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材:第二課

2022-09-04 13:43 作者:TiAmo花落  | 我要投稿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材:第二課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郭沫若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間寫的一首新詩。這首詩一方面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真實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偉和壯麗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為社會現(xiàn)實和時代精神的鮮明反映,是五四時期那種時代狂飆的象征,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tǒng)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這首詩想要告訴人們:科學的文明,人民的覺醒,終將徹底推翻舊世界,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這首詩意境壯闊,充斥著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無數(shù)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梅鶋邀惖谋北蟮那榫皢?!

無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來要把地球推倒。

啊?。∥已矍皝砹说臐L滾的洪濤喲!

啊啊!不斷的毀壞,不斷的創(chuàng)造,不斷的努力喲!

啊啊!力喲!力喲!

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是郭沫若早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聲聲在歡呼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的情景,歡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的滾滾洪濤。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窗?,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著“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蕩著“力的律呂”。

這是一幅驚心動魄的力的畫圖,力的頌歌。寫作這首詩的時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岡的九州大學醫(yī)學部留學,那是在中國的“五·四”運動爆發(fā)不久的時間?!拔濉に摹边\動所產(chǎn)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年青氣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chuàng)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再推開一層說,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具體象征?!拔濉に摹边\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wǎng),同時以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建樹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xiàn)代文明?!拔濉に摹边\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從第二個更宏觀的思想層次說,世界潮流的大工業(yè)生產(chǎn),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日本,沖向中國,并且勢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詩中所描繪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樣可以看作是新興生產(chǎn)力戰(zhàn)勝落后生產(chǎn)力的強起奮進圖。詩人在同年寫的《筆立山頭展望》一詩中曾以極大的熱情歌頌這種新興的生產(chǎn)力:“一枝枝的煙筒都開著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紀的名花!近代文明的嚴母呀!”互相參照印證,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詩的思想內容。

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fā)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jù)作者說,在那段時間里,“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干凈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飆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蕩了?!保ā段业淖髟姷慕?jīng)過》)閱讀這首詩,讀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彼窃诟星榧な帟r一氣呵成的,是火山爆發(fā)噴涌而出的巖漿,其氣勢洶涌,灼熱逼人,使得后代的讀者也感同身受。郭沫若一向主張,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寫”出來的?!白鳌庇性熳髦?,而“寫”字在古漢語中可以和“瀉”字通用。郭沫若的早期詩歌,很多都是靈感到來一瀉直下的產(chǎn)物。讀這樣的詩,讀者會感到作者就站在讀者面前,他的火熱赤誠的心,澎湃激揚的熱情,一下子就把讀者全部感染了。

《紅燭》聞一多

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征?!都t燭》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fā)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tǒng)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

“蠟炬成灰淚始干”

? ? ? ? ? ? ? ? ? ? ?——李商隱

紅燭?。?/p>

這樣紅的燭!

詩人?。?/p>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

紅燭??!

你心火發(fā)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wěn)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p>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p>

這首詩寫于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shù)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沖突!在曾有的矛盾沖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jīng)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jié)開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jiān)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p>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jié)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復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后照應和每節(jié)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xiàn)??梢哉f,聞一多融匯古今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峨日朵雪峰之側》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側》是現(xiàn)代詩人昌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詩人塑造了眾多審美意象,有峨日朵之雪和石巖壁蜘蛛,它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凝重壯美的氛圍,將飽含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一個協(xié)調的整體。通過意象之間的變化與相互作用,描繪出詩人內心深處向往的烏托邦,那是一個僅存于詩人心中的天堂。

