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金石教育分享|傳記電影在奧斯卡已經(jīng)不再飽受關注(上)
從《波西米亞狂想曲》到《甘地傳》再到《國王的演講》,眾所周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對傳記片情有獨鐘。自其成立以來,關于非常重要人物真實故事的電影幾乎是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主打節(jié)目。特別是在表演類別中,傳記片的存在經(jīng)常意味著所有其他競爭者都應該放棄:獲勝者已經(jīng)確定。

評委們真的很喜歡那些投入大量心血將自己變成某個有重大意義的政治或藝術人物的演員,無論是上述的印度解放者甘地還是搖滾傳奇弗雷迪·默丘里。然而,今年的事情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進行。誠然,一部大張旗鼓的傳記片被提名為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通常也會有這種情況。但即使奧斯汀·巴特勒因扮演巴茲·魯曼的《貓王》中的搖滾之王本人而備受青睞,他仍然空手而歸。許多人相信他會獲獎的奧斯卡被頒給了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鯨魚》的主演布蘭登·弗雷澤。

正如預料的那樣,《貓王》也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的獎杯。像大多數(shù)權威人士預測的那樣,這個獎項頒給了《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這是一部奇怪、超越類型限制且極受歡迎的電影,在各種電影協(xié)會中迅速崛起并奪得最高票房。

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盡管《貓王》被提名了多個獎項,但它并沒有在任何一個獎項中獲勝。最佳音效獎頒給了《壯志凌云: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最佳制作設計獎頒給了《西線無戰(zhàn)事》(All Quiet in the Western Front),最佳化妝與發(fā)型設計獎頒給了《鯨魚》(The Whale),最佳服裝設計獎頒給了《黑豹2:瓦坎達永存》(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最佳剪輯獎頒給了《瞬息全宇宙》。這種密集失利的情況引發(fā)了一個問題,即奧斯卡是否已經(jīng)擺脫了傳記片的階段。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對傳記片的喜愛可以上溯到其成立之初
當奧斯卡誕生之初,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評判標準就偏向于傳記片。在此期間,最佳影片類別首次與描述歷史人物真實故事的電影相遇。它的名字叫做《愛國者》(The Patriot),是對沙皇保羅一世故事的一個非常松散的改編。由恩斯特·盧比奇執(zhí)導,該電影還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美術設計和最佳劇本提名,并在后者獲得了獎項。
所有這些發(fā)生在1929年。同年,弗蘭克·勞埃德執(zhí)導的《女神》(The Divine Lady)講述了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尼爾森和愛瑪·哈密爾頓女士的真實愛情故事,并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第一部真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傳記片是1936年羅伯特·Z·萊納德執(zhí)導的《歌舞大王齊格飛》。然而,這個稱號有些值得商榷。該電影還獲得了已廢止的最佳舞蹈指導獎和最佳女主角獎,講述了百老匯明星制造者弗洛·齊格菲爾德虛構化的故事。在某些方面,它可能更接近于安德魯·多米尼克(Andrew Dominik)的《閃亮人生》(Blonde),而不是《貓王》。
第一個宣稱要講述某個人的真實故事并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是1938年的《左拉傳》(The Life of Emile Zola)。在奧斯卡歷史的95年中,有許多傳記片被提名為最佳影片,既包括全面的人生記述,如《貓王》,也包括著眼于某個人生命中短暫時期的故事,例如《辛德勒的名單》或《社交網(wǎng)絡》。在這些電影中,有19部獲得了最佳影片獎。最后一部獲勝的傳記片是《綠皮書》(Green Book),它聚焦于著名黑人鋼琴家唐·雪莉和他的意大利裔司機托尼·利普在20世紀60年代穿越美國南部的旅程中的關系。
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幫助,喜歡的小伙伴們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相關的干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