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五代之后唐13年歷史

五代是中國歷史上繼唐朝以后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自公元907年唐朝梁王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建立后梁起,至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陳橋兵變、以宋代周止,五代共歷時53年,經歷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王朝。
今天要講的后唐就是五代之一,建立于公元923年,亡于公元936年,國祚13年,傳2世4帝。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后唐的歷史。

公元923年,晉王李存勖于魏州稱帝,沿用“唐”國號,史稱“后唐”,并追封曾祖父朱邪執(zhí)宜為懿祖昭烈皇帝、祖父李國昌為獻祖文皇帝、父親李克用為太祖武皇帝,與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懿宗李漼、唐昭宗李曄并列為七廟。李存勖即唐莊宗。同年李存勖率兵攻入后梁都城開封,梁末帝朱友貞自盡,后梁滅亡。
公元924年,南漢皇帝劉龑聽聞李存勖滅梁后,心生恐懼,派使者向后唐進貢,趁機打探虛實。而此時平定中原的唐莊宗早已失去了進取心,開始貪圖享樂,經常與伶人同臺演出,不理朝政。南漢使者回國后便向劉龑匯報說李存勖“驕淫無政,不足畏也”,劉龑遂放下心來。
公元925年,唐莊宗開始對前蜀用兵,他命魏王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韜領兵六萬從大散關入蜀,又以高季興為東南面行營都招討使,率荊南軍攻取夔州、忠州、萬州等地。同年十一月,唐軍兵臨成都,蜀主王衍出降,前蜀滅亡。至此天下四分后唐有其三,史載“五代領域,無盛于此者”。

公元926年,皇甫暉在鄴都叛亂,唐莊宗親率大軍征討,誰料伶人郭從謙趁機叛變,火燒興教門,唐莊宗被流矢射中而亡,終年41歲,在位3年。同年成德節(jié)度使李嗣源率軍進入洛陽,于李存勖靈前繼位,即唐明宗。然而年過花甲的唐明宗對朝政實在是有心無力,只能將朝政托付給樞密使安重誨和宰相任圜。但這二人政見不合,經常在議政時爭吵,甚至互相呵罵。
公元927年,任圜請求致仕,退居磁州。同年十月,唐明宗準備巡行開封,但不知為何傳出了皇帝準備東征淮南、討滅藩鎮(zhèn)的流言,宣武節(jié)度使朱守殷聞訊大驚,趁機發(fā)動叛亂,被范延光率軍平定。而安重誨則趁機誣蔑任圜與朱守殷勾結,矯詔賜死了任圜。唐明宗明知任圜是無辜的,卻未追究安重誨的責任,致使安重誨越來越肆無忌憚,權傾朝野。
公元929年,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高從誨歸附后唐,唐明宗任其為荊南節(jié)度使,兼侍中。
公元930年,武安節(jié)度使馬希聲和契丹東丹王耶律倍歸附后唐。唐明宗任馬希聲為武安、靜江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任耶律倍為懷化軍節(jié)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后賜名為李贊華,改封隴西縣開國公。同年禁軍將領李行德、張儉彈劾安重誨私募士卒,整械備裝,圖謀不軌,唐明宗雖然以誣告之罪誅殺了李行德和張儉,卻也開始對安重誨起了猜忌之心。

公元931年,安重誨被解除了樞密使職務,并外放為河中節(jié)度使,不久后以太子太師之職致仕。但唐明宗依舊對安重誨不放心,他任命李從璋為河中節(jié)度使,以暗中監(jiān)視安重誨,又讓步軍指揮使藥彥稠率軍前往河中。同年安重誨夫婦被李從璋所殺,唐明宗下詔為安重誨定罪。
公元933年,秦王李從榮擁兵謀反,兵敗被殺。已經病危的唐明宗急忙派人去鄴都召宋王李從厚回京繼位。然而還沒等李從厚回到洛陽唐明宗李嗣源便駕崩了,終年66歲,在位7年。六天后李從厚于靈前繼位,即唐閔帝。此時唐明宗的養(yǎng)子李從珂和女婿石敬瑭均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唐閔帝視他們?yōu)檠壑嗅敗?/p>
公元934年,潞王李從珂起兵造反,率軍殺入洛陽城,唐閔帝倉皇逃往魏州,結果在途中被石敬瑭俘虜。同年李從珂以曹太后的名義下詔,將唐閔帝李從厚廢為鄂王,隨即登基稱帝,不久后派人弒殺了李從厚。李從珂在位期間雖然從善如流,奈何治國才能有限,他任用的盧文紀等人都是庸才,致使國事日益敗壞。
公元935年,李從珂派武寧節(jié)度使張敬達屯軍代州,用以牽制并監(jiān)視石敬瑭。
公元936年,李從珂調石敬瑭為天平節(jié)度使,企圖以此削弱石敬瑭的兵權,但石敬瑭拒絕調任,并起兵反叛。李從珂隨即派張敬達率大軍討伐石敬瑭,唐軍勢如破竹,包圍太原,圍困晉陽。打不過唐軍的石敬瑭只得遣使向契丹求救,并表示愿意割地稱臣。同年九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五萬大軍增援石敬瑭,與唐軍大戰(zhàn)于團柏谷,史稱團柏谷大戰(zhàn)。此戰(zhàn)后唐戰(zhàn)敗,死傷萬余人,石敬瑭與契丹聯(lián)軍趁機南下進逼洛陽,李從珂見大勢已去,便帶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而亡,終年52歲,在位2年。至此立國13年的后唐宣告滅亡。