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額,

驚異于薄壁那邊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

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

山海。石礫不時滑坡,

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

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

我的指關節(jié)鉚釘一樣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鷹或雪豹與我為伍。

在銹蝕的巖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

與我一同默享著這大自然賜予的

快慰。

我們或許見過雪山落日,或許見過攀巖比賽,或許還見過蜘蛛人的表演。但我們或許沒有見過將這種種意象組織在一起的詩篇,《峨日朵雪峰之側》則讓我們領略到了這些。

全詩兩節(jié)。起句“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了”,寫得凝練而含蓄。它暗示了多重意思:“此刻”的高度雖不是山之頂峰,卻是“我”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所達到的;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或“下一刻”)“我”不能達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著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這畢竟已是一次歷盡艱辛的征服。它還暗示了“我”身后已經(jīng)陸續(xù)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標與“我”的努力之間的差距,暗示了某種“先喘口氣”的決定。于是,“我小心地探出前額”,仿佛是一切艱辛的一種報償我”吃驚地看到一派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俺蚨肴斩渲┽葆逶S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边@是一個宛轉重疊綿密奇崛的長句,長句極易寫得或累贅或松散或拖沓,而這里意象的密度卻顯示了詩人錘煉的功力。在輝煌的視覺形象之上,詩人又疊加上一個宏大的聽覺形象,“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边@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碌膭觿菖c落日的動勢都是下墜的,與攀登者的動勢正好相反。于是視聽合一的效果就不單產(chǎn)生審美意義上的“崇高”,而且在讀者的生理上引發(fā)一種緊張。那一片“引力無窮的山?!笔聦嵣弦苍诮吡κ埂拔摇毕聣?。千軍萬馬般的廝殺聲響在“我”身旁向深淵“自上而下”地遠去時,“我"在這個高度上的堅持就決非易事。因此,詩句立即轉入到對自身狀態(tài)的描述:“我的指關節(jié)鉚釘一樣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從撕裂的千層掌鞋底滲出。”由此,我們可以想見攀登者所具有的頑強與堅韌,更可以想見他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此時此刻的“我”,多么渴望如雄鷹般飛翔于藍天,如雪豹般馳騁于莽原呵,但由于“這是我此刻僅能征服的高度”的緣故,無法與雄鷹或雪豹為伍。這就是第節(jié)詩的首行詩人為我們描畫出的攀登者的內心感受。繼續(xù)攀登,暫無“氣力”,選擇放棄,于心不甘,怎么辦,正在這個當口,詩人突然給出一個“特寫鏡頭”,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巖壁上與“我同在。這確實是出人意料的神來之筆。在這樣的高度上,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與“我”為伴:在這樣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憐的蜘蛛,也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快慰”。與前一節(jié)的宏闊與“囂鳴”相對照,這里,“可憐”與“默享”兩個詞甚具分量。它們使前一節(jié)的輝煌壯麗不流于虛矯浮飾,使之凝定在一個謙卑而堅毅的高度之上。偉大與渺小,理想與現(xiàn)實,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詮釋。在這里,“我”與蜘蛛實際上已經(jīng)合二而一了。

《致云雀》雪萊

《致云雀》是英國詩人珀西·比?!ぱ┤R創(chuàng)作于1820年的詩歌。

《致云雀》是一篇抒情詩,全詩21節(jié)。從贊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全詩無一處不寫云雀,同時,無一處不有雪萊的自我。云雀成為詩人理想化的自我寫照。雪萊以獨特的藝術構思生動地描繪云雀的同時,也以飽滿的激情寫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學理想和藝術抱負。

Hail to thee, blithe Spirit!

Bird thou never wert,

That from Heaven, or near it,

Pourest thy full heart

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

Higher still and higher,

From the earth thou springest,

Like a cloud of fire;

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

And singing still dost soar, and soaring ever singest.

In the golden lightning

Of the sunken sun,

O‘er which clouds are bright’ning,

Thou dost float and run,

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

The pale purple even

Melts around thy flight;

Like a star of Heaven,

In the broad daylight,

Thou art unseen, but yet I hear thy shrill deligh.

Keen as are the arrows

Of that silver sphere,

Whose intense lamp narrows

In the white dawn clear,

Until we hardly see,we feel that it is there.

All the earth and air

With thy voice is loud.

As,when night is bare.

From one lonely cloud,

The moon rains out her beams, and heaven is overflowed.

What thou art we know not;

What is most like thee?

From rainbow clouds there flow not,

Drops so bright to see,

As from thy presence showers a rain of melody.

Like a poet hidden

In the light of thought,

Singing hymns unbidden,

Till the world is wrought

To sympathy with hopes and fears it heeded not;

Like a high-born maiden

In a palace tower,

Soothing her love-laden

Soul in secret hour

With music sweet as love, which overflows her bower;

Like a glow-worm golden

In a dell of dew,

Scattering unbeholden

Its aerial hue

Among the flowers and grass, which screen it from the view:

Like a rose embowered

In its own green leaves,

By warm winds deflowered,

Till the scent it gives

Makes faint with too much sweet these heavy-winged thieves.

Sound of vernal showers

On the twinkling grass,

Rain-awakened flowers,

All that ever was

Joyous, and clear,and fresh,thy music doth surpass.

Teach us,sprite or bird,

What sweet thoughts are thine!

I have never heard

Praise of love or wine

That panted forth a flood of rapture so divine.

Chorus hymeneal

Or triumphal chaunt,

Matched with thine, would be all

But an empty vaunt,—

A thing wherein we feel there is some hidden want.

What objects are the fountains

Of thy happy strain?

What fields, or waves, or mountains?

What shapes of sky or plain?

What love of thine own kind? what ignorance of pain?

