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葡萄溝,火焰山中難得清靜的世外桃源,自駕游新疆100


視頻在文末
中國最西北新疆自駕游的第25天,上午11點,在酒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做完核酸檢測,我們趕緊開車去往葡萄溝。
葡萄溝景區(qū)位于吐魯番市區(qū)東北10公里處,就在G312旁邊,景區(qū)的大門看上去好像一個大葡萄架子,停車場在大門的東側(cè),需要繞一個大圈進去。
沒想到葡萄溝景區(qū)的停車場只有幾輛車也是空蕩蕩的,一下車,瞬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不知道小朋友們是不是一下子被熱蒙了?木然的站在停車場,放眼望去沒有游客也沒有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怎么走才能進到景區(qū),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要經(jīng)過安檢通道去往游客中心。
感覺在吐魯番,只要是搭出來的木頭架子,上面都爬滿了葡萄藤。
中午11點20,按照指示牌我們走進了葡萄溝游客中心,葡萄溝游客中心看上去好像高鐵站一樣,走進來感覺一下子涼快了很多,都有點不想再出去了。
游客中心里冷冷清清的,真是工作人員比游客還多,不知道的還以為景區(qū)關(guān)閉了呢,很快換好了票,還是要先去坐電瓶車。
據(jù)介紹,吐魯番葡萄溝景區(qū)內(nèi)由北到南也就是由遠及近,主要有葡萄溝游樂園?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達瓦孜民俗風情園?阿凡提風情園等景點,所以我們要坐上電瓶車,先到達最遠處的葡萄溝游樂園,然后在往回走依次游覽沿途的各個景點,最終回到游客中心。
大約中午11點34,電瓶車緩緩啟動,沿著從景區(qū)正門延伸過來的公路,穿梭在巨大的葡萄長廊下,葡萄架既遮蔭又突顯葡萄溝的特色,這可是小朋友們在吐魯番最近距離的接觸葡萄了。
葡萄長廊感覺很長,估計得有幾公里的距離,在葡萄長廊兩邊也有一些特色民居,沒來葡萄溝之前,本以為葡萄溝就是一個大景區(qū),可能里面到處是葡萄園葡萄架并且充斥著許多后期修建的人文景觀,但來到葡萄溝坐在電瓶車上,沒想到溝里還有好幾個村莊呢。
原來這里是當?shù)厝藗兂D昃幼〉牡胤?,?jù)說這里居住著近萬名當?shù)卮迕瘛F咸验L廊的盡頭就是一處村落,這里居住著很多的村民,很快經(jīng)過葡萄溝民俗村,看上去大門緊閉著,這里很可能是一處人工打造的景點。
路兩邊不僅到處是葡萄架,沿路還有很多小店鋪和農(nóng)家樂,當?shù)卮迕癯弥咸褱下糜螛I(yè)的興起,利用自身優(yōu)勢賺點額外收入,但今天來,好像很多門臉都關(guān)閉著。
吐魯番葡萄溝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小學二年級有一篇課文就叫《葡萄溝》。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那里出產(chǎn)水果。五月有桑椹,六月有杏子?無花果,到了七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晾房修在山坡上,樣子有點兒像碉堡。晾房的四壁留著許多小孔,里面有許多木架子。人們把成串的葡萄掛在架子上,利用流動的空氣,使水分蒸發(fā),晾成葡萄干。葡萄溝生產(chǎn)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坐在車上,小朋友們心里幻想,在葡萄溝里,能不能痛痛快快的大口吃葡萄呢?
