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山西第二城,為什么藏著5000年中國史?

如果評選中國歷史文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山西絕對是種子選手。從平遙古城到應縣木塔,一座座保存完好、價值連城的古建筑,見證著三晉大地千年來的風霜雨雪。
在晉東南有這么一座城市,堪稱山西地勢之險與文化之美的集大成者。她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歷朝歷代的重鎮(zhèn)與兵家必爭之地,她就是——
長治!

供圖/視覺中國
根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長治市的GDP在山西僅次于省會太原,是當之無愧的“山西第二城”。身處長治總有一種奇特的感覺,這里的時間仿佛過得很慢。路上行人總是有著緩慢的節(jié)奏,街道還是一副幾十年前的舊模樣。因為高山的阻隔,就連風也變得舒緩。偶有些高樓大廈,提醒著人們這里還是現(xiàn)代社會。
可走過長治的“凱旋門”上黨門,轉過街角,說不定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建筑,也許是一座城隍廟,也許是一座遼代佛塔??傊谶@座城市里,從不缺少突然間的穿越感。

攝影/石耀臣
- 01 -
高山環(huán)抱,這里就是天下之中!
長治市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這里最早有人活動的記錄,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此后歷朝歷代,長治也從未遠離過文明核心區(qū)域。
史書中記載的堯都平陽、舜都蒲坂和禹都安邑,都在長治市西及西南方向100余公里的位置;先商文化遺存二里頭遺址,在長治市正南方向100公里左右;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的殷墟,在長治正東方向不到100公里。
這都說明了一件事情,在古人的心目中,長治處于文明的核心區(qū)域。長治的歷史文化正如其名,源遠流長,正理平治。

攝影/李平安
作為一直以來的文明核心區(qū),長治這片土地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神農嘗百草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纳裨拏髡f,都來源于長治。
傳說時代之后,進入到封建時代,周天子分封天下,一個被稱為“潞國”的國家在這里誕生。而“潞”這個名字,在長治被沿用了上千年之久,從潞州、潞安府,到今天的長治市潞州區(qū)和潞城區(qū),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在長治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攝影/石耀臣
想要了解長治,就得先了解它更有名的古稱——上黨。熟悉歷史的朋友,對于上黨這個古地名絕不會陌生。不太了解的朋友,應該也知道一味叫做黨參的中藥,它的“黨”字就來自于上黨的黨。
古人所說的上黨,范圍曾多次變化,如今已沒有“上黨郡”這一行政單位。但作為曾經上黨的核心區(qū),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長治,依然留有很多舊時的記憶。

攝影/李平安
地形破碎的山西,所有大城市都位于山間盆地之中。大同盆地的大同與朔州,忻定盆地的忻州,太原盆地的太原和晉中,汾河下游的臨汾和運城。這五座盆地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連成一線,城際之間交通并無障礙,構成了山西城市群的主要樣貌。
長治則是個例外,長治盆地位于山西東南部,與其它盆地距離相對遙遠。中間又有綿延400余里的太岳山阻隔。相比于山西的其他城市,長治更像是一個單獨的地理單元。

制圖/田東玉
如果仔細觀察山西省的版圖,就會發(fā)現(xiàn)山西的形狀像是一個規(guī)矩的平行四邊形。其東、南兩個方向都是黃河沖擊出來的廣闊平原,而山西東南部地區(qū)的長治、晉城兩市,因為太行山的向南延伸和王屋山的向東延伸,就成為了一塊突出的高地。這塊高地,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上黨高地。
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率領著戰(zhàn)爭機器一般的秦國軍民,開啟了其一統(tǒng)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奪取上黨。

攝影/石耀臣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秦國不惜孤注一擲,動員了汾河平原所有15歲以上的男丁,秦王甚至親自上前線督戰(zhàn)。最終,秦國贏得了長平之戰(zhàn),將上黨納入秦國版圖。自此,關東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的吞并,華夏一統(tǒng),僅剩時間問題。
上黨的重要性,在于其險要的位置。?縱貫南北的太行山就像一堵墻一樣,隔絕了華北平原和山西諸平原谷地的交通。只有八個隘口供山西向外交流,這八個隘口被稱為“太行八陘”。而太行八陘之一的滏口陘就位于長治市東側。

