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伍六七》繪制治愈片尾的她,竟是一位「不太有夢想」的寶藏女孩

作者/彼方
“天氣這么好,不要辜負它嘛!”
相信觀看過上個月剛剛完結的熱門國產動畫《伍六七之玄武國篇》的觀眾們,一定都曾有過這樣的觀看體驗——
一集動畫行進到了結尾,隨著《陪在你左右》徐徐響起,無論你的心情被此前怎樣的劇情所牽引,都會在這一刻被片尾動畫帶入了一個異質的、如夢似幻的平行世界當中。
《伍六七之玄武國篇》片尾曲? ? ? ? ? ? ? ? ? ? ? ??
而如果你是《伍六七》系列的忠實粉絲,那么這如同繪本一般的片尾動畫,想必你就更不會陌生了——
從第一季講述主角伍六七在小雞島上處理各種奇葩的刺殺任務,到如今伍六七為了尋回記憶毅然前往玄武國,《伍六七》系列的劇情已經行進至第三季。但無論劇情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其片尾動畫卻一直能給觀眾們帶來相似的治愈體驗。
或許絲毫不令人意外,這些片尾動畫,事實上都來自同一位動畫人。她就是來自小瘋映畫的美術設計、繪本《很高興認識你》的作者——龔燕珊(@一條老公)。

而事實上,除了片尾動畫,細心的觀眾也能在《伍六七》正片的多個獨立段落以及其他各類的美術工作當中,發(fā)現她留下的痕跡。








可以說,龔燕珊的存在,為《伍六七》這部作品增添了許多風格化的要素,也讓無數的觀眾被其中流露出的無限溫情所感動。而對小瘋映畫有所了解的朋友們,其實也了解——事實上,龔燕珊也是小瘋映畫眾人一直以來都想向觀眾們安利的一位寶藏女孩。
那么,龔燕珊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以及《伍六七》中創(chuàng)作出這樣治愈人心的片段的?在其獨特的個人風格背后,又埋藏著怎樣的思考與心境呢?
出于對這些問題的好奇,學術趴分別聯系到了龔燕珊以及《伍六七》的導演何小瘋,請他們以自己的視角,來和我們分享有關她的故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令人深感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
一、“一點也不二次元,哈哈”
“本來以為自己會讀油畫國畫,后來我是在單考*結束后才決定了要報動畫系的...所以剛上大學的時候,一點兒也不二次元,哈哈?!?/p>
*單考:除了各省統一的考試以外,高校在藝術類考試招生中,還要單獨進行的考試。
考入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龔燕珊與動畫的緣分也由此開始了。
而正如龔燕珊所說的那樣,回顧大學期間的創(chuàng)作,不難發(fā)現,這些凝聚了她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的作品,確實與主流的二次元動畫風格幾乎搭不上什么關系——
大三那年,龔燕珊制作了一部與孤獨密切相關的學期作業(yè)動畫。 ? ? ? ? ? ? ? ? ? ? ? ? ? ? ? ? ? ? ? ??

?伴隨著英國音樂人Tom Rosenthal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觀眾與一位太空人一同回到了空無一人的地球。他感受到無邊的孤獨、隨即選擇跳入深海自盡。
而在故事的結尾,龔燕珊卻設計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留白——太空人偶然間隱約看到了水上的船影。他脫掉了沉重的太空服,由此完成了一次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救贖。

是的,從這部名為《Take Off》的動畫開始,“治愈人心”就已經成為了龔燕珊藝術表達中最為核心的概念之一。
僅僅一年后,同樣的“救贖”主題又在龔燕珊的畢設《小黑與小白》中得到了延續(xù)。
小黑和小白是一對好朋友。
小黑在叫小白摘一個大蘋果的時候,小白卻從樹上摔了下來……兩個人的生活就此發(fā)生了改變。
——《小黑與小白》故事簡介

彩鉛手繪的美術風格、親切熟悉的粵語配音以及略顯抽象的敘事設計,龔燕珊在大學的最后再次完成了一次對“救贖”的表達:在故事詩意的結尾,小黑與下肢不便的小白在季節(jié)中漫步,最終走出了閉鎖的心扉。
很顯然,相比于注重敘事的主流商業(yè)動畫,龔燕珊大學時期的個人作品無疑有著屬于獨立動畫的獨特基因——無關受眾、無關商業(yè),它們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是龔燕珊細膩而柔和的情感載體。
“(動畫在)青春期的時候給過我一些勇氣和幻想吧?,F在的工作就是做動畫,身在其中,其實也不清楚,有時畫到一些和自己的經歷相關的東西,就會比較奇妙吧,記憶變成畫面?zhèn)鬟f了?!闭勂饎赢媽ψ约邯毺氐奈Γ徰嗌喝绱丝偨Y道。
而除了在大學課業(yè)中制作個人動畫,在學習的間隙,龔燕珊還拾起了另一種非常適合治愈人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
“好想...靠近你...”
“又怕打擾你!”

