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在中國混的風(fēng)生水起,為何不被美國市場接受?

瑞·民族之光·幸咖啡的騷操作被網(wǎng)友親切的稱為“割老美的韭菜,請國人喝最便宜的咖啡”,漫哥我只想說:瑞幸你干得漂亮!
但是比起瑞幸,大眾這把韭菜刀的功夫那必須得算是爺爺輩的,在中國“想盡辦法”賺的盆滿缽滿,橫跨太平洋去給老美交150億美元的巨額罰款,已經(jīng)委屈成這樣了還常年銷量在全美排名20開外,連現(xiàn)代都賣不過,這是為什么?

美利堅的門檻有點高
二戰(zhàn)后大眾集團被英國軍政府短暫接管,在這期間誕生了名揚歐洲的大眾甲殼蟲車型,大眾管理層們就飄了,躍躍欲試想去美國闖江湖,結(jié)果到了美國把車放在展臺上一亮相,把美國人都快看吐了“甲殼蟲?什么怪物?這尼瑪也能叫車?我家鞋柜都比這車大!”這還不算完,美國人民又一看“嘿!原來是德國法西斯!滾!我們支持國產(chǎn)!”
除了設(shè)計不被美國人民接受,關(guān)鍵是美國當時也是有汽車大戶的,以福特為首的美國汽車制造行業(yè)挽著胳膊磨刀霍霍:哼,德國佬的垃圾想在我的地盤上搶飯吃,讓你知道誰現(xiàn)在是世界老大……

結(jié)果就是,大眾在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就很不順利,雖然在七十年代的美國市場上創(chuàng)造過短期的輝煌,但跟八十年代進入中國市場的長驅(qū)直入、一帆風(fēng)順比起來,差的可不止是十八條街。

大家都是造車的,你又算老幾?
早期入場不順利,大眾時時刻刻憋著一口氣準備在美國市場咸魚大翻身,誰承想半路殺出了日系車,后期又來了韓系車,這都是命??!
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機,油費簡直太高了,美國本土的一眾大排量多缸機都快掛掉了,這個時候美國人民需要的是一種能兼顧空間和實用而又比較省油的車,好不好看都無所謂了畢竟缺錢了架子擺低一點嘛,也就是乘了時代的東風(fēng),甲殼蟲在這個時候才幫助大眾取得了短暫的成績。
可是還沒來得及高興,日本的豐田本田不請自來,省油?空間?除了我們?nèi)障颠€有誰?大眾這又趴下了……

后來實在沒辦法了,大眾就尋思著賺不賺錢先放一邊,市場份額才最重要,我能不能用性價比來溫暖美國老爸們的小心心,后面再賺大錢?計劃趕不上變化,大眾的性價比產(chǎn)品連個毛都沒看見的時候,韓系車也就是現(xiàn)代和起亞倆兄弟笑瞇瞇地走向美國市場,當時中國品牌還在玩兒泥巴發(fā)育之時放眼全球車市,論性價比除了韓系還有誰?大眾單方面表示欲哭無淚……

競爭力跟不上,關(guān)鍵產(chǎn)品缺失
在美國市場大眾的價格確實比較貴,基本上中高配車型的價格要和奧迪、寶馬的中低配持平了,那為什么不去買奧迪呢?另一方面,美國修車零件倒不是特別貴,人工費有可能讓你吃一驚,大眾時不時給你來個小毛病自己又解決不了只能去修車廠,這一把把的修車費用把原本的大眾鐵粉都推向了競爭對手的懷抱。

從產(chǎn)品角度來看,在美國市場買轎車首選豐田本田福特等,買SUV尤其是全尺寸SUV凱迪拉克、福特、雪佛蘭也有的選了,買皮卡福特、雪佛蘭、GMC、道奇……乍眼一看好像都沒有大眾什么事。

戰(zhàn)略重點發(fā)生變化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美國的日子不好混我大眾八尺大漢豈能被他們逼死?于是大眾成為了第一個愿意和中國合資建立汽車組裝廠的外國企業(yè)。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眾在中國市場的魔鬼式增長傳奇一直延續(xù)至今,多少人記憶里那一輛Dream car就是那鐵盒子桑塔納。

在中國市場嘗到了大大的甜頭,所以大眾集團索性將戰(zhàn)略重點就放在了中國市場。2018年,大眾汽車全球售出900多萬輛汽車,其中400多萬輛的銷售成績由中國市場創(chuàng)造。心都不在老美那了,得不到老美也算是理所當然。

自己不爭氣,總干丟人事
2015年汽車行業(yè)最爆炸的新聞絕對要數(shù)大眾尾氣造假事件,美國佬也是絲毫不留情面直接開了一張150美元的巨額罰單,這就給原本因為DSG變速箱漏油和EA888發(fā)動機喝機油機械缺陷丑聞的大眾再蒙上一層“德國垃圾”的印象,對品牌聲譽來說基本上和宣判死刑沒什么區(qū)別。

漫哥也不知道為什么,大眾在中國市場一樣“愛干好事”,為什么國人就是買買買!還“大眾高級車”……到底什么原因?想通的車友請在評論區(qū)指點漫哥一二。
圖|網(wǎng)絡(luò)
文|海浪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