攝影/焦瀟翔
后周的柴榮拿下了上黨,就可以讓他的手下大將趙匡胤直搗太原;隋末占據(jù)山西的劉武周攻不下長治,所以在對抗李唐的時候始終要擔心背后的安全。這是上黨高地對于古代政權的意義,有了上黨高地,便有了阻擋來犯者的鎖鑰,也可進一步圖謀整個黃土高原。
從這個角度來說,長治市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地理賦予其獨特的地位不無關系。今天長治市已經不再是軍事沖突的前沿陣地,但其地勢之險峻,域內之富饒,讓長治內部的許多歷史遺跡得以保存,時至今日,仍然以完整的姿態(tài)被人們看到。
- 02 -
一片古老的山間盆地,藏著5000年極簡史
幾千年過去了,太岳山依舊矗立在長治市的西邊。如今已被設立為國家森林公園,林木郁郁蔥蔥、山花野草遍地,只有那些數(shù)不盡的懸崖峭壁,還能見證當年作為天塹的險要。

現(xiàn)代人類工程奇跡。
攝影/焦瀟翔
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間,濁漳河等一系列河流蜿蜒流淌,不僅為長治盆地帶來了充分的水源,也在群山之中切割出了雄奇的地貌。在壺關八泉峽、青龍峽等景點,高山與深谷的落差在這里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達千米的高差讓這里成為了地球上難覓的奇景。

就在于濁漳河。
供圖/視覺中國
山西多山,長治處在一片平坦的盆地當中,東西南北四面均被高大山脈所包圍,不僅易守難攻,而且盆地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無論朝代更迭、時移世易,只要穩(wěn)定下來,長治都會是一片興盛之地。

供圖/視覺中國
考古學界有一個共識,即“地上文物看山西”,作為一個多山的省份,封閉的地理環(huán)境讓山西的大多數(shù)城市與村落都避免受到外界的過度沖擊。而且處于內陸的山西空氣濕度相對較低,讓木質古建筑免于潮濕,不容易腐朽。另外古代晉商富甲天下,他們從外地賺取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進入山西。如今山西遍布的古建筑,大多是那個時期的遺留。

攝影/康輝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則要看上黨。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上黨是山西古建豐富的縮影。行走在長治,古中國之美就鐫刻在一座座歷經千年風霜的木質建筑上。長治市還存在著大量同時具備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古建筑,比如法興寺、五鳳樓、觀音堂等。在長治乃至整個山西,古建筑的富集程度都冠絕全國。今天,長治市有7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甚至超過了許多排名靠后的省份。

供圖/視覺中國
去巴黎旅游的游客們,一定不會錯過凱旋門,它的大氣、優(yōu)雅和古老,是巴黎浪漫之都氣質的源頭。在長治同樣有這么一座地標性的大門,不同的是它的歷史更加久遠,它賦予了長治以更加典雅和深厚的氣質,它就是上黨門。
上黨門始建于隋開皇年間,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本是上黨衙門口的大門,后來歷經風吹雨打和頻繁的戰(zhàn)爭,早已不見了當年的衙署,只有上黨門依舊矗立在長治市內,訴說著千年歷史。

供圖/視覺中國
氣質上不輸巴黎的長治,在底蘊上也可以睥睨國內一眾古都。許多人去北京、西安、上海的時候,當?shù)?strong>城隍廟都是必去打卡的景點。而在長治,規(guī)格更高的城隍廟,就有兩座。
一是潞安府城隍廟,始建于元代,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單是歷史悠久,在我們這個國家并不出奇,重點在于潞安府城隍廟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另一座是號稱總管全國所有城隍廟的“天下都城隍”,位于長治市上黨區(qū)東南部的天紫嶺上,它的整體建筑與山融為一體,為這座古建筑增添了許多雄偉的氣質。