時而治愈,時而有一些喪喪的現實感,但故事的主角都是身邊平常的小事物——這就是匯聚了龔燕珊130幅條漫的《很高興認識你》。

“(靈感來源是)電影音樂等等,不過最多的還是生活里的情緒吧。“最近好冷啊”“這個巧克力好好吃啊” “那個覺得拆耳機線很麻煩的同學他們分手之后怎么樣了”……? ? ??
其實我是覺得我能聽到它們說話(笑),就是會想它們會說什么,然后像它一樣說話。我是相信它們會說我寫的話才寫下去的?!?/p>
龔燕珊告訴我們,在做《Take Off》這個短片作業(yè)的時候,她也剛好開始畫四格漫畫。一邊畫孤獨的題材,一邊畫讓人開心的治愈搞笑條漫,這種狀態(tài)讓她覺得還是挺“分裂”的。但其實做片子的時候她并不孤單,因為畫條漫還是會讓她感到開心。

“條漫里比較常出現的一句開場白是‘不要不開心啦’,我想畫著畫著讓它開心起來吧?!?/p>
帶著治愈他人的心情,龔燕珊在大學期間創(chuàng)作了這些風格鮮明的動畫和條漫作品,也由此收獲了很多人的喜愛。但由于作品類型相對小眾,她也意識到自己不太可能僅靠繪本謀生。畢業(yè)季將近,她隨即也開始了找工作的準備。

這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以前實習的游戲公司組長友情轉發(fā)的一則招聘。而這就成為了龔燕珊加入《伍六七》團隊的契機,對此她至今也依舊非常感激——
“其實當時我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投了另一家公司的簡歷,一直想正式通過招聘。然后(我)和我在那里工作的朋友說‘我終于可以和你做同事了!’,但是一直都沒有消息。
等愚人節(jié)那天面試完(何小瘋)導演,我才收到這家公司的測試題??墒俏乙呀洓Q定去小瘋映畫了,就很認真地做了測試題和朋友告別,然后拒絕了他們?!?/span>
有著如此鮮明個人風格的龔燕珊,又會與《伍六七》發(fā)生怎樣的碰撞呢?
二、“她給《伍六七》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色彩,那是我無法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好?!?/strong>
或許連龔燕珊自己也不會想到,當初自己面試小瘋映畫的時候,導演何小瘋其實“完全沒想過要她參與《伍六七》的制作”——
“...當時就是單純覺得燕珊很有才華,身上有一種很寶貴的東西。我就想給她提供一個自由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做她喜歡的東西就好?!?/p>
然而,雖然有著這樣的想法,但何小瘋的愿望,卻并沒能以他最初預想的方式實現。
據龔燕珊回憶,事實上在工作初期,何小瘋確實曾詢問過她是否有想做的短片,也曾表示即便是“藝術實驗的也沒關系”。但當時龔燕珊并沒有這樣的想法,而《伍六七》的制作又十分緊張,因此從加入小瘋映畫的時候起,她就開始承擔起片中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制作工作。




或許不難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龔燕珊強烈而獨特的個人風格,也曾在工作的初期給她造成過一些困擾。
時鐘撥回2017年,入職一周,龔燕珊接到了繪制第一季第八集《保鏢大春》的場景繪制工作?,F在回憶起來,龔燕珊說雖然何小瘋有跟她說過“可以和正片不一樣”,但她當時所畫的背景,在色彩的飽和度以及塑造上“都不是很適配”。

而就在這時,何小瘋讓龔燕珊去嘗試畫了一版Q版的人物形象。據龔燕珊回憶,這版設計當時得到了何小瘋“沒想到還可以這樣畫”的評價,而緊接著他就“思考了一個晚上”,最后做出了一個事后讓何小瘋自己都覺得非常幸運的決定。

