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勇敢的心華萊士
電影 | 勇敢的心
2020-02-01
13世紀末,蘇格蘭國王死后無裔,至此王室失傳,各路貴族立刻開始了互不相讓的王位爭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企圖操控爭奪蘇格蘭的王位。在此內(nèi)憂外患的形勢下,蘇格蘭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的戰(zhàn)爭中。華萊士的父親和哥哥,都戰(zhàn)死在了英國人的馬蹄下。小華萊士聰明好斗、勇敢堅強,失去至親的他自小跟隨叔叔學(xué)習(xí)長大。
?
多年后,華萊士長大成人,心智成熟、智勇雙全,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回到了真正屬于他的地方。猶記得當(dāng)年那朵野花的關(guān)懷,殊不知這關(guān)懷落入沃土,生根發(fā)芽,結(jié)出那多年之后的兩情相悅、一見如故。
?
英國士兵的殘暴行為,打破了華萊士一家平靜的生活,強奸華萊士妻子未遂的英國人居然當(dāng)眾殺死了她。英雄之子該何去何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從各地慕名而來的起義者紛紛加入了華萊士反抗的隊伍,為了自由而戰(zhàn)的起義,一觸即發(fā)。
?

華萊士用腦子打仗,用身體拼殺,帶領(lǐng)蘇格蘭人民連連得勝。馬背上的人生,蕩氣回腸,刀光劍影中,也有鐵血柔腸。英國王后受夠了自己同性戀丈夫的變態(tài)和無能,也鄙視英國國王不恥的下流伎倆,戰(zhàn)爭膠著之際,王后在與華萊士的談判過程中被華萊士的英勇氣概和堅定不移所深深震撼。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擔(dān)呢?于是她兩次為華萊士暗送情報,以表達愛慕和敬仰之情。
?
即使是能改變歷史的人也不能改變?nèi)诵?。歷史有時候就是那么諷刺,強大的英國士兵擋不住華萊士的英勇戰(zhàn)斗,但英雄卻擋不住詭詐的人心。華萊士孤身一人遠赴鴻門宴,最終倒在了謊言面前,等待華萊士的將是一場殘酷的刑罰和處死的下場。但正如華萊士自己所說,“每個人都會死,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真正的活過。”
?
最后,被華萊士精神所感動的安德魯在向英國人徹底屈服前,向士兵們高呼,“之前你們跟隨華萊士戰(zhàn)斗,現(xiàn)在請跟隨我一起繼續(xù)戰(zhàn)斗!”寶劍上的絲帶飄揚,劃過天空,見證著每一個戰(zhàn)士勇敢的心。在那牧歌響徹的青草地上,刻下戰(zhàn)士們追求自由的墓志銘。
?

每個民族似乎都有一段自己的血淚史,蘇格蘭人民《勇敢的心》和希臘人民的《斯巴達300勇士》,臺灣人民的《賽德克巴萊》,當(dāng)然,我們也有我們的《地道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人們?yōu)榱俗杂?,在暴力中奮力抗爭。華萊士率領(lǐng)受盡屈辱的蘇格蘭人民勇敢地面對殘暴,他們用他們堅定的決心譜寫了一場場激烈的戰(zhàn)斗,并且向英格蘭國王宣告,面對強勢我們有無比強大的捍衛(wèi)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華萊士那樣,真正明白自由的含義。有一個畫面讓我特別震撼,當(dāng)華萊士走上刑場時,他看見英國的孩子面對死亡露出無邪的微笑時,我的心差點碎了,因為這正是華萊士冒死所拯救的蘇格蘭人民的精神寫照。也正是這一臉無邪的微笑,把真正熱愛這片土地的人送上了斷頭臺。
?
即使英國國王歸還給蘇格蘭人民身體的自由,但心靈的自由要去哪找呢?更何況身體不自由,心靈也就遭受囚禁。華萊士真正想為蘇格蘭贏得的,是人民可以沖破恐懼、沖破枷鎖,獨立自主地思考和生活。也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真正記得戰(zhàn)爭的勝利。
?
反觀蘇格蘭的那些貴族,他們的身體雖然自由,但在觥籌交錯間,他們的心靈卻一直在被利益和恐懼所奴役。并且這種自由,竟成了軟弱人的絆腳石,他們的百姓和他們一起茍且偷生、殘喘度日。華萊士即使被綁在腳手架上,他依然可以任憑你刀槍劍戟、毒辣酷刑,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呼——自由!
?

正如華萊士在他死前,向上帝所做的禱告那樣,“我很害怕,但求你給我力量能面對死亡。”這種心靈的釋放和解脫,讓人民在華萊士身上找到了他們雖然渴望卻不敢表達的真情。這種真情的殉道,也正是身心自由的一種詮釋。
無論是面對正義的戰(zhàn)爭,還是面對我們內(nèi)心世界與罪惡的交戰(zhàn),我們都可以像華萊士那樣堅定地說,“為自由而戰(zhàn),你就是自由的人。”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