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薦書|2022年第1期:挖掘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的書單


2022年1月至3月,我閱讀了8本書(6本英文書,2本中文書),涉及商業(yè)、心理、教育、醫(yī)學和藝術,話題為:
1.?為什么真正推動世界進步的人不是完美適應世界的人?
2. 為什么人們做出本能的順從行為?
3.?心臟外科醫(yī)生怎樣搶救數萬顆心臟?
4. 為什么只有在天賦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和技能,才能獲得優(yōu)勢?
5. 怎樣發(fā)現和順應你的天賦,從而獲得幸福人生?
6. 怎樣在你的領域產生知名度?
7. 為什么任何事情都有談判的可能?
8. 怎樣入門繪制油畫棒風景畫?
?
?
1

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
(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變世界)
By Adam Grant
評分:☆☆☆☆☆
類型:商業(yè)/心理
?
真正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不是那些完美適應世界現狀的人,而是挑戰(zhàn)和改變現狀的創(chuàng)新者。本書由著名TED演講者、美國沃頓商學院的組織心理學教授Adam Grant所寫,什么樣的人是創(chuàng)新者?怎樣創(chuàng)新?他羅列大量實驗證據,得出多項醍醐灌頂的結論:
(1)改變世界的往往不是天才
心理學家研究了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發(fā)現許多在兒童時期并沒有非凡的天賦,在追蹤神童的一生之后發(fā)現,神童并不比那些來自相似家庭、智力不那么早熟的同齡人更出色。為什么呢?因為天才總是被寄予沉甸甸的社會期望,容易成為現有游戲規(guī)則的高級玩家,少有天才敢于改革游戲規(guī)則,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醫(yī)生、律師等等,但是很少撼動僵化的醫(yī)療體系、不公的法律制度。真正改變世界的是那些次尖人才或者老師眼中的麻煩制造者。
(2)創(chuàng)新者不是不顧風險的冒險家
越是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風險意識越強,為自己準備多條后路,例如保留自己的白天工作、多條業(yè)務線發(fā)展。與辭職創(chuàng)業(yè)的人相比,保留白天工作的創(chuàng)業(yè)者失敗的幾率要低33%。谷歌創(chuàng)始人Larry Page、蘋果創(chuàng)始人Steve Wozniak、eBay創(chuàng)始人Pierre Omidyar都是這么做的??偟膩碚f,創(chuàng)業(yè)者比常人更謹慎。
(3)數量是質量的基礎
很多人誤以為,創(chuàng)作的數量少一點沒關系,質量很重要,甚至認為數量和質量相互沖突。然而,只有基于大量創(chuàng)作,你才能產出高質量作品。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天才在各自領域的質量并不比同齡人更好,他們只是產出了更多的作品,因此有了更多機會。莎士比亞、莫扎特、巴赫、貝多芬、畢加索都是高產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最厲害的作品都出現在最高產的時期。
(4)經驗會阻礙創(chuàng)新
在一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越多以及工作經驗越長,思維越容易僵化,無法適應新的規(guī)則。無論是體育競技還是財務會計,年長資深的人越無法適應新的規(guī)則,表現不及新人。而且,再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只要坐上管理職位,就會變得僵化保守。創(chuàng)新變革往往來自于外部新鮮血液。
(5)中層管理者扼殺創(chuàng)新
組織中的基層和高層能接納新鮮想法,因為基層員工沒什么可失去的,高層喜歡與眾不同,但是中層管理是最沒安全感的?;鶎訂T工的創(chuàng)新想法總是被中層管理者扼殺,因為中層管理者害怕改變,創(chuàng)新即風險,還沒有歷史數據案例參考,這對中層管理者職位和績效的穩(wěn)定產生威脅。
要讓想法變成現實,對組織和個人都好,創(chuàng)新者可以選擇,要么繞過中層管理者去聯合頂層和基層人員推動自己的想法,要么跳槽或創(chuàng)業(yè),自己開創(chuàng)另一片天地。美國中情局一位員工在90年代提出了建立情報社區(qū)網站,被上級否定,在封閉行業(yè)無處跳槽的情況下,她調換崗位,數年后贏得高層和基層支持,推出了網站,獲得同行認可;蘋果公司前銷售總監(jiān)Donna Dubinsky與喬布斯在庫存管理方面意見不統(tǒng)一,直接辭職做了智能手機Palm公司的CEO,后又與管理層意見不合,創(chuàng)立機器智能公司Numenta。
(6)適當拖延有助于創(chuàng)新
拖延癥總是被社會嫌棄,但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來說,拖延才能激發(fā)出好作品。Grant的博士生Jihae Shi調研發(fā)現,拖延癥患者的創(chuàng)造力明顯高于快速執(zhí)行者。達芬奇創(chuàng)作蒙娜麗莎的過程真的算拖延,畫了幾筆,又去折騰解剖、透視,一個作品畫了十幾年都沒完成,但正是三心二意,才使他的作品成為時代傳奇。接到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之后,可以先放在腦后,做一些其他的活動,回過頭來再做,一點一點補充完善。
(7)模仿比第一個吃螃蟹更易成功
