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來了!浦東新區(qū)封閉首日,記者體驗保供之路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3月28日起,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分區(qū)分批實施核酸篩查,相關區(qū)域社區(qū)進行封控管理。今天是黃浦江東岸“慢”下來的第一天。但在浦東新區(qū)的金亮路上,叮咚買菜蔬果大倉始終燈火通明,數百條加工線24小時運轉,70萬余件生鮮蔬果分批出發(fā),運送到近百個前置倉后,再配送到更多封閉小區(qū)的門口。今天下午,在空曠的街道上,記者跟隨保供車輛,和他們同走封閉區(qū)域的保供之路。


蔬果大倉24小時不間斷生產
今晨5時起,浦東、浦南及毗鄰區(qū)域先行封控,開展核酸篩查。但在大部分區(qū)域靜下來、慢下來之際,金亮路上的蔬果大倉依舊忙碌。夜以繼日,馬不停蹄,員工們始終投入在一批又一批生鮮產品的緊急生產與分揀之中。
“金亮大倉的吞吐量已經達到日均70萬件,我們還在加大供應力度,優(yōu)先分揀需求量較大的土豆、雞蛋、番茄、胡蘿卜等蔬菜,以及香蕉、粑粑柑等水果,確保浦東區(qū)域供貨充足。” 叮咚買菜金亮蔬果倉負責人陳廣告訴記者,今天大倉在崗人數達到450人,保持24小時不間斷生產。
“昨天晚上,同事們都沒回家,基本上都睡在大倉或者公司會議室?!标悘V說,金亮大倉主要服務浦東,從收貨、質檢、生產到分揀、發(fā)貨的全流程均在此地,容不得一點放松。
幾大筐番茄倒在生產線上,仔細查看無壞果后推入轉盤,自動包裝成為“囤貨專區(qū)”的大份簡裝番茄。抓起一把雞毛菜放進塑封袋,稱重到250克后封口貼標,放進旁邊的周轉箱……生產打包區(qū)的工人們在操作臺邊一站就是12個小時。

往里走是分揀發(fā)貨區(qū),惠深站、泥城站、臨沂站、南匯站等藍色小牌下,是一堆堆已經分揀好的貨品,摞得比人還高。16時,物流司機洪磊走到A-08發(fā)車點,開始裝車?!?.2米長的冷鏈車,要裝滿40摞、500筐的蔬果雞蛋?!彼贿吺箘磐浦晦苻D筐,一邊告訴記者,這是他今天第二次送貨。
“昨天晚上緊急加送了一批貨,快凌晨5點我才回來。睡了兩三個小時,今天早上8點半又開始送貨了,還好中午回來瞇了一會兒。”洪磊的眼睛里還有血絲,疫情發(fā)生以來,金亮大倉的配送次數從一早一晚的兩次,增加到了三次、四次,乃至于昨天的五次,連軸轉的物流司機們只能在間隔時間抓緊休息,保證效率和安全。
無接觸配送到封閉小區(qū)
16時30分,滿載著青菜、平菇、杭白菜、西藍花、雞毛菜等生鮮食品,洪磊駕車出發(fā)了。第一站,是2公里以外的前置站,祝橋站。行車不過幾分鐘,就到達了目的地,站長王小林正站在門前。


“儲存區(qū)已經空出來了,就等這一波補貨了?!碧自趯挻蟮墓ぷ鞣?,王小林顯得有點單薄,但她卻帶領著站內34位同事,扛下了一天2000多張訂單。而昨晚的爆單,讓所有人都從黑夜干到了黎明。
“昨天晚上我們是11點多結束配送的,整理好站內貨品后已經是凌晨1點多?!彼f,想到第二天同事們一定非常忙碌,她走到隔壁仍在營業(yè)的小超市,給大家買了泡面和礦泉水。事實上,守著大堆的生鮮食品卻只能吃泡面,是疫情發(fā)生以來的常態(tài)。
今天凌晨3點多,無論是躺在車里的王小林,還是睡在賓館里的分揀員、配送員,都回到了祝橋站,開始浦東新區(qū)封閉第一日的工作。
16時45分,當記者來到這里的分揀操作區(qū),每一位分揀員依舊健步如飛,穿梭在貨架間,然后把裝配好的七八袋貨品掛在胳膊上,一氣兒拎到交付區(qū)。隨后,配送員鄭州走進來,把10個訂單、20多袋貨品放上助動車,快速駛出了前置倉。
17時10分的祝橋鎮(zhèn),一路上幾乎看不到車輛,偶爾經過的助動車,也大多穿著各種顏色的工作服。幾分鐘后,當路口亮起紅燈,鄭州停下來打開手機,撥出第一個電話:“你好,我是叮咚買菜,您的訂單很快就要送到小區(qū)西門了,請注意查收。”
直行再左拐,進入秋亭路,他把助動車停在了朗詩未來樹的門口,拿下了十幾袋的生鮮商品,擺放在小區(qū)門口的收貨臺上,然后站在門口撥出一個又一個電話。豬肉、番茄、生菜、雞蛋、藍莓、香蕉……透過半透明的塑料袋,仿佛能看到即將擺上居民餐桌的美食,而鄭州很快又騎上了助動車,趕往下一個封閉小區(qū)。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蕓
編輯:倪彥弘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