何小瘋對此這樣解釋道:
“其實這個決定很容易做,一來是我喜歡她畫的東西,二來是那個時候團隊只有幾個人.....我一開始就確定了ED畫風是跟正片不一樣的。片尾曲的曲風,是一種輕松溫暖,略帶傷感的感覺。我覺得燕珊只要隨心做出來,就是這個感覺了?!?/p>
從那天開始,擁有獨特美術風格的龔燕珊,在《伍六七》系列中獲得了一個可以讓自己充分發(fā)揮的環(huán)境——《伍六七》動畫的片尾。在這些段落當中,何小瘋選擇僅做一些方向性上的把控,最大程度地讓龔燕珊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而龔燕珊也并沒有讓他失望,在自由發(fā)揮的這個層面上,甚至可能還超出了他此前的預期——“把現在想畫的東西畫出來就好,下一季也不一定適合,就先做好這一季。”成為了龔燕珊創(chuàng)作三季片尾動畫的一貫思路。
以第三季的ED為例,為了讓片尾動畫帶上一些電影感,也更像夢境,龔燕珊選擇將片尾制作成了寬畫幅,在最后人物出畫的時候才變?yōu)槿嫹?。她也在正片的角色設計與自己的畫風中做出了平衡,使得片尾部分呈現出了一以貫之的治愈風格。

而在內容上,她也與何小瘋通力合作,兩人在相互交流中,分別完成了片尾動畫以及第九集動畫中涉及海灘的段落,由此將一般被認為是相對獨立的片尾動畫,巧妙地融入了正片當中。


而在其他各季的片尾動畫當中,除了一脈相承的治愈風格,觀眾也不難看出龔燕珊在其中細心埋下的各種彩蛋與細節(jié)。


至此,或許也可以說,何小瘋最初為龔燕珊創(chuàng)造自由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愿望,也在《伍六七》這部作品當中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而關于他們之間的合作,何小瘋則表示自己確實也提不出什么意見:
“說來慚愧,做了三季片尾動畫,制作過程中燕珊一直發(fā)給我,問我意見,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該提什么意見。因為我覺得她做得很好,而且在她的風格里,我的意見顯得很多余。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片尾動畫這個事情上面,她的才華在我之上,我怎么給意見...這也是我的工作方式,如果你在某個領域比我厲害,我就會給與足夠的信任,就像我對侯俊杰*寫的主題曲,也不會提意見的?!?/p>
*侯俊杰:小瘋映畫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本職原畫師,也同時負責了《伍六七》中多首音樂的創(chuàng)作。
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四年的時間,除了片尾動畫的制作,龔燕珊也逐漸突破了過往的壁障,最終順利地參與到了《伍六七》的多個制作環(huán)節(jié)當中。


而她與何小瘋之間從第一季ED開始相互形成的默契與尊重,也一直延續(xù)在了這些內容當中——作為觀眾,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段落當中,有不少都相對獨立、與正片也有著一些明顯的不同,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平衡了龔燕珊的個人風格。

回想當初讓龔燕珊入職時的愿望,何小瘋說:
“現在回頭看,其實是我的幸運。她給《伍六七》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色彩,那是我無法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好。”
從治愈的個人作品到《伍六七》當中令導演也倍加稱贊的動畫片段,龔燕珊的個人風格,也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而這也就讓我們變得愈加好奇——
龔燕珊的個人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她又是抱有著怎樣的初衷和思考來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的呢?
而關于這些問題,或許我們就要從一位日本創(chuàng)作者的故事開始說起。
三、“天氣這么好,不要辜負它嘛?!?/strong>
相信聽過《突如其來的愛情》的很多80、90后讀者的思緒都會飄回到那個網絡尚未興起的90年代,回想起那部令無數人潸然淚下的日本電視劇《東京愛情故事》。

以男主角永尾完治與女主角赤名莉香的愛情經歷為線索,《東京愛情故事》以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精巧的劇情設置,非常典型地折射出了都市青年面對愛情時的勇敢與怯懦。在催人淚下之余,它也飽含深意、余韻悠長,由此也成為了一代人心目當中的經典愛情劇。
而如果說《東京愛情故事》的年代仍顯得有些遙遠,那么《母親》《最完美的離婚》《四重奏》等近年的高分日劇,想必你也一定有所耳聞。

我們之所以要把這些精彩的劇集放在一起,就是因為它們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坂元裕二。

“坂元裕二老師描寫了很多邊緣的角色,但是很溫暖。哪怕是四個角色間的感情戲,不同劇里的性格完全不一樣,臺詞也特別有意思。題材也不止都市愛情,各種題材他都有挑戰(zhàn)。看完他的故事,會對現實多一點幻想和思考?!?/p>
作為日本最知名的電視劇編劇之一,坂元裕二特別擅長通過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來尋找對角色塑造的切入點。而他經手的作品雖然題材各異,但對于邊緣人群或是社會弱者的關注,都是其一直堅持的故事方向之一。