很多人誤認為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容易獲得商業(yè)成功,占領空白市場,然而先驅者的失敗率(47%)遠遠高于后來者(8%),先驅者占領的市場份額(10%)遠小于后來者(28%),因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超前于時代,無法獲得相應的市場和支持。當涉及專利技術或基于人口效應的產品時,先動優(yōu)勢的確存在,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當市場還未發(fā)展時,第一個吃螃蟹的成功率并不高,后來的模仿者反而更具優(yōu)勢。
(8)不強調規(guī)則的教育方式
普通的孩子總是面臨家長制定的具體規(guī)則(日程安排、睡覺時間等),而創(chuàng)造力強的孩子平均只有一個規(guī)則或沒有規(guī)則;越是不給任何理由、強迫孩子遵循紀律的家長,越容易養(yǎng)出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家長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時,最好不要設定具體的規(guī)則,而是解釋道理和價值,這樣不會限制他的理解和想象力。心理學家發(fā)現,在猶太大屠殺中,違背主流去救助受難猶太人的德國父母養(yǎng)育方式不同于大眾,他們把孩子作為理性的個體,給孩子解釋邏輯、道德原則和價值,而不是具體紀律。因此,開明的父母更易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子女。
(9)尊重異見的組織更有創(chuàng)造力
多數組織管理者強調團結統(tǒng)一,從而提高企業(yè)運作效率,但是,群體思維容易造成決策災難。耶魯大學心理學家Irving Janis發(fā)現,群體思維是許多美國外交政策災難的罪魁禍首,比如豬灣事件和越南戰(zhàn)爭。
Grant強調,企業(yè)管理者應當鼓勵異見,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心理學家Charlan Nemeth研究發(fā)現,少數人的意見,即使是錯誤的,也能改進企業(yè)決策。
團結一致的文化對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業(yè)務擴張有幫助,但是對上市的成熟企業(yè)來說,會起反作用,阻礙后期的業(yè)績增長。以布里奇沃特(Bridgewater)?對沖基金為例,它為客戶賺的錢比歷史上任何一家對沖基金都多,這歸功于老板Ray Dalio的管理文化,他要求員工提出不同意見來防止集體思維,甚至允許員工直接指出他的錯誤,自己還在批評郵件里誠懇認錯。
總之,如果你是一個點子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想讓你的想法改變世界,不妨看看這本書。Adam Grant的文筆非常流暢,它在學術性和通俗性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本書還獲得了2017年《紐約時報》暢銷榜單第一名。
?
2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影響力)
By Robert B. Cialdini
評分:☆☆☆☆
類型:心理
為什么人們會做出無意識、本能的順從行為?生活中人們對你的潛意識進行了怎樣的操縱?怎樣利用說服術讓他人對你都說“好”?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B. Cialdini分析了商人、政客、情人、朋友、家人的說服手段,總結了讓人順從的6大策略:
(1)互惠
當受人恩惠,我們覺得有義務回報。商家、政客、宗教人士和情場殺手總是通過施以小惠,讓對方有虧欠感,獲得更大的利益。
(2)承諾和一致性
人們一旦作出某樣選擇和立場,就會受到內心和外部的壓力去保持言行一致。當人們作出了公開或書面的承諾,他們更有可能信守承諾。例如,一些國家要求戰(zhàn)俘寫小作文,一旦俘虜寫下了認同我軍意識形態(tài)的言論,并在營內公開朗讀,他回到祖國后也會支持我方意識形態(tài);安利公司的銷售人員經常讓顧客提前簽署購買承諾,從而增加銷售業(yè)績,減少退款;要減肥和戒煙的人,公開宣誓更有可能達到目標。
(3)社會認同
人們有模仿周圍人行為的自然傾向,尤其是在不確定該做什么的時候。商家制造熱門假象和現身說法的故事來吸引消費者;電視節(jié)目放假笑錄音營造氣氛;旁觀者看到沒人救助受難者,也會袖手旁觀;一個地區(qū)的媒體報道的自殺事件越多,該地區(qū)相似人群的自殺、車禍和墜機率就會升高。抵抗這種模仿本能的最好方式是不盲從,獨立判斷。
(4)喜好
人們容易對和自己相似(包括性格、生活方式、著裝、觀點)以及好看的人產生信任感。銷售人員喜歡制造與你的共同點來贏得好感;人們也無法抵抗吹捧,即使明知道是虛假的,也傾向于喜歡贊美的人;同時,人們也無法不信任好看的人,本能相信好看的人智力更高、更友善,這甚至會影響選舉投票、招聘和刑事判定結果。
(5)權威
我們都習慣服從權威人物,這也是現代秩序的基本前提。然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頭銜、服裝和其他權威符號,觸發(fā)人們服從,例如商家找一些假專家為產品背書,詐騙犯假冒銀行工作人員上門騙錢。我們要學會辨別權威人士的相關背景和利益關系。
(6)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對于獲得或失去同樣價值的事物,人們對失去更有反應。商家喜歡用限量、限時、錯過就沒機會的噱頭促銷;房產經紀人在顧客面前杜撰額外的競爭買者;汽車銷售員將多個顧客約在同一時間制造競爭局面。
其實,這些策略也都是常見的人情世故手法,在你的生活和工作場合中,這些潛在的操縱行為無處不在,一旦這些原則觸發(fā),人們很難自拔。書中的實驗數據讓這些概念更加清晰、醍醐灌頂。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增加說服的能力,同時預防被別人操縱。
3