葡萄溝本是火焰山西側(cè)的一個峽谷,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0.6-2.0公里,現(xiàn)在似乎還看不到火焰山的蹤跡,電瓶車一路疾馳,陸續(xù)經(jīng)過幾個村莊,越往上走路變得越窄,只剩下一條公路和一條河。
電瓶車開了半個小時,中午11點50,我們到達了葡萄溝里最遠處的站點,葡萄溝游樂園,看樣子好像正在修建新的觀光游玩項目。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葡萄溝游樂園,剩下的游玩路徑就是徒步往下走,到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可以繼續(xù)坐電瓶車。
經(jīng)過檢票口,有一條商業(yè)走廊,應該是葡萄溝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長廊,都是售賣旅游紀念品的攤位,盡管沒有游客,但攤主還在值班,聽說現(xiàn)在葡萄溝里的居民也都居家了,我說怎么來的時候路邊好多的店鋪都關(guān)門了呢。
這邊有一座葡萄博物館,館內(nèi)展示了維吾爾族圖騰宗教文化,墻壁鑲嵌葡萄圖案,在大廳中央有葡萄種植種類分布示意圖,詳盡地展示了吐魯番的地貌和葡萄溝的分布情況。
不過今天葡萄博物館并沒有開門,估計所有室內(nèi)的展館都關(guān)門了,這不,眼前的這座現(xiàn)代民俗館也關(guān)了,連黑桑葚卡瓦斯都沒人賣了。
走過民俗館有一座葡萄姑娘雕塑,站在這里應該算是葡萄溝的最高點,放眼望去四下里都是葡萄藤,看指示牌這里還可以登上火焰山,去尋找火焰山石碑,不過小朋友們更喜歡樹蔭,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熱了,現(xiàn)在葡萄溝的溫度大概是39度,他們跑到葡萄架下就不想出來了。
跟我們一同坐車上來的游客轉(zhuǎn)眼就沒影了,小朋友們好奇的在樹蔭下四處游蕩,感覺到處都是葡萄架子都是樹蔭,葡萄架子上也已經(jīng)掛滿了葡萄。
這里空氣很好,今天又是特別的清靜,慢慢溜達吧,難得能這么隨意這么愜意。
葡萄溝游樂園是葡萄和葡萄酒文化觀賞區(qū),始建于1981年3月,這里不僅有幽深的葡萄長廊,還有神奇的千淚泉瀑布,百年古桑和琳瑯滿目的珍珠瑪瑙-葡萄。葡萄溝游樂園中的千淚泉是游客最佳拍照的地點。
據(jù)說喝了千淚泉的水,吃了用千淚泉水澆灌和清洗的葡萄,可以使姑娘更溫柔漂亮,小伙子更加勇敢?更加善解人意。所以,常見游客用礦泉水瓶在此取水。
千淚泉邊有一對200年樹齡的夫妻樹,這兩棵老桑樹的根部緊緊纏繞在一起,它每年都結(jié)出累累果實,并且濃蔭遮擋著烈日。這對夫妻樹正象征著當?shù)鼐S吾爾族家庭的幸福生活。
站到這里好像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感覺每個方向都是葡萄長廊,完完全全都是樹蔭,而且每個長廊都有不同的名字,由東到西依次為休息長廊,木卡姆長廊,貴賓長廊和文化長廊,
還有的長廊通向民族歌舞苑,依山旁水?安靜幽雅的葡萄溝游樂園內(nèi),數(shù)條葡萄長廊深邃幽靜,有的游客信步于葡萄架下,仰首盡情觀嘗珍珠般的葡萄,附近還有葡萄品嘗區(qū),不過今天似乎都沒有開放。
剛才提到的四條葡萄長廊都會通向演藝廣場,小朋友們選擇沿著木卡姆長廊走過去。走在葡萄長廊下,小朋友們提到剛才看到千淚泉,其實千淚泉背后還有一個講述姑娘眼淚的故事:
據(jù)傳,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路過火焰山,孫悟空大戰(zhàn)鐵扇公主,用芭蕉扇扇滅烈火之后,不久山上又出現(xiàn)了一條惡龍,長十丈?粗九米,每年三月初三,就下山吞食童男童女?造孽地方,黎民百姓深受其害,甚至當?shù)毓倮粢搽y以幸免。
地方官吏為使自己安寧,每年三月初三竟將一對童男童女,在太陽未出山之前送往山上以飽食惡龍。年年如此,不知有多少無辜青年喪生。
有一年已臨近三月初三,官吏和鄉(xiāng)人正在為派不出童男童女發(fā)愁,這時,一對青年戀人來到官府,主動要求為民除害。按照這對戀人的要求,官府給男青年一把寶劍,給女青年一套繩索。
