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悲憤南宋滅亡,王清惠寫下《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王清惠是南宋宮廷里有名的才女,能詩文,善撫琴,被宋度宗封為“昭儀”,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
公元1276年正月18日,元朝大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當(dāng)時宮內(nèi)的謝太后、全太后,不顧文天祥等大臣的反對,帶領(lǐng)年僅六歲的宋恭帝趙顯投降,并接受了元軍“將有影響力的人士與皇室一并押解北上”的受降要求。
王清惠也在北上的名單之中。她們經(jīng)由江淮到達汴京(今開封)附近,住宿于夷山驛中。王清惠面對著昔日蒙受君王寵,今日竟成為階下囚的巨變,百感交集,揮筆寫下這首《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將其題于驛壁之上。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fēng)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cè)。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fēng)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guān)山月。問嫦娥、於我肯相容,同圓缺。
汴京是北宋的都城,王清惠路過此地,感慨萬分。一百多年前,汴京被遼軍攻破,北宋滅亡;一百多年后,臨安被元軍攻破,南宋滅亡,三百多年的宋朝真是多災(zāi)多難。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王清惠一路被押解而來,雖然昔日貴為嬪妃,但如今也蓬頭垢面,狼狽不堪。她以太液池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自喻,是要表明自己立志保全名節(jié)的志氣。
曾記得、春風(fēng)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cè)。
她不禁想起昔日歡樂的生活。她的面容美如荷花,受到皇帝的寵愛,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里,有著享不盡的榮華和富貴。
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忽然間,一聲鼓響驚天動地,元軍洶涌而來,攻破臨安。住在深宮里的高貴妃子,猛然發(fā)覺一朝繁華已煙消云散。
龍虎散,風(fēng)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
昔日的南宋朝廷已經(jīng)土崩瓦解,君臣風(fēng)飄云散。這亡國的千古遺恨,王清惠不知道應(yīng)該向誰去述說。面對著破碎的山河,她只能仰天哭泣,血淚斑斑。
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guān)山月。問嫦娥、於我肯相容,同圓缺。
在押解的途中,王清惠等人饑寒露宿,翻山越嶺,受盡了征途之苦。心如死灰的她仰望明月,詢問是否能讓她跟隨嫦娥超脫塵世,與月亮同圓同缺。
這首飽含亡國之痛的宋詞,后來傳遍中原,文天祥聽了以后都極為贊賞,作詞相應(yīng)和: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fēng)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cè)。聽行宮、半夜雨霖鈴,聲聲歇。
彩云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厥渍殃栯x落日,傷心銅雀迎秋風(fēng)。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
戰(zhàn)爭中最受傷害的就是婦女和兒童,像王清惠這樣一個弱小女子,將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與國家興亡相結(jié)合,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表現(xiàn)了整個時代和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