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口岸走,枉為東興游 這里跨過一座橋就是越南
中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jīng)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不到口岸走,枉為東興游 這里跨過一座橋就是越南
來到廣西東興市,就是想看看這座有著海、陸邊境的邊陲小城,還可以過境到越南的芒街去看一看,那是2007年的8月。因為沒找到辦過境手續(xù),“出國”的意愿沒有成行。不過,也不枉東興游。
這條河叫北侖河,是東興的母親河,是東興與越南芒街的一條界河,河對岸就是越南的開放城市芒街了。



1958年修建的中越友誼大橋,大橋全長111米,是連接中越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橋中間有一條斑馬線,是中越大橋國界邊境管理線,“跨一步而出國”在這里成為現(xiàn)實。
(橋?qū)γ鏋樵骄趁⒔郑?/strong>

邊民或者游客通過通道檢驗,就可以上橋過境“出國”了。


越南過來的邊民兜售這一些越南產(chǎn)的香煙等廉價小商品,還有售賣越南貨幣越南盾等。

東興街道干凈整潔,畢竟代表著國家的形象。這條主街的兩邊常年懸掛著國旗,即人們常說的口岸“國旗街”。商鋪以售賣越南紅木家具和越南特產(chǎn)為主。


大清國五號界碑就立在東興口岸,成為口岸景區(qū)的一張歷史名片。清光緒十三年(1890年)欽州知州李受彤所立(當(dāng)時防城轄東興,防城屬欽州府所轄),已有100多年歷史。按中越兩國協(xié)定,界河以河道中間為界。界河立碑與山嶺立碑不同,以河為界所立的碑并非立在河中,而是立于岸上。立在岸上的界碑單面刻字,昭示著外面的水城還有一部分是我們的國土。以山嶺為界則雙方共立一界碑,一面書“大清國欽州界”,一面書“大越”(即越南)。

東興陸路口岸曾是我國在抗美援越期間重要的物資和人員輸出通道,中越人民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為紀(jì)念中越兩國人民并肩作戰(zhàn)、互相支援而建立起的“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誼,1958年,經(jīng)當(dāng)時的東興各族自治縣與越南海寧省政府商定,修建了“中越人民友誼公園”。公園中心最高處矗立“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紀(jì)念碑”。


累了,可以吃小吃或者點上兩個海鮮。東興的海鮮尤其味美。


走在東興口岸常見有人挑擔(dān)售賣“屈頭蛋”的。屈頭蛋就是鴨蛋未完全孵化的蛋??赡芾锩孢€有帶毛的小鴨胚胎,民間認(rèn)為滋補和能治偏頭痛。當(dāng)?shù)厝藧壅呲呏酊F,一般人還是不要嘗試了。要不,給你上圖瞅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