三月初三清晨,東方霞光滿天,這對戀人來到山頂。不多時,惡龍躍出山谷,男青年趁惡龍沒有防備,揮劍猛刺惡龍兩腭,女青年揮繩索纏住惡龍,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決斗,惡龍伏地而死。
但不幸的是,男青年也因受傷離開人世。姑娘悲痛欲絕?淚如雨下,匯成無數(shù)的清泉滋潤葡萄溝,造福人民,這就是千淚泉的傳說。
仔細回憶一下,賽里木湖,神女湖和博斯騰湖,在新疆經(jīng)過的這些湖泊,好像都是眼淚化作而成的。
順著葡萄長廊往下走,長廊盡頭有一座石碑,上面刻著三個鮮紅大字?葡萄溝,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1988年3月,彭真委員長的親筆題書,現(xiàn)在已成為葡萄溝游樂園的標志。
眼前一片寬闊的地帶,有好多適合拍照的小景觀,其中一座粉色的漂亮的舞臺,背景墻上寫著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估計在平常的日子里,游客們可以在這里休息,也可以在這里一邊吃著葡萄,一邊欣賞維吾爾風情舞蹈表演。
吸煙區(qū)擺著幾張木桌子,旁邊還有一大排彩色絢麗的大木床,只不過今天都變成了一個個擺設(shè),缺少了點人氣,沒有了往日的喧囂。
從演藝廣場繼續(xù)往下走有西部酒堡,估計是釀造葡萄酒的地方。沒想到前方還有一座人工湖,
湖中碧綠的水中,紅色黑色的觀賞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木廊橋沿著湖邊,每一位走過的游客都能從各個角度,欣賞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搭配著木廊橋湖中還有一座畫舫船,看上去古香古色,應該挺適合拍照的。
走過人工湖畫舫船,再往下又是葡萄架子休閑長廊,這也叫戲水長廊,因為中間一條人工小溪,不知道可以可以在里面玩水。
這一段長廊感覺距離不短呢,長廊中間一條岔路通向西部酒堡,西部酒堡顧名思義,展現(xiàn)著葡萄酒釀造文化。
據(jù)說?在這里不僅可以把葡萄制成奶油葡萄干,巧克力葡萄干,更可以生產(chǎn)葡萄酒、葡萄罐頭、葡萄醬、葡萄飲料等30多個品種,從遠處看?西部酒城粗狂強勁的線條和古樸的風格,使游人在這里可以領(lǐng)略到西部牛仔的豪邁。
葡萄溝深處的葡萄溝游樂園,濃蔭蔽日,鋪綠疊翠,泉流溪涌,曲徑通幽,走過休閑親水長廊,我們要穿過布依魯克河,到河對岸繼續(xù)往下走。
源于天山的布依魯克河,帶著冰川融水一直滋養(yǎng)著葡萄溝,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把葡萄溝叫就叫做布依魯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正是因為布依魯克河,葡萄溝內(nèi)才會樹木繁茂,空氣濕潤,氣候宜人,與熾熱的火焰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夏季葡萄溝絕對算的上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真沒想到火焰山旁竟然有這樣一處世外桃源。
走到另一邊的河岸仍舊是葡萄溝步道,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葡萄基本上都熟了,但游客是絕對不能隨便摘的。
游走在葡萄長廊的樹蔭下,火焰山的陽光穿過濃密的葡萄葉子,金錢一樣的光點撒在葡萄架下,吐魯番火辣辣的太陽下,葡萄溝的相對涼爽確實是真的,但吐魯番的熱也是實實在在的。
吐魯番是維吾爾語為低地的意思,這是一個典型的地塹盆地,也是全國地勢最低和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
因此吐魯番也素有火洲之稱,每年從4月中旬進入夏季,6-8月達到全年最高氣溫,歷史最高紀錄曾達到53.2℃。
另外吐魯番也被稱為葡萄之鄉(xiāng),那為什么吐魯番特別適合種植葡萄呢?