With thy clear keen joyance

Languor cannot be;

Shadow of annoyance

Never came near thee;

Thou lovest,but ne'er knew love's sad satiety.

Waking or asleep,

Thou of death must deem

Things more true and deep

Than we mortals dream,

Or how could thy notes flow in such a crystal stream?

We look before and after,

And pine for what is not;

Our sincerest laughter

With some pain is fraught;

Our sweetest songs are those that tell of saddest thought.

Yet if we could scorn

Hate ,and pride,and fear;

If we were things born

Not to shed a tear,

I know not how thy joy we ever should come near.

Better than all measures

Of delightful sound,

Better than all treasures

That in books are found,

Thy skill to poet were, thou scorner of the ground.

Teach me half the gladness

That thy brain must know,

Such harmonious madness

From my lips would flow,

The world should listen then, as I am listening now!


你好啊,歡樂的精靈!

你似乎從不是飛禽,

從天堂或天堂的鄰近,

以酣暢淋漓的樂音,

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處飛翔,

從地面你一躍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輕云,

掠過蔚藍的天心,

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

地平線下的太陽,

放射出金色的電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著明光飛行,

似不具形體的喜悅剛開始迅疾的遠征。

淡淡的紫色黎明,

在你航程周圍消融,

像晝空里的星星,

雖然不見形影,

卻可以聽得清你那歡樂的強音——

那犀利明快的樂音,

似銀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強烈的明燈,

在晨曦中暗淡,

直到難以分辨,卻能感覺到就在空間。

整個大地和大氣,

響徹你婉轉的歌喉,

仿佛在荒涼的黑夜,

從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清輝洋溢宇宙。

我們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為相似?

從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這樣美的雨,

能和當你出現(xiàn)時降下的樂曲甘霖相比。

像一位詩人,隱身

在思想的明輝之中。

吟誦著即興的詩韻,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

像位高貴的少女,

居住在深宮的樓臺,

在寂寞難言的時刻,

排遣她為愛所苦的情懷,

甜美有如愛情的歌曲,溢出閨閣之外;

像一只金色的螢火蟲,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顯露它的行蹤,

把晶瑩的流光傳播,

在遮斷我們視線的芳草叢中;

像一朵讓自己的綠葉

蔭蔽著的玫瑰,

遭受到熱風的摧殘,

直到它的芳菲

以過濃的香味使魯莽的飛賊沉醉;

晶瑩閃爍的草地,

春霖灑落時的聲息,

雨后蘇醒了的花蕾,

稱得上明朗、歡悅,

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你的音樂。

飛禽或是精靈,有什么

甜美的思緒在你心頭?

我從來沒有聽到過,

愛情或是醇酒的頌歌,

能夠迸涌出這樣神圣的極樂音流。

贊婚的合唱也罷,

凱旋的歡歌也罷,

和你的樂聲相比,

不過是空洞的浮夸,

人們可以覺察,其中總有著貧乏。

什么樣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歡樂樂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濤、山巒?

什么空中陸上的形態(tài)?

是對同類的愛,還是對痛苦的絕緣?

有你明澈強烈的歡快,

倦怠永不會出現(xiàn),

煩惱的陰影從來

近不得你的身邊,

你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

是醒來或是睡去,

你對死的理解一定比

我們凡人夢想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則

你的樂曲音流,怎能像液態(tài)的水晶涌瀉?

我們瞻前顧后,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擾,

我們最真摯的笑,

也交織著某種苦惱,

我們最美的音樂是最能傾訴哀思的曲調。

可是,即使我們能擯棄

憎恨、傲慢和恐懼,

即使我們生來不會

拋灑一滴眼淚,

我也不知,怎樣才能接近于你的歡愉。

比一切歡樂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書中的寶庫

更加豐盛富饒,

這就是鄙棄塵土的你啊,你的藝術技巧。

教給我一半,你的心

必是熟知歡欣,

和諧、熾熱的激情

就會流出我的雙唇,

全世界就會像此刻的我——側耳傾聽。

《致云雀》是雪萊的抒情詩代表作之一。詩作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熱情贊美云雀,抒發(fā)對歡樂、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全詩共計21節(jié),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1~2節(jié)),總描云雀高飛歡唱的特點,稱贊云雀是“歡樂的精靈”。第二層(3~7節(jié)),具體描寫云雀高飛、歡唱的特點。清晨,云雀沐浴著明光飛行,雖不見形影,卻聽得見它歡樂的強音,并用三個自然段贊美云雀叫聲的美妙動聽。第三層(8~20節(jié)),用詩人、少女、螢火蟲、玫瑰等一連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歡唱帶給人的獨特的審美體驗;并解讀出云雀鳴音甜美的原因在于永遠歡快、永不煩惱、永遠充滿愛。對比人類因“瞻前顧后”和“事物自擾”而常陷苦惱,詩人得出結論:云雀的歡樂在于鄙棄塵土。第四層(21節(jié))表示愿學云雀的歡欣,用自己和諧、熾熱的激情唱出歡樂的歌,為全世界帶來歡樂。