Fragile Lives: A Heart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
(打開一顆心:一位心外科醫(yī)生手術臺前的生死故事)
By Stephen Westaby
評分:☆☆☆☆
類型:科普
?世界一流的心臟外科醫(yī)生?Stephen Westaby?一生做了上萬臺手術,有心臟左右發(fā)育顛倒的六個月大嬰兒,有因心臟血栓全身無法動彈但腦部未死亡的女人,有靠人造心臟生活了八年的男人……除了那些幸運的病例,他還詳細寫了不幸死在手術臺的病人。
每一臺心臟手術牽動著一個家庭的命運,醫(yī)生既要有同理心,又要克制對逝去生命的惋惜,才有心力挽救下一個生命。他對手術過程的記錄詳細到讓人脊柱發(fā)涼,一顆顆發(fā)紫、纖維化、艱難蠕動的心臟在他手中逐漸復蘇。
他每天面對高強度的手術日程、復雜的病例、高難度的手術細節(jié)、滯后僵化的醫(yī)療體系。他調侃道,在35年心臟治療的職業(yè)生涯中,沒有被起訴或終止行醫(yī)很難得。面對現實條件的制約,他依然提出創(chuàng)新方案,盡可能救死扶傷。
自從英國醫(yī)療系統(tǒng)把心臟外科醫(yī)生的手術成功率對大眾公布,嚇退了一幫醫(yī)學生,但他給年輕人的建議是,“我們做這行是為了病人,不是為自己。我們可能會因此受苦,但我們很少會有遺憾?!?
本書的中文譯本名叫“打開一顆心”,但它的英文原名是“脆弱的生命”,手術臺上的生死仿佛是與死神賭博。
?
4