有專家學者認為,吐魯番廣泛種植葡萄,一方面得益于這里無霜期長?光合作用強晝夜溫差大等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另一方面還因為它處于絲綢之路的要沖,東來西去的文化商貿(mào)交流,使波斯?埃及種植葡萄的技術(shù)傳向東方,這就給吐魯番帶來優(yōu)化葡萄品種和改進栽培技術(shù)的條件。
吐魯番盆地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謂悠久,在國內(nèi)外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據(jù)《史記·大宛列使》和《漢書·西域使》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就發(fā)現(xiàn)這里種植葡萄,并將其引入內(nèi)地。
十六國北涼時,吐魯番就已經(jīng)有了栽培葡萄的記載,《北史·高昌傳》和《梁書·高昌傳》都有吐魯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記載。
南北朝時,吐魯番已成為重要的葡萄種植產(chǎn)地。吐魯番出土的麴氏高昌時期的《高昌勘合高長史等葡萄園畝數(shù)帳》和高昌延長六年(566年)《呂阿子求買桑葡萄園辭》,就是有關(guān)葡萄園租種帳籍和買賣葡萄園的契約,這兩種文書都說明,當時種植葡萄已經(jīng)非常的普遍了。
明代,甘甜無比的無核白葡萄,在吐魯番地區(qū)廣泛種植,據(jù)《農(nóng)政全書》記載西番之綠葡萄名兔睛,味勝刺蜜,無核,則異品也。
《明史·西域使》記載吐魯番有桃李棗瓜葫蘆之屬,而葡萄最多。
《西域聞見錄》中則記載了吐魯番土產(chǎn)麥?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種類最多,無不佳妙,甲于西域。
清代詩人蕭雄在《西疆雜述詩》中寫道,蒼藤蔓架覆檐前,滿綴明珠絡(luò)索圓。賽過荔支三百顆,大宛風味漢家煙。詩中的?絡(luò)索?即指葡萄串。
蕭雄在詩注中還提到吐魯番盛產(chǎn)的馬奶葡萄?瑣瑣葡萄等品種,其中堪稱上品者首推無核白葡萄,大逾蠶豆,滴溜珠圓。色在碧白綠之間,寶光晶瑩,與玉無辨。
另外,從洋海古墓出土的一根葡萄藤考證,吐魯番種植葡萄的歷史在3000年以上。從阿斯塔那墓葬中還出土了任命管理澆灌葡萄的官方文件《攻曹條任行水行官文書》。文中提到較多的官吏專管灌溉葡萄用水,反映了當時種植葡萄的規(guī)模是相當可觀的。
從出土的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6年)民間記事的文物中,還可以看出當時農(nóng)家栽培葡萄的面積和風蝕對葡萄的危害。古墓的殉葬品中還出現(xiàn)較多的葡萄果穗?葡萄干?葡萄種子和葡萄枝條。
這一切似乎都反映出了吐魯番是我國葡萄栽培歷史最長?面積最大品質(zhì)最優(yōu)的葡萄集中產(chǎn)區(qū)。
另外吐魯番不僅是葡萄之鄉(xiāng),其中還有一個最主要的特征,那就是吐魯番的葡萄特別的甜。
那為什么吐魯番的葡萄會特別的甜呢?這還要從吐魯番的自然環(huán)境說起,吐魯番四面環(huán)山,為一巨大的山間盆地,夏季光照時長達十二三個小時。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使盆地內(nèi)異常炎熱,積溫非常之高。
但大戈壁的夜晚氣溫下降很快,晝夜溫差達到15度左右。得天獨厚的氣候環(huán)境,十分適宜葡萄等果品糖分的積累。吐魯番葡萄的含糖量最高可達到19度,很可能是世界之最了。
我們8月份來到新疆吐魯番,剛好是吐魯番葡萄大量成熟上市的時間。風景秀麗的葡萄溝,更是以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葡萄而聞名中外。
