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半小時,如何把握Magic Hour?
現在城市的發(fā)展已經越來越快了,許多城市的原有地區(qū)已經不能滿足發(fā)展,所以越來越多的新區(qū)被開發(fā)出來。我的故鄉(xiāng)內蒙古赤峰市也如此,在老城區(qū)的西南一側,近幾年開發(fā)出了新城區(qū)。作為赤峰的攝影師,一邊見證著這個發(fā)展,一邊也在用攝影機記錄著它的變化。
我現在拍攝和制作的紀錄片,就是反映這個發(fā)展歷程的。這個紀錄片已經拍攝了有一段時間了,拍攝的地方就是在赤峰的新區(qū)。入夏后,樹木開始變綠,Magic Hour的時間變長,這也為我拍攝夜景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獨立拍攝時,選擇攝影機的標準
對于Magic Hour的拍攝,實際是很考驗攝影師功力的,一個在于它的時間比較短,一個在于它的色彩和亮度變化比較豐富。這次我選擇了佳能的EOS C100 Mark II拍攝這個時間段的素材,整體的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
入夏后,團隊的任務變多,我不得不獨自拍攝,而這個影片是一個較為長期的拍攝,所以我在畫質考量之外,對攝影機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它的便攜性。太笨重的機身,或許整體質量會好,但我一個人是無法順利的使用的,所以EOS C100 Mark II比較好的滿足了我的需求。
它的機身重量與全幅單反差不多,體積也只是稍微大一點,所以整體使用起來比較輕便,但它可以加上手柄與提梁,這樣,就方便我手持拍攝一些特殊角度的鏡頭,它還有比單反豐富得多的按鍵設計,尤其是單次自動對焦的按鍵設計,給我?guī)砹撕艽蟮谋憷?。這些也是攝影機與相機在操作上設計的典型不同之處。


應對Magic Hour拍攝
而除了操作,在Magic Hour拍攝的畫面,更需要的是考驗攝影機的高感能力。之所以選擇EOS C100 Mark II,也是我看中了它的高感。有些攝影機的標稱高感光度很高,但實際使用時,帶來的噪點很多,實際能使用的感光度并不高。EOS C100 Mark II打開ISO擴展后,感光度能到102400,我在實際使用時,大約在ISO3200的畫質都是可以接受的,這已經覆蓋了我絕大多數的拍攝情形,而且實際在拍攝時,配合F2.8的鏡頭,再高的ISO也很少使用。太高的ISO是挑戰(zhàn)設備的極限,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使用設備的方法。


應對人造景觀燈環(huán)境的拍攝
不僅是對于赤峰,在其它城市的新城區(qū)也經常出現人造風景。對于反映城市建設的紀錄片,這類城市新面貌的鏡頭是必須出現的,但也是非常難拍的。景觀燈往往布置在墻角,在靠近燈的地方,極易出現過曝的情況,如果壓暗曝光,其它暗部又會過黑,這是典型的大光比的情況。在以往的拍攝中,它是很棘手的問題。
而在EOS C100 Mark II中,有一個非常好用的選項,叫做Wide DR,它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使用它能夠在拍攝中壓暗高光,同時保證暗部與原先的基準一致,這樣,就將高光部分的細節(jié)還原回來,直接得到動態(tài)范圍較大的畫面。在這次我拍攝景觀燈時,就使用了這個功能,這讓燈照射到的石頭紋理很好的還原了出來,避免了以往的亮部過曝、一片慘白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