詩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詩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詩人理想的形象載體。詩人和云雀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追求崇高,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詩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對云雀是不存在的。從詩的整個調子中可以看出,雪萊雖感到理想遙遠的痛苦,仍以不斷飛升的積極情調去超越感傷。

第一節(jié)寫的似乎就是詩人當時的強烈感受和最初反應,其余各節(jié)全都是由此生發(fā)出來的。詩人首先對云雀及其歌聲作出總的評價和贊美:稱云雀是“歡樂的精靈”,以來自“天堂或天堂的鄰近”,暗示歡樂歌聲的神圣,幾乎等于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以“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表達了詩人的美學觀點,他認為,好的詩歌應該是直接從心靈深處涌現(xiàn)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第二節(jié)寫出了云雀從地面一躍而起的典型運動態(tài)勢和邊飛邊唱的典型習性。

第三、四節(jié)則在描寫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陽和以一系列歡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讀者的同時,又把讀者的思緒引回云雀的歌聲。

第五、六、七節(jié),詩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輝、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麗之類視覺形象描繪聽覺上的優(yōu)美感受。

第八節(jié),直接把云雀比作詩人,說云雀“像一位詩人,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吟誦著即興的詩韻,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從未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這正是他自覺承擔的社會使命。

第九節(jié),他把云雀鳴聲比作懷春少女為了“排遣她為愛所苦的情懷”而唱出的“甜美如愛的歌曲”。這正是詩人的自況。

第十到十二節(jié),詩人以飛螢的流光、玫瑰的芳香作比,再以“晶瑩閃爍的草地,春霖灑落的聲息,雨后蘇醒的花蕾”這三個密集的形象帶出三個概括性強而準確的形容詞”明朗、清新、歡悅”在更高一個層次,對云雀歌聲的優(yōu)美作出判斷。

從第十三節(jié)到第十四節(jié),探討美的根源,那就是高尚的思想、情操。“贊婚的合唱”和“凱旋的歡歌”之所以必定貧乏,是因為在他看來,傳統(tǒng)的婚姻不過是人壓迫人制度的組成部分,帶來“凱旋”的戰(zhàn)爭和暴力本身則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第十五節(jié)中提出了藝術與生活和自然的關系。雪萊認為,藝術是生活的再現(xiàn)。

第十六節(jié)說云雀歌聲之所以甜美歡快,是因為云雀“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

第十七節(jié)談到了死亡。連同以下三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共同特征:歌頌自然,以反襯人類社會的丑惡和人的不幸。

第二十節(jié),對云雀歌聲的美妙進一步概括,同時表明,藝術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饒,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質,高超的藝術技巧只能為“鄙棄塵土”的藝術大師所用。

第二十一節(jié),每節(jié)都由四個揚抑格三音步詩行和一個抑揚格六音步詩行構成,韻式是ababb。這種四短一長的設計,是模擬云雀,總是在短促的幾聲之后拖帶一長聲尾音。

在詩人的筆下,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詩人運用比喻、類比、設問等方式,從各個角度對云雀加以描繪、贊美。他把云雀比作詩人、比作深閨中的少女、比作螢火蟲,使云雀的美麗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詩人把云雀的歌聲同春雨、婚禮上的合唱、勝利的歌聲相比,突出云雀歌聲的無比美妙。

詩歌節(jié)奏短促、輕快、流暢、激昂,節(jié)與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具有藝術感染力。整首詩在藝術表現(xiàn)上較見功力,文字洗練,節(jié)奏感強,風格清麗明快,而且文章有種雄渾磅礴、大開大闔而又圓融內斂的氣勢。詩歌充滿活力和銳氣,自有一種催人前進的力量。

高中必修一語文教材:第二課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庐江县| 馆陶县| 永寿县| 汝阳县| 荆州市| 龙南县| 威海市| 乌兰察布市| 边坝县| 大足县| 枞阳县| 衡水市| 泾阳县| 宁武县| 静海县| 万山特区| 博湖县| 浦北县| 将乐县| 棋牌| 揭阳市| 松原市| 永登县| 永定县| 恭城| 亳州市| 菏泽市| 射阳县| 左贡县| 浪卡子县| 嘉善县| 赤水市| 沧州市| 濮阳县| 安西县| 定兴县| 宁德市| 泽州县| 青田县| 吴川市|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