葡萄溝中的土壤特別適宜葡萄種植,其中,既有最著名的無核白葡萄碩大的馬奶葡萄和以藥用為主的瑣瑣葡萄,也有紅葡萄?喀什哈爾?黑葡萄以及從國外引進的艾表納?無核紫?無核紅?玫瑰香等等。
各種類型的葡萄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有球形?卵形?橢園形等等,有的葡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艷似瑪瑙,而有的碧綠若翡翠。
但葡萄溝內(nèi)種植最多的還是無核白葡萄,種植面積甚至可達九成以上。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營養(yǎng)豐富,素有“珍珠”美稱,其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
用無核白鮮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干中的珍品。
在葡萄架下隨心所欲的溜達,也不知道走了有多遠,前方出現(xiàn)了一處網(wǎng)紅打卡點,走近一看才知道,遠處山崖中間有幾個紅色大字?葡萄溝。
另外在葡萄溝西側(cè)的山坡或者高坡上,還能看到很多很多的晾曬葡萄干的晾房,晾房也叫蔭房,維吾爾語稱瓊吉,通常都建在1-2米高的土臺上,用土塊或磚塊砌成的花孔墻,既要保持通風,又要避免陽光直射,縮短葡萄干的晾制時間。
吐魯番的葡萄除了鮮食外,更多的是被用于晾制葡萄干。就因為吐魯番每年只有16mm的降水,卻要蒸發(fā)掉3000mm以上的水分,所以,晾制葡萄干是特別適合的選擇。
有句話說得好,不來葡萄溝,枉來吐魯番。作為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個溝谷,葡萄溝也被稱為火洲聞名遐爾的清涼世界。
在葡萄架子下走啊走啊,中午13點15,我們終于走到了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沒想到從最上面的葡萄溝游樂園走到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用了1個半小時的時間。
雖然一直都走在蔭涼下,不過小朋友們也感覺嗓子都冒煙了,還好我背著足夠的水,也幸好我背著足夠的水,這里所有的店面也都關(guān)著門,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也不開放。
我國著名作曲家?藝術(shù)家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1913年12月出生于北京。1957年王洛賓和新疆軍區(qū)文工團的幾位團員來到吐魯番葡萄溝采風,收集 記錄維吾爾族民歌。
王洛賓先生傾注畢生精力,搜集整理和創(chuàng)作了1000多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作品,如《在那遙遠的地方》 《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 《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中廣為傳唱。
2000年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在吐魯番葡萄溝落成,從此這里成為海內(nèi)外華人追憶王洛賓的地方,在這里可以了解西部歌王60年藝術(shù)生涯和一些鮮為人知的文物故事,來到這里也算是游客葡萄溝之行的意外收獲,只可惜今天王洛賓音樂藝術(shù)館并不開放。
不開放也沒什么可轉(zhuǎn)的了,走出來等電瓶車吧。
其實在葡萄溝里,如果時間富裕的話,可以從上一直走下去,不坐電瓶車也是可以的,沿路有很多餐廳美食街區(qū),購物廣場以及維吾爾老鄉(xiāng)家訪點等。
大約下午13點38,我們坐著電瓶車來到了下一站 達瓦孜風情園。
