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三章 晉初的形勢
漢朝人講道家之學的所崇奉的是黃、老,所講的是清靜不擾,使人民得以各安其生的法術。魏晉以后的人所崇奉的是老、莊,其宗旨為委心任運。狡黠的講求趨避之術,養(yǎng)成不負任之風。懦弱的則逃避現實,以求解除痛苦。頹廢的則索性蔑視精神,專求物質上的快樂。到底人是現實主義的多,物質容易使人沉溺,于是奢侈之風大盛。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亂(上)
封建親戚以為屏藩之夢,此時尚未能醒。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亂(下)
1.東晉時的五胡十六國,實在并不成其為一個國家,所以其根基并不穩(wěn)固??此坡晞菪蹚垼皇菦]有遇見強敵,一戰(zhàn)而敗,遂可以至于覆亡。
2.然舊時的英雄,大抵未嘗學問。個人權勢意氣之爭,重于為國為民之念。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1.論者因見歷來的游牧民族同化于漢族之后,即要流于驕奢淫佚,以至失其戰(zhàn)斗之力,以為這是中國的文明害了他,摹仿了中國的文明,同時亦傳染了中國的文明病。其實他們驕奢淫佚的物質條件,是中國人供給他的,驕奢淫佚的意志,卻是他們所自有;而這種意志,又是與其侵略事業(yè),同時并存的,因為他們的侵略,就是他們的生產事業(yè)。
2.兩晉、南北朝之世,是向來被看作黑暗時代的,其實亦不盡然。這一時代,只政治上稍形黑暗,社會的文化,還是依然如故。而且正因時局的動蕩,而文化乃得為更大的發(fā)展。其中關系最大的,便是黃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遷移。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此等偶然的漂泊,和史事是沒有多大關系的,除非將來再有發(fā)現,知道美洲的開化,中國文化確占其中重要的成分。此時代的關系:在精神方面,自以印度的佛教為最大;在物質方面,則西南洋一帶,香藥、寶貨和棉布等,輸入中國的亦頗多。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