軍,與曾國藩系湘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
那么,
如果曾國藩有異志,左宗棠和李鴻章會不會跟進?
我覺得,左李二人跟進的可能性非常大。
左宗棠和李鴻章能成為一方大員,離不開曾國藩的大力栽培??梢赃@樣說,李鴻章能當上江蘇巡撫,左宗棠能當上浙江巡撫,這是曾國藩力推力保的結果。同時期,李續(xù)宜擔任安徽巡撫,林則徐女婿沈葆楨擔任江西巡撫。
這四個省恰好都歸曾國藩節(jié)制,曾國藩在一年之內都安插上了自己人
。這樣的人事安排表明,曾國藩在自己的地盤可以任意安插自己人,包括封疆大吏,朝廷都只能批準曾國藩的奏請。
如果沒有曾國藩力推,只有四品銜的左宗棠和李鴻章,資歷遠不如靠軍功一步一步干起來的李續(xù)宜,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做到二品的巡撫。
其實,左宗棠也好,李鴻章也好,若說心里從未有過建立從龍之功的想法,可能也不符合實際。
跟著朝廷,最多能做到大學士,跟著曾國藩打天下,成功之后至少可以給一個開國公,封郡王也是有可能的
。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據說,左宗棠曾經給曾國藩寫過一封密信,信中寫道:“
神所憑依,將在德矣。鼎之輕重,似可問焉
!”曾國藩看了之后,提筆改了一個字,將密信退還給左宗棠。左宗棠一看,“似可問焉”變成了“不可問焉”,以此知道曾國藩沒有異志,以后再不提起。
據傳,湘軍大佬胡林翼曾以“
東南半壁無主,我公豈有意乎
”試探曾國藩,曾國藩麾下水師統(tǒng)領彭玉麟、一身帝王術的幕僚王闿運、殺人如麻、揮金如土的弟弟曾國荃,也都做過類似的事。曾國藩寫了一副“
倚天照?;o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的對聯,以此明心志。此后,無人再勸進。
這雖然只是一些傳言,但足以表明,
在曾國藩權勢熏天的時候,湘軍集團內部確實有不少人蠢蠢欲動
。奈何曾國藩沒有這樣的想法,群龍無首,大家只好死了這條心,踏踏實實做清廷的臣子。
有人說,左宗棠、沈葆楨上臺后,在中樞的挑唆下,處處與曾國藩作對。所以,
只要朝廷重用他們,他們絕對會賣力地沖在反曾的最前線
。其實,這是很幼稚的說法。左宗棠、沈葆楨等人成為一方大員之后,如果不和曾國藩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和曾國藩穿一條褲子,朝廷那幫子人能睡得著嗎?
他們表面上鬧得越厲害,他們自身就越安全
。說白了,他們就是在默契地演戲給朝廷看。左宗棠、沈葆楨等人都是當世人杰,如果連這點智慧都沒有,這巡撫和總督的寶座能坐得穩(wěn)嗎?
曾國藩解散湘軍,也是為了自身安全,避免功高震主,兔死狗烹。但是,他裁撤的都是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幾乎分毫未動。為什么?
裁撤湘軍是為了讓朝廷安心,保留淮軍是為了讓自己安全。
兩江總督馬新貽被當場刺殺,誰都知道幕后黑手是曾國藩,但朝廷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為什么?因為曾國藩的頭號大弟子李鴻章身為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大軍在握,誰敢動曾國藩一根汗毛?
當曾國藩走到朝廷的對立面時,作為曾國藩一手扶持起來的大員,清廷絕不敢信任,更不敢重用。
如果清廷籠絡左宗棠和李鴻章去打曾國藩,那就是拿自己的腦袋去砸石頭
。東西兩宮太后再昏庸,也不至于傻到將自己的腦袋交到左宗棠和李鴻章手上。
所以,曾國藩不舉事,那就默契地演戲給朝廷看,大家都相安無事。
如果真要舉事,這些人除了跟曾國藩一條心,沒有其他的選擇。即便保持中立,朝廷也不會放心,一定會想辦法要你的命
。這就是現實,從來都是你死我活,十分慚愧。
(2023年9月27日晚于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