從大三開始接觸坂元裕二作品的龔燕珊,自小就對生活有著很細致的觀察和感恩。也因此,她就在就在這些作品里尋找到了很多的共鳴。
“因為感受過別人的善意吧,可能是很小的事情,但我很感動。然后就是覺得現實很殘酷,想彌補遺憾吧。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畫條漫,不過我畫的第一條條漫就是從身邊的人聯想到的。
一個臉上有痘痘的梨很羨慕地對蘋果說:‘你的皮膚好好哦’,滑到反光的蘋果說:‘沒有啦,打的蠟比較厚而已’其實就是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皮膚不太好,有點像有點粗糙的梨。
還有以前寄宿的時候,因為便宜又耐放,我媽會買蘋果給我?guī)W校,有個蘋果過了一個寒假還是暑假都還跟新的一樣。(我)就把它們結合了起來?!?/span>

而除了坂元裕二,龔燕珊還趁機給我們安利了一波她喜歡的創(chuàng)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對這些內容有所了解的朋友們,其實都不難看出它們的共同點——著眼于日常,不僅富于生活的智慧,作品主要著墨的角色,也大多是一些邊緣化的“小角色”。



而這樣的作品偏好,事實上也影響到了龔燕珊對于創(chuàng)作以及生活的態(tài)度——對她而言,快樂與治愈人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我好像不是一個很有夢想的人,覺得幫別人完成夢想也可以,或者覺得自己的表達在其他地方消化也可以,應該會有辦法的...我做的都是普通的工作,只是我剛好很喜歡導演的故事和表達,導演也剛好喜歡我畫的東西,可能是這樣避免了很多煩惱,所以顯得我的工作很快樂?!?/p>
甚至,《伍六七》主線劇情的推進以及制作規(guī)格的提升,反而會讓她產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煩惱:
“最近意識到這些快樂應該不太會有了,因為要做電影了,也沒有番劇的片尾要做,我又不是專精人才,很難投入落地制作,所以不知道要做什么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或許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龔燕珊會喜歡上何小瘋的《伍六七》、并最終能以自己的風格為其奉獻一份力量:戲里戲外,《伍六七》和小瘋映畫其實也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互文——
作品中主角伍六七所在的小雞島,其實就是那些稀奇古怪的邊緣人的烏托邦。在觀眾的眼中,島上形形色色的角色們,或多或少都有著各自的缺陷與“異?!?,甚至很多還有著黑暗殘酷的過往。
但無論如何,他們最終都會被這個神奇的小島所治愈、感化,和諧地共存在這個小島上。伍六七在劇中試圖捍衛(wèi)的,正是一種求同存異、容納多元的生存狀態(tài)。

“比如第一季內褲男的故事吧。怎么會有人把這么私人的事情講出來,要做到這一步嗎?會不會被人……播出后,爭議的確很大。
但是正因為我和內褲男一樣有難以為自己辯護的經歷吧,阿七叫內褲男起來,為他打抱不平的時候,我好感動,有人站在‘我’這邊,我覺得自己可以不用老是說對不起了。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堂堂正正地站起來...
導演的故事不會去評判對錯,但有需要幫助的地方,無論多困難,他都會去。好熱血?。 ?/p>
而創(chuàng)作出這樣作品的動畫團隊,或許也就自然擁有著一種包容不同風格、不同心態(tài)的創(chuàng)作者的能力。
龔燕珊告訴我們,她喜歡小瘋映畫的一個地方,就是每年大概會有一兩次,大家會因為好天氣,在下午三、四點下班去附近的公園浪費時間。
“這是我成年之后新學的知識。因為以前我覺得,天氣再好,我們也還是要上課的,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F在我才知道,天氣這么好,不要辜負它嘛?!?/p>
結語
在采訪的過程當中,龔燕珊與《伍六七》之間的故事以及她快樂而純粹的心態(tài),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面對這樣一位“好像不是很有夢想”的創(chuàng)作者,我們似乎也很難總結她的創(chuàng)作理念。
因此,在采訪的最后,我們向她詢問了這樣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那您希望通過創(chuàng)作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呢?”
而她的回答,卻恰好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標準的答案。
“如果我有一個夢想的話,那現在就是想畫一個比條漫長、比片尾長的短片吧。想像坂元裕二那樣描寫一些‘角落’的故事,讓-5的人變成-3。像在海邊撿貝殼那樣,想把可愛的貝殼給大家看看,(讓大家了解)原來也有這樣的貝殼?!?/p>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