小朋友們來到這里,并不知道達瓦孜是什么意思,從外面看上去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玩的,只是感覺天氣實在是太熱了,那既然來了,就進去看看吧。
達瓦孜民俗風情園,是葡萄溝最具娛樂性的景點,平時這里會有驚險刺激的達瓦孜高空走鋼絲表演。
達瓦孜高空表演,是維吾爾民族一種古老的雜技藝術(shù)表演形式。
達在維吾爾語中為懸空之意,瓦孜是指特別嗜好做某件事的人,達瓦孜,古時稱為走索?高原祭?踏軟索,現(xiàn)在一般為高空走鋼索之意,成書于1072至1074年的《突厥語大辭典》中即有走軟繩?耍達瓦孜?的文字記載。
在葡萄溝達瓦孜樂園,游客可以免費欣賞到達瓦孜表演,不過今天的達瓦孜表演也取消了。
達瓦孜風情園里,不止達瓦孜表演,看路牌提示,這里還有世界最大馕坑和影視基地,那先去看看世界最大馕坑吧。
去看馕坑要經(jīng)過一條葡萄文化長廊,據(jù)說達瓦孜民俗風情園內(nèi),生長著很多種葡萄,這邊的葡萄架不同于之前走過的四方形的長廊,而是三角形的架子,其間還錯落著反映吐魯番本土文化和西域風情的多組主題建筑群。
三角形的葡萄架子上,葡萄離游客更近,看上去晶瑩剔透,甜嫩多汁,更適合采摘拍照。
葡萄溝內(nèi)不僅葡萄多,杏樹、桑樹、核桃樹也比比皆是,每年五月有桑椹,六月有杏子?無花果,到了七八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就成熟了。
沿著葡萄架子走出來,前方有一處小瀑布,水量很大,水聲轟鳴,炎熱的夏季聽到這種聲音,頓時感覺到會涼爽很多。
經(jīng)過小瀑布,再往前有一座土黃色的房子,房子后面就是世界最大馕坑。
坐落在火焰山下的世界最大馕坑,建成于2003年10月的,主體高8米,直徑10米,用吐魯番白楊木搭建的輔道長40米,馕坑取火焰山黏土 配以牛羊毛發(fā) 秸桿,按照維吾爾民間馕坑建筑結(jié)構(gòu)結(jié)合現(xiàn)代建筑工藝建設(shè)而成。
這座大馕坑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可經(jīng)考證的最大的馕坑,不僅可以打馕,還可以同時烤制一只駱駝,兩頭牛和十只羊,可供上百人同時就餐。
看過大馕坑,我們要原路返回到達瓦孜演藝廣場,經(jīng)過小瀑布的時候,小朋友們一致要求從瀑布下鉆過去,巨大的水聲用震耳欲聾都不為過呀。
沿著葡萄長廊回到達瓦孜廣場,這里也有一顆千年神樹,走近看看是一顆400多年樹齡的大桑樹。
沿著神樹的方向又是一條葡萄長廊,前方還有一個影視基地,小朋友們很好奇,繼續(xù)往前走走看。
走出葡萄長廊道路的盡頭,是一座巴依大院,這是一座典型的維吾爾主題民居。小時候看《阿凡提》經(jīng)常聽到說巴依老爺,巴依在維吾爾語中是富裕的農(nóng)民的意思,按現(xiàn)在可以將就理解為地主,那巴依大院就相當于是地主的房子。
巴依大院是典型的土塊房屋,這也是新疆東部民間建筑的主要風格,里面有生活區(qū)和民俗展示區(qū)。
這一片都是影視基地,據(jù)說在這里拍過好幾部電影呢。
大約下午14點14,我們從達瓦孜風情園出來,繼續(xù)坐電瓶車到葡萄溝里的最后一站阿凡提風情園。
從達瓦孜風情園到阿凡提風情園之間,有一個游客游覽葡萄溝必去的景點,那就是民俗觀賞景點青蛙巷,這是一個當年因人少青蛙多而被命名的一條鄉(xiāng)村街巷。
2014年改造之后的青蛙巷,有全長6.4公里的旅游步行道,小巷道兩旁有很多百年樹齡的老桑樹,樹蔭遮掩著居民家的大門。
200多戶色彩和圖案各異的民居大門,全部面向巷道打開,每戶農(nóng)家門前都掛有戶主的姓名
和民居內(nèi)經(jīng)營的特色,庭院是這里最有特色的美景,院子里古老的杏樹?梨樹等果樹生機勃勃。
據(jù)說每年旅游旺季,道路兩旁的居民都將自己家的葡萄干?桑葚?核桃?杏干等拿出來展售,一曲曲維吾爾歌舞令人流連忘返,一道道特色美食魂牽夢繞,青蛙巷儼然成了葡萄溝里最熱鬧的地方,不過,今天我們是沒時間在青蛙巷里溜達了,只能坐著電瓶車匆匆掠過。
