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批><筆記09—發(fā)現(xiàn)一切純粹知性概念的線索2>
###### 第一節(jié)?知性在邏輯上的一般運用
既然我們不依賴于感性就不能夠享有任何直觀,所以知性就不是直觀的能力。但`在直觀之外`,除了借助于概念的認識方式,就再沒有任何別的認識方式了。
所以`每個知性的`、至少是每個人類知性的知識都是一種`借助于概念的知識`,
它不是直覺性的,而是推論性的。
一切直觀作為感性的東西都建立在`刺激`之上,但概念則建立在`機能`之上。
而我所謂的`機能`是指:把各種不同的表象在一個共同表象之下加以整理的行動的統(tǒng)一性。
所以概念是基于`思維的自發(fā)性`,而感性直觀則是基于`印象的接受性`。
對于這些概念,知性就不可能作別的運用,而只能用它們來作判斷。
由于除了單純的直觀之外,沒有任何表象是`直接指向對象`的,所以一個概念永遠也不和一個對象直接發(fā)生關系,而是和`關于對象的某個另外的表象`(不論這表象是直觀還是本身已經是概念)發(fā)生關系。所以判斷就是一個對象的`間接的`知識,因而是`對于對象的一個表象的表象`。
`一切判斷`都是我們諸表象中的`統(tǒng)一性的機能`,因為被運用于對象的知識的不是一個直接的表象,而是一個`更高的`、包括`這個直接表象`和`更多表象于自身內的表象`,而許多可能的知識由此就被集合在一個知識里面了。
但我們能夠把知性的一切行動歸結為判斷,以至于知性一般來說可以被表現(xiàn)為`一種作判斷的能力`。
因為按照如上所說,知性是一種思維的能力。思維就是憑借概念的認識。
而概念作為`可能判斷`的`謂詞`,是與關于一個尚末規(guī)定的對象的某個表象相關的。
所以物體的概念,例如金屬,就意指著某種能夠通過那個概念來認識的東西。
因此它之所以是概念,只是因為在它之下包含了別的那些表象,它借助于那些表象能夠與諸對象發(fā)生關系。所以它就是一個`可能的判斷的謂詞`,如“凡金屬都是物體”。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判斷中的統(tǒng)一性機能`完備地描述出來,`知性的機能`就可以全部都被找到。
但這一點是完全可以辦到的,我們在下一節(jié)中就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