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
(現在,發(fā)現你的優(yōu)勢)
By Marcus Buckingham & Donald O. Clifton
評分:☆☆☆
類型:商業(yè)
商業(yè)調研公司蓋洛普建議,人們要區(qū)分天賦、知識和技能。天賦是自然而然和反復出現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它使你的某些行動和工作更容易;但知識和技能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知識是通過教育和經驗獲得的對事實和原則的了解,技能是通過訓練獲得的執(zhí)行任務步驟的能力。
克利夫頓強調,人們總是忽略最重要的因素?——?天賦,因為只有在天賦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和技能,才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優(yōu)勢。沒有人是全能的,成功者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強化自己的優(yōu)點。
怎樣發(fā)現你的天賦呢?直接觀察自己對日常事情的本能反應,因為你的大腦神經元模式決定了你思維和行為的傾向,在各種小事中,你隱藏的天賦會使你不知不覺采取特定的反應。克利夫頓提出了兩種尋找天賦的指標,首先,你是否渴望并持續(xù)做某件事?另外,你能否快速學會它?
蓋洛普推出了克利夫頓職業(yè)優(yōu)勢識別器(CliftonStrengths Assessment),通過其官網付費的問卷測試來尋找自己的天賦特點,一些企業(yè)也用這個測試定位員工的優(yōu)勢。
?
5
?

發(fā)現你的天賦:天分與熱情成就幸福人生
By?肯·羅賓遜
評分:☆☆☆
類型:教育/個人成長
英國作家肯·羅賓遜曾在TED大會做“學校扼殺創(chuàng)新力”的演講,那是有史以來最熱門的演講之一。在本書中,羅賓遜強調,學校和家庭可能無法幫你挖掘天賦,挖掘天賦的使命在你自己身上,甚至是你一生的課題。
他說:“大多數教育體系都是在壓抑創(chuàng)造性,并大肆宣揚生命是線性的、是一個無機體的觀點,” 而實際上,你沒必要一開始就規(guī)劃好整個人生,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走一步看一步,會有更多選擇。?
書中有許多發(fā)現和尊重自己天賦真實故事,有退休后發(fā)現繪畫天賦并成為畫家的老奶奶,有中年辭去律師工作、透支信用卡但最終出圈的攝影師,有放棄碼農工作的魔術師……這些人為我?guī)砹藞猿肿鲎约合矚g的事的靈感。
書中那位攝影師說道:“選擇天賦的高速公路存在極大的風險,但是忽略心靈的召喚同樣會存在其他風險。如果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卻一再壓抑它、忽略它,那么就要承擔這種壓抑帶來的心靈上的鈍痛,錯失推動自己前進的力量。”?
?
6

Known: the Handbook for Building and Unleashing Your Personal Brand in the Digital Age
(眾所周知:在數字時代建立和釋放個人品牌的手冊)
By?Mark W.?Schaefer
評分:☆☆☆
類型:商業(yè)
Mark W. Schaefer有30年公關和市場營銷經驗,他的客戶包括輝瑞、戴爾、阿迪達斯和美國空軍。但是當初Schaefer從一家工作多年的公司離職時,他萬萬沒想到,由于從未注意個人影響力,脫離公司之后,沒人知道他,自己什么都不是。直到他把自己營銷行業(yè)多年的經驗發(fā)布在博客上之后,他才逐步引起了主流新聞媒體、大學論壇和同行們的注意,成為了知名的商業(yè)咨詢師。
他強調,不管你在什么領域,要有一定知名度?——?這是一項可攜帶的資產,更是一項永久優(yōu)勢。知名度并不是讓你走上好萊塢紅毯,而是擁有一些權威、聲譽和聽眾來實現你的潛力和目標。有知名度的人更容易得到客戶,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甚至是獨家的機會,選擇更多,路子更廣。
怎樣讓自己被人知曉呢?Schaefer總結出5個步驟:?找到適合的興趣、找到適合的平臺、堅持輸出內容、建立有意義的受眾、鍛煉耐心,書中有一些在數字時代找到自己內容優(yōu)勢的方法,還提供了不同行業(yè)人士(銀行、教育、房地產、建筑、時尚等)案例。
作者強調的最多是長期主義,很多人輸出了幾次內容,覺得沒什么反饋就放棄了,而實際上,多數有受眾的人都是在持續(xù)產出好幾百個作品、好幾年之后才有一些積累。堅持把有價值的信息傳遞出去,總會出現認同你價值的受眾。書中一位在油管上很有影響力的財務規(guī)劃師說:“無私地給予他人力量。如果你無私地獻出自己的技能、專長和激情,那么宇宙將會照顧你,并回報你對人類經驗的貢獻?!?/p>
?
7