攝影/石耀臣
這就是長治,一座活著的古城,一座將中華5000年歷史鐫刻在街頭巷尾的城市。
- 03 -
悠閑與內斂,是長治人的標簽
長治東邊是高墻絕壁一般的太行山,西北是密林遍布的太岳山,就是與同處上黨高地的晉城,中間也有一道丹朱嶺阻隔著。出山的通道是那么崎嶇難走,久而久之形成了長治穩(wěn)重務實、安土重遷的社會風氣。

還是最信財神。
供圖/視覺中國
長治人普遍內斂、平和,同時也比較守舊,而且頗有戀鄉(xiāng)情結,除非是特別有雄心壯志的年輕人,否則大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遠走他鄉(xiāng),這是當?shù)鼐用袂О倌瓿恋硐聛淼男愿?。事實上,大多?shù)長治人沒有走出去的動力,因為長治盆地本身就是一個小型天府之國,在農業(yè)時代,濁漳河與盆地內的大片平原,讓長治年年都能旱澇保收,保障了長治的人丁興旺。

供圖/視覺中國
最能反映一個地區(qū)物產的,是當?shù)氐娘嬍?。長治盆地的作物以小麥為主,作為中國碳水第一大省的代表選手,長治在面食上的造詣和智慧,可不容低估。長子炒餅色澤金黃、清香不膩;武鄉(xiāng)棗糕澄亮奪目、香甜利口;全羊肉面片湯更是長治老少爺們舍不下的一口。這幾樣,即使是在面食巧奪天工的山西,也算是拿得出手的珍饈美味。

供圖/視覺中國

攝影/康輝
相比其他地方,長治人確實有一項特殊的飲食偏好,那就是驢肉。過去當?shù)厝顺Uf,“潞安府有三件寶,臘肉、涼粉、酥火燒”。這臘肉跟南方的煙熏晾制臘肉并不是一個東西,是指在臘月制作的驢肉。
傳統(tǒng)的潞城甩餅,也離不開驢的支持。用搟面杖將面餅甩成精薄之后,刷上一層驢油在鏊上烙幾分鐘,餅皮色白如雪,驢油金黃透亮,再卷上色澤紅潤的臘驢肉,視覺上賞心悅目,味覺上……吃上一口,只感覺世間美味都在于此了。


來源/東方朔與賈不知道
有了美食,怎么能少得了美酒呢?如今山西汾酒名氣最大,可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汾酒與長治的潞酒都是齊名的。據(jù)記載,早在唐朝的時候潞州地方就釀酒成風,唐玄宗時期還曾作為宮廷宴會用酒,使得長治的佳釀,沾染了開元盛世的氣息。
如今“潞安府三件寶”已經有了新版本,黨參、黃小米和潞麻,成了長治對外的新名片。相比于老三件,新三件的對外知名度更高。不過,本地人似乎并不在乎。對于長治人來說,長治的美食物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偏愛的味道是家附近的小店,最喜歡的面食來自不對外開放的家庭廚房。許多時候,不要說出長治,出了門口這條街就不是熟悉的味道了。


可能是華夏先民最早馴化的作物;
古人云“參須上黨者佳”,
如今真正的黨參可是難覓蹤跡。
供圖/視覺中國
在長治,你能看到年輕人悠閑地漫步在城隍廟廣場,訪古跡尋名吃,一副不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安逸;每當夜幕降臨,橋北街都是人來人往;從八一廣場到濱河公園,總有老頭老太太們在這里曬太陽、打牌,興致來了還能來段潞安大鼓,讓圍觀群眾們知道什么叫“中國曲藝之鄉(xiāng)”。
一個悠閑而恬靜的長治,一切都還在繼續(xù)發(fā)生。情侶們在法興寺前求簽問卜,孩子們在古塔下奔跑,城隍廟文化街依舊人聲鼎沸。幾百年的時間過去了,世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長治卻依舊還是那個長治,對于這座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城來說,百年人生,也只不過是一瞬。

在這里并不缺觀眾。
供圖/視覺中國??????
編輯?| 權相赫
圖片編輯?| 鯨魚
地圖編輯?| 田東玉
頭圖 |?石耀臣
封圖 |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