關(guān)于青蛙巷,還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傳說,很久以前,高昌郡王拇指上長了一只怪瘡,御醫(yī)久治不愈,便詔令天下征集治病良方。當時正值寒冬,葡萄溝拜西買里一位懂醫(yī)術(shù)的農(nóng)民應詔求見,他用村里溫泉旁捉到的去除內(nèi)臟的蟾蜍做藥引外敷消腫,用村里的溫泉水煎煮索索葡萄內(nèi)服祛除內(nèi)毒的方法,治愈了郡王的怪病,得到了重賞。
這位村民治愈郡王頑疾的消息不脛而走,而且冬季那時的高昌國只有拜西買里才能夠?qū)さ襟蛤?,從此葡萄溝帕克買里便名揚天下了,在維吾爾語中青蛙和蟾蜍都叫做帕克,帕克買里就是青蛙巷的意思。
下午14點23,電瓶車到達了阿凡提風情園,其實小朋友們對阿凡提并不太熟悉,不像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看《阿凡提》,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人物形象。
阿凡提風情園占地近30畝,是葡萄溝內(nèi)最具有鮮明主題文化風格的風情園。園內(nèi)杏樹成林,桑樹遮日,這里不僅有吐魯番常見的景觀景色,更有充滿了濃郁維吾爾民間文化的?阿凡提主題文化風情葡萄長廊?葡萄景觀?民俗博物館?阿凡提文化廣場?水上餐廳等民俗文化景觀。
阿凡提風情園不只是一個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觀光游樂園區(qū),同時它也是一個具有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shù)形象阿凡提的主題文化傳播基地。
在風情園里有阿凡提紀念館和阿凡提故居,小朋友們在這里轉(zhuǎn)了轉(zhuǎn),順便休息一會兒,然后繼續(xù)坐電瓶車返回停車場。
葡萄溝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個溝谷,好像一條綠色的絲帶,飄逸在火焰山間。葡萄溝溝谷狹長,溪流環(huán)繞,草木芳菲。溝谷兩岸懸崖陡峻,峭壁疊嶂,溝下河邊山坡上種植的就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整個葡萄溝就像一條甜蜜的河,處處滴翠流蜜,時時甜美酣暢,葡萄溝就好像是一座露天葡萄博覽館。這樣一處幽靜的避暑?觀光?旅游勝地,據(jù)說?每年都有幾十萬游客來這里觀光旅游,
另外,在整個葡萄溝,還有一百多個維吾爾族農(nóng)家樂家訪點,維族人對庭院非常講究,喜歡在庭院中種植花卉和葡萄,整個居住環(huán)境因此顯得雅靜?清新,主人還會用親手種植的瓜果招待客人,跳起歡快的維吾爾族舞蹈麥西來甫。
下午14點50,我們又回到了游客中心,此時的游客中心更加的冷清,好像一個人都沒有了。
從游客中心經(jīng)過一條商業(yè)街走回停車場,最值得一提的是,葡萄溝里的葡萄,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綠色種植的上等無公害佳品。據(jù)說葡萄溝的葡農(nóng)堅持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綠化的?環(huán)保的農(nóng)家肥種植習慣,從不使用化肥,因此,所種植的葡萄品質(zhì)超群。
走回到停車場,此時氣溫只有39度,但大太陽曬著,打開車門得過一會兒才能上車。
小朋友們在葡萄溝玩了將近4個小時,雖然溝里很多展館都沒有開放,但小朋友們?nèi)耘f很開心很喜歡,唯一可惜的就是沒能在葡萄溝里品嘗到鮮美的葡萄。
下午15點07,我們離開葡萄溝,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就是火焰山,吐魯番的火焰山很神奇,火焰山景區(qū)也又好幾個,那吐魯番火焰山到底是什么樣子呢?咱們下期繼續(x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