You Can Negotiate Anything
(談判無處不在:如何通過談判贏得你想要的一切)
By Herb Cohen
評分:☆☆☆
類型:商業(yè)
Herb Cohen參與過數千次收購并購談判、美國FBI的談判、人質危機談判等等,還在美國高校做談判講座。Cohen提出,生活中處處是談判,而且任何事情都有談判的可能,只要你掌握正確的談判技巧,談判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滿足各方所需,達到雙贏。
談判三要素是力量、時間和信息。力量指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對人、事和自己的控制能力,它來源于制造競爭、白紙黑字的合法性、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身邊人的支持、先例、說服能力、態(tài)度;不暴露我方談判的截止期限或擁有彈性的時間使你更具優(yōu)勢;在談判之前找對方組織內部成員或競爭對手獲取相關信息,仔細聆聽語言之外的意圖,聲音和肢體語言透露出的需求。
這本書被列入《紐約時報》暢銷榜,Cohen還被《花花公子》雜志稱為“最棒的談判者”,然而書的質量名不副實,案例不具備說服力。
Cohen花了大量的篇幅解釋怎樣在一口價電器店把冰箱從489美金砍到450美金,協商不使用冰箱的制冰功能和上門安裝服務,故意挑產品的毛病,每天帶不同的家人和朋友去看冰箱,占用銷售人員大量時間,然后下達減價的最后通牒。或許,代表大機構談判的Cohen從未體驗過人間煙火,多數人怎么有那么多精力去砍39美金?時間成本比砍下的差價還高,而且現在一些零售超市甚至連銷售員都沒有,根本不跟你講價。
他還提出跨國商業(yè)談判中常見的裝傻策略。日本航空公司和美國公司談項目,在美國人員做完數小時的報告之后,日本高管表示一點也沒聽懂,要求對方重新講一遍,在美國高管提出高報價時,日本高管裝作沒聽懂,最終日本商人以低價收購了項目。
除此之外,他參與過的談判案例很少出現,有也只是輕描談寫,從不談及具體的談判主題和內容。我猜測,他不談干貨有兩層原因:一是這些談判內容屬于高層機密;二是成熟大機構里的位高權重之人,不管具體項目細節(jié),由專業(yè)分工的螺絲釘完成,更何況大機構的地位已足夠吸引資源投懷送抱,大勢所趨,人扮演的角色很小。
他花大篇幅強調注意態(tài)度,要讓對方看到你是一個獨特的、有血有肉的人,要代表你自己,不要代表冰冷的機構進行談判。而實際上,特別是對于中小型做實業(yè)的企業(yè)來說,占據談判最核心的內容是產品類型和質量、價格、交付方式和時間,在這些基礎上建立信任和長期合作關系。如果實際內容不談,成天跟人寒暄,誰理你呢?
總之,跟Cohen學談判,還不如和商場的銷售人員、菜市場的大媽學習討價還價。但是Cohen講故事的能力不錯,文采具有鼓動性。
?
8

油畫棒唯美風景繪制技法教程
By art_小冬
評分:☆☆☆
類型:藝術
油畫棒是簡單、易上手的繪畫形式,色澤濃郁,質感和油畫相似。這本書適合繪畫小白入門,學習最基本的油畫棒風景畫的構圖、冷暖色調搭配、虛實結合、細節(jié)刻畫。
但該書的可替代性很強,社交媒體上的繪畫視頻用于學習更方便,繪圖過程更生動。
本書對我比較有幫助的一點,是讓我知道事物遠近的畫法,讓畫面更有立體感一些。無論是語言學習、聲樂、鋼琴還是體育訓練,要有進步,最初都是靠模仿(模仿聲音、臨摹畫面、模仿肢體動作),多實踐幾次,然后可以自己自由發(fā)揮了,嘗試多了就有感覺,身體和頭腦會慢慢協調起來,也會產生本能的記憶,熟能生巧。

最近大家讀了哪些好書呢?歡迎在評論區(qū)與大家分享呀!??
往期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